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30(1 / 2)

獨寵夫郎 不曾阿 123163 字 5個月前

第221章 醫學館的學生開始坐堂 盛鴻準備屯田

這個新年, 盛京最火爆的話題便是黎蕎新推出的自行車。

最早一批拿到自行車的人,也顧不上天氣寒冷,大年初一時騎著自行車在街道上竄來竄去, 所到之處,驚起讚歎聲一片。

就連六皇子,也在大年初二的早上登門找黎蕎,讓黎蕎加塞一下,抓緊時間給他搞五輛自行車。

六皇子是壕氣的, 很痛快的塞給黎蕎五千兩銀子,還擺了擺手, 多出來的那五兩銀子不用找了, 抓緊時間給他安排自行車就好。

同時還拍了拍黎蕎的肩膀,看著黎蕎的眼神滿是欣賞:“黎大人,原本我以為你已經江郎才儘了, 但沒想到你竟然做出如此精妙之物, 不愧是本朝連中六元的狀元郎,服, 我是心服口服啊。”

“……您過譽了,是老天爺眷顧,下官這才能做出自行車。而且, 自行車的用途也不是很大, 就是一玩具。跑的不快, 騎的久了還會累著,遠不如騎馬。”

黎蕎甚是謙虛。

對於六皇子這人, 他不至於討厭, 畢竟六皇子也沒乾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兒。

但他也絕對不想與六皇子走的近。

他的治民理念和六皇子不合,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六皇子可千萬彆欣賞他。

“你這話就虛假了,自行車和馬匹各有優劣,我聽說你在醫學館那邊放了三輛自行車,如果真的沒有用處,你為何將自行車放在那邊?”

“說是沒用,其實還是比人走的快,下官想著萬一那邊有什麼急事需要用到自行車,於是便在那邊放了三輛。”

黎蕎解釋。

醫學館建立一周年時,也就是臘月初,黎蕎讓醫學館的夫子從二百名學生中挑出了五個成績最優異的,然後他在城南買了一個一進的小院子。

這個小院子距離醫學館不遠,隔著一條街,他給這小院子取名為醫學館第一附屬醫院,他讓那五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入駐這個醫院,為城中貧苦百姓免費診病。

當然,為避免和城中的醫館搶生意,他特意表明,隻能是那些家中貧寒出不起藥錢的人才能去這個第一附屬醫院看病。

窮苦人家出不起藥錢,本就不是城中醫館的目標客戶,這麼一來,就不存在搶生意一說。

而且,他還特意講明,這五個學生隻學了一年的醫術,隻能醫治一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他們醫術不精,若是不信任他們的,那就不要進去看病。

可若是進去了,那就是生死有命。

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是這五個學生把人治壞了治死了,不然的話,這個第一附屬醫院不會給任何賠償。

第一附屬醫院開業之後,在城中沒引起什麼大的浪花,裡麵的五個大夫很年輕,最小的才十七歲,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一歲——當初黎蕎招生時,隻招收八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

這麼年輕的大夫,擱其他醫館、藥鋪乾的都是打雜的活兒,而在這個什麼第一附屬醫院,卻是已經開始坐堂了。

但凡家中有幾個銀錢的,都不會選擇這個第一附屬醫院。大夫嘛,當然是老的好。

再加上黎蕎明確規定目標群體是赤貧之人,家中不窮的不給診治,因此,這個第一附屬醫院開業之後生意平平。

但黎蕎還是放了三輛自行車過去。

萬一碰見什麼急事呢。

自行車總比兩條腿跑的快。

六皇子聽得黎蕎這解釋,不由笑了:“所以說你甭謙虛,你整出來的這玩意兒其實挺有用。”

“就這麼說定了,先給我造五輛,我等著用。”

說罷這話,他猶豫一番,終究沒把心裡另外一番話說出來。

自打盛鴻出了第三道題目,他是百般頭疼啊。

他首先做的是一邊查看那邊的資料,一邊督促當地的地方官趕緊修灰泥路。

先把路修了,那將來修河挖溝會方便些。

但是,遠距離遙控,看不到實際地形,根本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他便打算等出了正月,他就親自去西閃省。

