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零章 各種劇評(1 / 2)

電影預算達到億元以上,采用的技術和製作手法,完全打破目前港片製作的框架,從手工業進入到了更複雜的工業化水平。藝術性和思想新未必能獲得多少提升,但是在技術上和對於觀眾的視覺衝擊方麵,則是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維創係電影製作流程跟傳統港片製作流程的對比,之間的差距比鴉片戰爭中的清軍對比英軍的差距還要大!絕對的實力,將會獲得絕對的票房。

更何況,《鴉片戰爭》這樣的質量水平,不僅僅是在香江市場絕對領先,更會因為其製作水平,打破文化壁壘,進入國際不同語言國家市場。

而小成本電影,國際發行商很多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就斷然拒絕發行那種低成本電影。”

但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並未能參觀《鴉片戰爭》的片場和幕後,否則,他就會認識到,更重要的是細節和技術!

細節上,電影還原曆史程度已經超過了紀錄片的程度。而在技術上,計算機技術幾乎滲透到了劇組各處,可以說,在電影的幕後工作人員中,計算機方麵的人才就占了一半。

另外,就是電影劇組相當廉價和高效率,絕大部分的預算都用在了製作上。有一部分的預算,甚至是影視城出錢,這樣就節省了劇組的資金。

還有就是大量的工作人員的專注和敬業,將眾人隔離在遠離香江的環境,專注拍戲一年半時間。這種專注,在目前浮躁的業內,也是很罕見的。

一名不入流影評家黃啟年評論:

“《鴉片戰爭》作為一部曆史戰爭電影,原本圈內朋友邀請筆者去看,筆者是拒絕的。畢竟,生活已經夠承重了,筆者並不打算再看一些沉重的電影。但是,一名朋友專門買了電影票相邀,筆者不得不應。

電影放映的一開始,筆者就感覺到有點不同。首先,電影畫麵的清晰度,跟以往的電影玩玩不同。細節上,僅僅是色彩和鏡頭,就讓人覺得感覺這是一種藝術享受。甚至,不需要了解劇情,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人覺得賞心悅目,讓這部電影充滿了真正的大片氣質。

戰場中子彈的軌跡、炮彈的爆炸,人體在近代戰爭中不斷被摧毀,各種意誌的碰撞和動搖,這種殘酷的戰爭美學,幾乎讓人感覺精神不斷被調動,興奮、恐懼、慶幸、歎息,明明是一些連名字都沒有的角色的短暫畫麵,也足以調動人心。

而戲裡麵人物互動和對話的內容並不多,大部分都是被戰爭場麵填充。但是,僅僅是間歇期的那些短暫的文戲,也是覺得人人都是影帝,幾乎找不到水平差的演員。

最後,筆者建議,有空應該去電影院看一看吧。無論是了解曆史,還是純粹的享受大片的視覺衝擊,都應該看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