無論是打新股的投資者,還是上市初期追漲買入的投資者,其持有的成本大部分都是在80元以下,隻要高於其持股成本,拋售都是可以兌現利潤的。所以,大量獲利盤不斷的選擇了兌現利潤,而接下來畢竟是有限的,所以,股價自然呈現了持續下跌。
對此,劉森並不以為意,即使是後來成長股的典範,騰訊、百度其上市之後,也經曆過類似的狀況。其中,騰訊更是被冷遇一年多,上市初期的,甚至跌破了發行價,之後,被投資者忽視了一年多,之後,才出現了業績越來越強,股價越來越高,估值長期維持在淨資產十倍以上的奇觀。
維創出版公司從公司從事的行業前景而言,其發展空間自然是不能跟後世的騰訊相提並論。
但關鍵是,劉森相信,有自己這個大股東在,維創出版公司的成長差不了。
1984年9月,東瀛,東京。新大穀飯店。
在香江媒體都在關注維創出版集團股價的漲跌時,而劉焱已到東瀛,磋商維創東瀛分公司的另外一半股權問題。
當初為了東瀛分公司的注冊成立,不得不選擇跟東瀛的本土企業合資。但隨著注冊成立三年期滿之後,股權是可以贖回的。
當然了,現在贖回,付出的成本肯定不菲。
畢竟,維創電子公司的業務明擺著蒸蒸日上,東瀛分公司的估值肯定也不會便宜。如果贖回分公司的股權,勢必要被獅子大開口。
但劉森沒的選擇,不贖回股權的話,未來損失的利益更大!
信息就是金錢,劉森知道未來的米國是如何對東瀛剪羊毛的,雖然,他不可能吃到最大塊的肉,但對於東瀛這麼大一口鍋,順便找個地方喝幾口湯,還是可以的。對於東瀛市場未來的布局,都是需要借助分公司的。也正是因此,劉森必須要把分公司的股權贖回。
實際上,東瀛市場是相當排外的,各種政策都是排斥外國的企業進入東瀛市場,同其本土企業競爭競爭。比如,外國企業不允許直接在東瀛市場投資,必須要跟東瀛當地公司合資,其中,東瀛本土企業至少要占一半股權。這種方式,使得不少希望進入東瀛市場的外資企業,不得不讓出合資企業的大量的股權。
後世的東瀛雅虎跟雅虎母公司完全就是兩家不同的公司,就是因為,按照東瀛的法律,雅虎不能直接投資東瀛,隻能跟本土企業軟銀合資,之後,軟銀成為了大股東。隨著雅虎母公司的經營不景氣之後,走後讓軟銀成為雅虎東瀛的控股股東,雅虎東瀛的業務之間跟雅虎其他地區業務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