他原想問問黎蕎有沒有什麼妙計,可想到黎蕎對暨北省四府的處置,他最終把話給咽了回去。

罷了,黎蕎的妙計很明顯:

銀子。

有了銀子,黎蕎便可在四府同時動工。

唉,他的財力其實是很雄厚的,但個人能力若是放在一省工事前,那就好比螞蟻和大象了。

也就黎蕎這種奇人才能撐得起這天價費用。

這種恐怖的摟銀子能力,他這輩子都辦不到了。

六皇子猶猶豫豫,但黎蕎卻是主動問起了六皇子關於西閃省灌溉的事兒。

他問此事不是為了幫六皇子,他是想順帶在黃河邊上種點樹。

反正六皇子要在整個西閃省搞灌溉工程,那順道在黃河邊上種點樹或者是其他植物也不是難事吧。

植物多了,那水土流失現象肯定會得到改善。他將來肯定要去西閃省走一遭的,看能不能用異能治理一下黃河,但現在去不了,他隻能拜托六皇子了。

若是六皇子願意,他願意提供一些銀子,好讓六皇子購買樹苗、支付人工費用等。

六皇子萬萬沒想到黎蕎會有此話,他目光複雜的看著黎蕎,足足看了十多秒,這才道:“黎大人,我很不喜你對百姓的縱容,但你的無私,也如你對百姓的縱容一般令我不解。”

“不過,大盛有你這樣的臣子肯定是好事。既然你出銀子,那我自是會將這事辦妥了。”

“那就有勞您了。”黎蕎自動忽略那句不喜,趕緊道謝。

“你謝什麼,我是皇子,這本就是我分內之事。”六皇子擺了擺手。

在維護大盛這塊,他可不能輸給臣子。

與黎蕎商討了幾句具體的行事,六皇子沒有多留,很快就告辭了。

具體要花多少銀子,肯定得等六皇子到了西閃省之後再說。

大年初三,天氣依舊冷颼颼的,黎瑜安回娘家,辛知一起過來了。

黎瑜安與辛知成親後,小日子甚美,每日臉蛋紅潤,整個人的精氣神比成親前明顯要好上不少。

當然,成親前他的小日子也挺好,但成親後與心上人天天蜜裡調油,開啟人生新的階段,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便與成親前有著明顯的區彆。

黎瑜安這個狀態,讓黎蕎和陶竹看辛知比從前順眼了不少。

辛知再來黎府時,夫夫兩人都把他當半個家人看待。

飯桌上閒聊,說起老家那邊的事兒,辛知表示他祖父特彆欣賞醫學館,想在淮東府也建一個醫學館。

不過,一府之地,醫學館的規模肯定比不上盛京。

辛家這個決定,黎蕎當然是大力稱讚。

醫療資源不管在何時都很緊張,這個時空生產力不高,普通小百姓不富裕,若是生病了,那都是先忍,忍無可忍才會去看病。

至於會不會因為忍而造成什麼嚴重後果,那就得看命了。

若是辛家培養一批赤腳醫生,那這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特彆是按照高誌遠所說的,大皇子登基那年太湖乾涸,大旱之後必有大疫,淮東府距離太湖挺近的,若是辛家從今年開始培養赤腳醫生,那應該能趕得上那次大旱。

辛知得了黎蕎的支持,回家之後便讓他祖父給老家那邊傳信,讓老家那邊的人趕緊籌備此事。

而黎蕎考慮到實際情況,對醫學館進行了擴招。

城內地皮貴,他將醫學館分館放到了城外的莊子上,和善堂學館分館緊挨著。

這一次,他的招生要求依舊是八歲以上、二十歲以下且識字,識字這一項攔住了很多人,但報名者挺多的。

甚至善堂學館、分館原本準備走科舉之路的學生,也改為報名醫學館了。

這些學生原打算考科舉,和木匠、鐵匠比起來,還是科舉之路更有吸引力些。

但科舉之路太難了。

要識那麼多的字,要背那麼多的書,而且黎大人隻供三年,三年後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看著一起入學但選了木工、打鐵的同學已經開始掙錢,而自己前路迷茫,那些準備走科舉之路的學生,大多數都後悔了。

