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此,一些在盤古主機平台撲街了的廠商,到了小霸王平台居然可以混的風生水起。
而目前R天堂的FC,還能苟延殘喘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R天堂自主開發遊戲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在難以吸引大量第三方廠商,R天堂隻好自己包攬遊戲主機平台和遊戲軟件的開發。而《馬裡奧》係列,更是FC的最熱門IP,可以說,正是這個IP撐起半個FC平台!
現在,R天堂的忍者街機平台,一樣是以《馬裡奧》做文章。
《馬裡奧大冒險》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把之前的2D遊戲改成了3D。
換做是《阿瓦隆之庭》那樣複雜的大型遊戲,3D效果隻能是適得其反,因為,硬件配置差,勉強3D會降低玩家的體驗。所以,2.5D是恰到好處。
但《馬裡奧大冒險》卻是一款小型遊戲,由於短小精悍,所以,3D能夠帶給玩家更加立體和不一樣的體驗。
劉焱玩2D版本的《馬裡奧》本來是可以輕易通關的,畢竟,遊戲關卡的AI都是偽AI,不外乎是既定的程序腳本。隻要記憶力好,能記住遊戲裡各大關卡的AI行動的特征,就可以輕易的過關。
而3D立體的《馬裡奧大冒險》,則是在原本《馬裡奧》的元素中,加入了RPG元素,也就是馬裡奧不再是被怪物碰一下就死了,而是有血條。被怪物近身觸碰,會損失血條生命值,不至於碰之即死那麼脆弱。
但是難度而言,並沒有比FC平台的《馬裡奧》降低,因為,FC的《馬裡奧》考驗玩家的記憶力。多打幾遍,漸漸的記住了各大關卡的過關細節之後,幾乎是用腳打通關。
3D版《馬裡奧》,加入血條,是因為怪物比之前2D版更複雜。而且,馬裡奧的各種攻擊,也不是迅速的把怪物打死,也是同樣降低怪物的血條。
而其最大的賣點,可能就是《馬裡奧》係列的畫風和戰鬥模式,跟所有的RPG遊戲都有巨大的不同。遠程攻擊就算了,跳起來用落下用腳踩怪物。這種奇葩的畫風,即使是到幾十年後,依然是非常鮮明的特征。
劉焱體驗了《馬裡奧大冒險》之後,說道:
“這款3D,不過是廠商過渡優化的結果,第三方廠商,未必能開發出這樣高水平的3D遊戲!總之,它的3D還是一個噱頭,但也是未來一個趨勢,我們今後的32位遊戲平台,需要研發強大的3D加速顯卡!與此同時,也需要作出一些真正的3D遊戲!”
16位主機玩3D還是比較吃力的,所以,劉焱準備在32位CPU出來之後,才開始搞配套的3D加速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