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張仁願反而是暗暗鬆了口氣,這一次,就連他都沒有多少把握,隻能寄希望於古隆賢不是那種莽夫。
而事實上,古隆賢尚可的軍事素養,反而讓張仁願成功騙過來黃巾軍。
畢竟,這樣的計策,想要成功實施,必須有著不可缺少的條件才行。
那就是敵軍主將不是莽夫,有著一定的軍事素養和謀略,若是換一個頭鐵的莽夫,他可不會管來了多少人,直接衝上去乾就是了。
就比如古隆賢所部,如果不是他,而是其他黃巾將領,張仁願的計策恐怕就很難實現了,尤其是那些明末反賊,那絕對都是一些頭鐵之人。
當然,如果黃巾軍真的這樣乾得話,張仁願也不會畏懼,反而是立即率領一萬七千漢軍,直接和古隆賢進行決戰,畢竟撤退隻會暴露漢軍的虛實。
張仁願相信古隆賢,絕不可能放任他逃回涿縣縣城,況且,就算是對決起來,張仁願也自認不會輸給黃巾軍。
畢竟,古隆賢手中的黃巾軍隻有三萬五千人,而他們這裡有一萬七千多人,未必不能趕在張克亮的援軍到來之前,將古隆賢的大軍擊潰。
隻不過,就算他可以擊潰古隆賢,恐怕自身的損傷也不會小,一旦張克亮的援軍趕到,他們恐怕就要麵對全軍覆沒的危險了,就算是最後突圍出來,恐怕也是損失慘重了。
所以說,能不打,更好。
而現在,古隆賢畏懼漢軍的兵鋒,選擇主動撤退,將大路給讓出來,對於張仁願來說,反而是最優解法。
不過,事情到這還沒有結束。
這場戲,還要繼續演下去,不然,很容易讓古隆賢反應過來,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張仁願所部一萬七千人,偽裝成兩萬五千大軍,向西全速進軍。
這種急行軍速度,儼然就是一幅迫不及待的姿態,讓一開始還有所懷疑的張克亮,反而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古隆賢一番分析之下,張克亮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畢竟張仁願確實是足智多謀,再加上並州軍的情報實力,確實是厲害,那麼他能預判到自己的行動,也就理所當然了。
對於漢軍的實力,張克亮他們已經見識到了,黃巾軍沒有幾倍的兵力,根本就無法拿下,可即便如此,若是張仁願手上,隻有一萬人馬的話,又怎麼可能敢和他們的七萬大軍決戰呢?
正是漢軍強大的戰力、再加上並州軍的情報實力,張仁願自身的能力,才讓古隆賢他們相信,是蒙恬預判了他們的行動。
現在,擺在古隆賢二人麵前的選擇,隻有兩個:
第一,就是以逸待勞,直接率領七萬大軍和張仁願決戰,但說實話,即便是他們綁在一起,也沒有戰勝張仁願的自信,畢竟後者的能力太強。
第二,則是暫停圍剿駐守再範陽城的昌義之,和柳海天所部大軍會師,以十幾萬大軍的優勢,再來和張仁願一戰,然後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擊敗涿郡的漢軍,將涿郡徹底拿下。
二人經過一番商討之後,還是覺得第二個選擇的勝算更大,畢竟有著人數優勢,所以,他們不僅沒有阻攔張仁願大軍,反而還放任他們前往範陽城。
…………
此刻,範陽城外。
柳海天已經得到消息,張仁願的援軍已經快要來到,這讓他為之氣憤不已,沒想到這兩貨居然如此廢物。
迫於無奈之下,他隻能選擇撤退,帶領剩下的三萬多大軍,前去和古隆賢和張克亮會師了,畢竟昌義之的守城能力,他已經真正見識到了。
如果再不走的話,他們這些人馬就要麵臨兩萬多漢軍,在這樣的內外夾擊之下,他手下黃巾軍恐怕隻有死路一條了。
就在柳海天大軍,剛剛離開一段時間後,張仁願就帶著援軍姍姍來遲,看著範陽城的城牆,他頓時愣了一下,因為與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他本來以為,此時的範陽城因為黃巾軍的猛攻,定是遍地的殘肢斷臂,可現實是,這些情況確實是有,但絕大部分都是黃巾軍的。
範陽城雖然不小,但絕對算不上什麼堅城,麵對五萬黃巾軍的猛攻,就算是自己帶領五千漢軍,恐怕也難以守住一個月。
可是昌義之守住了,雖然隻有短短三天時間,可就在這三天時間裡,他足足拚掉黃巾九千多人,再加上遭遇戰、夜襲戰,柳海天的五萬黃巾軍,起碼在範陽城留下一萬三千多人。
而昌義之所部,算是夜襲戰和遭遇戰,外加這次的守城戰,總共也就損失一千六百多人,在麵對十倍之敵的情況下,居然還能打出將近一比十的戰績。
這份防守能力,就是張仁願也得汗顏。
“難怪主公離去時,會如此對我說,就算是伯樂在世,恐怕也不過如此了。”張仁願感歎道。
“張將軍。”看到張仁願來到後,昌義之立即命令手下將吊橋放下,迎接他進入城中,隻是看到他身後,隻有兩萬餘援軍之時,昌義之徹底傻眼了。
隻是,他還沒有來得及詢問張仁願,就被後者直接打斷,隨即果斷下令道:“昌義之聽命。”
“末將在。”昌義之拱手示意道。
“立即放棄範陽城,把能帶的東西都帶走,和本將軍撤回涿縣縣城裡麵,而且郭雍將軍也會領軍回撤,涿縣縣城將會成為,我軍最後的堡壘。”張仁願開口說道。
“什麼?放棄範陽城?”
昌義之聞言,頓時露出難以置信之色,於是連忙問道:“可是張將軍,一旦我軍放棄範陽城,那隻剩下涿縣這一座孤城了。”
“那也總比逐個擊破強。”張仁願厲聲道。
“現在的黃巾軍,已經經曆過血與火的考驗,戰力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若是繼續這樣兵分三路,很有可能被逐個擊破。”
“與其這樣,倒不如選擇合兵一處,以涿縣的防禦,再加上城外桃源山莊和劉玄德的阻礙,未必不能拖住這十幾萬黃巾。”
聽到張仁願的話後,昌義之也是選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