現在黎蕎要給醫學館招生,這批學生便想改專業。

大夫這職業好哇,人人都離不了,還受人尊敬,和木匠鐵匠比起來,這職業可太有吸引力了。

對此,黎蕎很寬容,小孩子嘛,難免迷茫,他願意給這些孩子重選的機會。

但這一次必須好好學習,若是不專心不上心,那他可是要勸退的。

他雖然有錢,但也不想當冤大頭養廢人。

醫學館分館一共招收了三百名學生,免束脩,包吃住,但不發月錢。

他花錢的地方多,今後要把銀子花在刀刃上。

元宵節後,醫學館分館開學,官員的年假過完,該上班了。

天氣依舊挺冷,和臘月相比似乎沒什麼區彆,河流池塘裡的水麵每日依舊結冰。

這不正常。

按照盛鴻原本的打算,元宵節後氣溫上升,而盛京城外縱橫交錯的小河池塘通了水,他要領著百官前去田間,一起觀賞龍骨水車灌溉農田的美景。

可現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心願,竟是實現不了。

一連幾日,他都捧著整個大盛的地圖仔細研究,還時不時將戶部十二部的主事郎中叫到求賢殿談話。

與十二部的主事郎中談完了,他和幾個大學士談。

和朝臣談完了,他又召幾個老國公、侯爺過來,與他們拉家常。

日子一日日的溜走,很快出了正月。

農曆二月,氣溫明顯升了一點兒,但不高,依舊冷颼颼的,得穿著棉服。

但水麵結冰的現象少了,而且七皇子搞的這個灌溉大工程終於徹底結束,於是在二月中旬,盛鴻率領百官出城看農人灌溉農田。

小河邊,池塘旁,到處都是龍骨水車,盛京城外的田地,一多半都能使用龍骨水車灌溉。

晴天,綠苗,還有潺潺的流水,哪怕依舊有小冷風拂麵,但盛鴻的臉色總算是好看一些了。

翌日,下了早朝,盛鴻沒有召大臣議事,也沒有處理黎蕎整理出來的需要他親自批閱的奏折。

他又翻出了大盛的地圖,研究了約莫半個時辰,而後他看向一旁的屏風:“黎愛卿。”

“微臣在。”黎蕎忙放下手中的筆,從屏風後繞了出來。

“看今年這氣溫,似乎有些不妙。”

盛鴻說著歎了口氣,曲指輕輕在禦案上的地圖上敲了兩下;“你說朕有沒有必要組織人手屯田呢。”

隻靠著黎愛卿一人之力,太有限了。

不能再僥幸了。

該輪到他這個一國之君出手了。

第222章 屯田 盛鴻的新政策

“這……”

黎蕎吃驚, 眸子睜大了一些。

有點突然啊。

好端端的——至少在世人看來,這個世道是好端端的,這幾年雖然北方比較寒冷, 糧食減產,但百姓日子還過的去。

若不是他看了高誌遠的小冊子,他也會以為這世道很好。

“聖上,您為何有此決定呢?”他做出不解的模樣詢問。

盛鴻聞言,又歎了口氣, 雙手撐著禦案緩緩起身,愁眉不展:“朕之前做了個噩夢, 你還記得吧?”

“記得。”黎蕎忙點頭。

“看今年這情勢, 倒是和那噩夢有點相似。而且,糧食是國之根本,多產糧總是好的。”

盛鴻解釋道。

“原來如此。”

黎蕎恍然。

盛鴻還惦記著那個噩夢啊……

很有遠見, 居安思危, 怪不得大盛上輩子能挺過去。

他微微皺眉,一副沉思的模樣, 片刻之後,他問道:“那您準備在哪裡屯田?”

目前整個大盛屬於朝廷的荒地還有不少,但大多零零散散, 這裡分布著幾十畝上百畝, 那裡分布著十幾畝、幾十畝, 很少有整片整片幾百畝上千畝連著的。

屯田,顧名思義, 就是號召大批人手在某一地聚集種田。

縱觀整個大盛, 沒有哪個省還有這樣大規模的荒地, 除非是小規模的屯田。

大盛建立幾十年, 小百姓購買田地有限製,但貴人們購田沒有限製。

像是辛家,在淮東府有將近五十萬畝的耕地。

其他地方的田地也大多被貴人、富人占據。

盛鴻想屯田的話,他一時間還真想不起哪裡合適。

“目前來看,就兩廣、川省、雲省吧。”

盛鴻站在禦案前,他點了點桌麵上的大盛地圖:“北方寒冷,屯田的話,肯定要選南方的省份。”

“江南富庶,彆說是朝廷的荒地了,就連很多百姓都失去了田地,淪為富人貴人的佃農。”

“南方其他的省份耕地不多,朕仔細扒拉了一下,還能湊出大塊荒地的省份,也就這四個省了。”

黎蕎聞言,迅速在腦中將這四省的耕地信息拉了出來,川省主要是因為地理位置,所以哪怕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但富人貴人不會一股腦的往那邊擠。

而兩廣、雲省,這會兒被稱作嶺南,開發程度遠不及他上輩子,因此富人貴人也沒有一股腦的往那邊聚集。

有實力的貴人富人少,所以這四省屬於朝廷的荒地的確比南方其他省份多。

“這四省的確不錯,但勞力從何而來?”黎蕎又問。

屯田最好在建朝初期推行,一般來說,新朝建立時都會有不少流民,招募這些流民前去耕種,朝廷獲得了糧食,流民也有了固定居所。

但這會兒大盛都建立幾十年了。

而且最近幾年也沒有大的足以讓普通小百姓舍棄家園變成流民的天災。

現在大盛的勞動力各司其職,盛鴻上哪兒找勞力去種地?

“你這個問題問的好,朕一時間還拿不定主意,你幫朕想一想,如何解決勞力的問題。”

盛鴻還是愁眉不展的模樣,講出來的每一個字似乎都跟綁了石頭一般甚是沉重,他伸出手點了點黎蕎:“黎愛卿,你有沒有好的主意?”

黎蕎:“……”

他雙眉擰起,也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

“聖上,您賞給微臣的田地,微臣托當地官府相幫,很快就找到了足夠的佃農、長工。究其原因,一因為微臣經常減免租子,二是因為微臣儘可能的解決灌溉問題。”

“三則是微臣給長工的工錢比當地的平均工錢略高一些。”

就好比當初的王秀英,王秀英身為壯勞力,在莊家乾活時,遇到麥收秋收一天是三十文的工錢,平常時期王秀英拿不到這個數字,一日隻有二十文。

至於冬天這種農閒時期,則是一個月一百文,算下來一日才三文多錢。

但他雇人乾活,不管農忙農閒,不管乾的是重活兒還是輕省一點的活計,固定每日都是三十文工錢。

還額外給餐補。

若是技術工,那工錢還會再高個幾文。

這麼一來,附近村子裡的人包括整個平城的人都樂意到他家當長工,或者乾脆佃了他家的田地耕種。

其實他這樣很容易得罪人,他用高工錢將勞力都拉到他家的田地中,旁的人雇傭佃農、長工競爭不過他,心中肯定對他有不滿。

也就是他升的太快,先是有盛鴻賞的禦筆匾額,後來他連闖六關科舉,年紀輕輕就成了三品大員,不然的話,絕對會有人搞他給他使絆子。

盛鴻肯定有這方麵的顧慮,不然前段時間不會把幾位老國公、侯爺都叫來拉家常。

要說大盛誰家佃農最多,肯定是這些頂級勳貴。

盛鴻若是想大搞屯田,那就是和這些人搶壯勞力。

當然,盛鴻在大盛握有絕對的話語權,最張狂的英國公被收拾了,現在盛鴻跟前沒有刺頭。

那些勳貴就算是心中不滿,也不敢流露到臉上。

可讓佃農前去墾荒,盛鴻肯定要出點東西的,不然人家佃農憑什麼放棄現有的一切跑去開荒?

屯田是將壯勞力集中起來,每日隻種地,且遠離城鎮,這種日子是比較苦的。

除非盛鴻強迫人前去開荒,不然的話,盛鴻肯定要拿出不錯的福利,這樣才能吸引人們過去。

國庫出不了這份福利,隻能盛鴻自己出。

現在盛鴻問他,這是想讓他也出點銀子?

為屯田出銀子,他是願意的。

正打算開口,但盛鴻卻是開了口:“看來黎愛卿也沒有妙計,說來說去,還是得靠銀子。”

“算了,朕就效仿曆朝曆代的屯田措施,把罪犯從大牢裡拉出來種地,另外,向天下招募農人。”

“具體的政策,朕再好好思量一番。”

“聖上,在四省屯田不是小事,遣罪犯過去,還得派將士看守。招募佃農,那必然得給一些甜頭,國庫是撐不住這份甜頭的,微臣願意捐些銀子出來。”

黎蕎立馬道。

“黎愛卿,你有這份心,朕甚是欣慰,但你開銷巨大,所以屯田的銀子就由朕的私庫出,若是私庫支撐不住,那朕公開募捐。”

盛鴻微微搖頭,拒絕了黎蕎的提議。

哪能整日逮著一隻羊薅?

黎愛卿願意捐,但他不好意思收。

說起來,大盛如今的這一批勳貴,在大盛建立的過程中的確立下不小功勞。

但如今大盛天災不斷,這些勳貴該放一放血了。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些勳貴得和大盛共存亡。

世人都說黎愛卿擁有百萬家財,堪比財神爺轉世,但若說到巨富,那黎愛卿在大盛排不上號。比如說辛家,光是五十萬畝耕地就值多少銀子?

整個大盛和辛家田地差不多的足足有十多戶。

所以說論真正的家底,黎愛卿排不上號。

若沒有他賞給黎愛卿的三十萬畝耕地,黎愛卿更是會被甩到百名之外。

這會兒大盛到了用錢時期,哪能錯過真正的肥羊隻讓黎愛卿出銀子呢。

盛鴻打定主意,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糾結,他讓黎蕎回屏風後繼續處理奏折。

他則是拿出紙筆,開始列具體的福利措施。

盛鴻此舉有些出乎黎蕎的預料,但是,想到上輩子時的情形,他又覺得合理。

盛鴻這人平日裡很溫和,但若是到了大盛生死存亡的關頭,那他對誰都不會手軟。

回到屏風後,坐在自己的專屬小桌子前,盯著桌子上那一摞摞奏折,他不由輕輕呼了口氣。

之前他還在想著,先看看今年的情勢,看在他的努力下,那場波及到三省的蝗災到底有多大危害。

若是他一人之力就能將蝗災的危害降低一半,那他就不必費腦子旁敲側擊的提醒盛鴻集一國之力抗寒。

盛家父子倆哪個都不是廢物,特彆容易多想,但他這邊有個高誌遠是廢物。

他不想惹這父子倆懷疑,能不多事就不多事。

他雖然想救民,但最重要的是自保。

可現在盛鴻主動要屯田,那真的省了他不少心思,今後跟著盛鴻的政策走就是了。

有此明君,是百姓之幸啊。

盛鴻手腳很快,五日後他便製定了一份黎糧王桂花都有些心動的屯田計劃。

罪犯墾種的作用不大,想讓這次的屯田有意義,最重要的是麵向整個大盛招募農人。

屯田所開墾的田地是朝廷的,不是私人的,所以,若想吸引農人前去這四省,盛鴻開出來的條件挺好的。

前五年,由朝廷提供種子、農具、耕牛、肥料等種地所需的物資,種出來的糧食,朝廷和農人五五分。

五年後,朝廷視情況決定要不要提供種子農具耕牛等物資。

並且,在屯田之地老老實實耕種三十年後,便可獲得朝廷分配的田地。

這個條件,黎糧王桂花真的有些心動。

五五分以及朝廷提供一切成本物資,這個條件其實挺優厚的,但隻憑著這一點兒,還不足以讓佃農舍棄家鄉的一切前去這四省。

安土重遷,大盛人不喜背井離鄉。

可後邊這條耕種三十年後便可獲得朝廷分配的田地這一條,對於佃農而言,那吸引力太大了。

大盛初建時給絕大多數農人都分配了田地,不管是女子還是小哥兒,凡是成年,朝廷都會分配田地。

但人生在世總會發現意外,有著各種不幸的底層百姓隻能靠出售田地來換取活下去的資格。

農人賣了田地之後,隻能耕種彆人家的土地維持生活。

種地本就辛苦,還得給地主交租子,佃農辛苦一年,到頭來隻能維持溫飽。

這還是在風調雨順老天爺成全的情況下,若是碰到了災年和黑心的地主,那要麼餓死要麼賣兒賣女。

總之,佃農的苦隻有佃農自己知道。

黎糧王桂花雖不是佃農,但他們夫婦對土地的看重絲毫不比佃農少。

他們連著好幾天都在念叨,佃農隻憑著自己,辛苦六十年都不會擁有自己的田地,畢竟維持溫飽就很不容易了,哪有銀子去買地?

現在朝廷給佃農一個擁有自家田地的機會,這多好啊!

不抓住此次機會,以後肯定會後悔!

第223章 不少人報名屯田,瑣事,可跳 挖野菜,下了場雪

黎糧王桂花覺得盛鴻開出來的條件不錯, 很多佃農、甚至是一些沒有田地居住在城裡隻能靠打零工過活的人也覺得這條件不錯。

在城裡租著小房子,零工一日有一日沒的,與其繼續這樣不穩定, 還不如南下種地。

勤勤懇懇乾個三十年,那就有自己的田產了。

但遠離故土和親朋好友,一去便是一輩子,這個現實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為了這次屯田,盛鴻專門設置了新的官職, 名叫屯田郎中,五品官。

屯田郎中一共四位, 一省一位。

因為要遠赴四省遠離朝堂, 所以他沒有欽點,而是讓朝中官員報名,誰若是想去, 可以私下裡找他。

但若是領了這個差事, 那就得把莊稼給他種好了,不然的話, 他可是要問罪的。

盛鴻這個規定一出來,這幾屆科舉出身的底層小官都挺心動的。

這些小官被盛鴻的怪題荼毒過,不少人也將黎蕎出的那一套工具書背的滾瓜爛熟, 因此這些人知道該怎麼種莊稼。

雖不能種莊稼是他們的強項, 但也不至於是外行人指導內行人。

而且, 屯田郎中是正五品官兒,還不受當地官府的管轄, 與當地官府是合作關係, 自由度很大, 隻受盛鴻管理。

這麼一來, 若真當上了這個屯田郎中,那就是真真正正在盛鴻跟前掛了名,若是圓滿甚至是超額完成盛鴻規定的任務,那就是立功了。

他們又不是黎蕎這種幾年之內就從六品小官飛升至三品大員的曠世奇才,若是錯過這次機會,這輩子想一步步升官,那實在是太難了。

一時間,報名者眾多。

這在盛鴻的預料之中。

盛鴻很是慶幸,幸好他這些年逼著天下學子接觸農事,不然的話,這會兒滿朝文武那麼多官員,他派誰前去都不放心。

因為這些京官離種莊稼太遠了,高高在上久了,還不如地方知縣懂農事。

這日休沐,黎蕎、陶竹帶著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去善堂學館分館、醫學館分館所在的莊子踏青、挖野菜。

這兩個學館建在黎蕎家的莊子上,但兩個學館比較簡陋、緊湊,除了必備的教室、辦公室、宿舍食堂這些地方,旁的就沒了,像是操場圖書館這些,通通沒有。

再加上黎蕎與旁邊田地的主人協調了一下,將旁邊田地又買下了五十畝蓋了專門收購棉花的大倉庫,因此,這個莊子如今還餘下二十畝田地。

這二十畝田地現在種的是麥子。

一些野菜會長在麥地中,今日挖野菜,也算是給麥苗除草了。

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三個小家夥都很積極,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小小的背簍,手裡抓著一個小鋤頭,在麥地中尋野菜尋的很是歡快。

這對他們而言是遊戲,不是農活。

陶竹原本也想要拎著小鏟子去挖的,但黎蕎拉著他非讓他歇息,他便與黎蕎一同坐在了麥地邊。

農曆二月底,雖然天氣依舊有些冷,但萬物複蘇,枝條抽綠,而且今日天上掛著太陽,是難得的好天氣。

黎蕎老大爺一般歪在寬大的椅子上,手裡捧著杯熱茶,他眯著眸子看了眼在麥地裡蹦蹦跳跳的三個小家夥,笑了一下,扭頭看向了陶竹:“隻靠著他們仨,今天中午咱們肯定能吃上野菜餃子,你真的不用去挖。”

“這不是閒著沒事嘛。”陶竹的椅子與黎蕎的椅子緊挨著,他也靠著椅背,手中抓著幾個板栗正慢慢剝著。

帶著小朋友出門,自然會帶些零食。

而自家恰好開了零食鋪子,並且都是一些純天然沒有任何添加劑的,因此黎蕎也不怎麼管著這三個小家夥,除了太甜的和炸物,餘下的零食想吃就吃。

“怎麼會沒事呢?休息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你平日裡那麼忙,得多休息。”

黎蕎很不讚同這話。

陶竹聞言輕笑:“有圓圓和畫哥兒幫我,其實也沒怎麼忙。”

他說著將一粒板栗仁舉到了黎蕎嘴邊。

黎蕎張口,連著他的手指一起含下,逗的他臉上的笑意變濃:“真的,圓圓還好,和二山還處在蜜月期,幫我分擔的活計有限。但畫哥兒現在連畫衣服都是在善堂,每天早出晚歸,幫我分擔了不少事兒。”

“啊?畫哥兒這麼拚的麼?”

黎蕎微微睜大了眸子,他放開陶竹的手指,一邊咀嚼口中的板栗仁一邊含糊不清的問。

“是,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你,徐瑛也想報名屯田郎中。”

“嗯???”

黎蕎這下子真的吃驚了,趕緊問:“我還不知道這事,徐瑛沒和我講,他為什麼要報名?”

“還不是因為他父母。他父母到底是畫哥兒的正經公婆,畫哥兒雖然忙碌,但他父母想逮著畫哥兒說教還是有機會的,畫哥兒心情不好,徐瑛就想徹底解決問題。”

“南下種地就是一個好機會,他和畫哥兒商量著想報名,但畫哥兒不願意。”

“畫哥兒對種地不感興趣,他喜歡善堂和學館,不願意離開。”

陶竹細細解釋。

這時他手中的幾個板栗都剝完了,他捏起一粒又送到黎蕎嘴邊:“如你所想的,畫哥兒在善堂和學館親眼見到貧苦百姓的不易,眼界開闊了,心境也有不小的轉變。”

“徐瑛父母對他的那些念叨,隻能小小的影響他一下,不會讓他煩的跟從前一樣掉眼淚。”

“不過,他也確實不愛聽那些念叨,於是就恨不能住到善堂去,他在善堂待的時間久,把我的活兒給乾了,我自然就沒多少活了。”

“這樣啊……”

黎蕎眨了眨眸子,將口中的板栗仁咽下,覺得有些噎,他將茶碗遞到嘴邊抿了兩口,然後才道:“那辛苦畫哥兒了。”

“不過,他不想欣哥兒麼?”

“想,不過沈伯母沈伯父會帶著欣哥兒去善堂找他。徐瑛也會在下值之後去找他。”

“……成吧。”

黎蕎輕輕呼了口氣。

沈畫徐瑛這對小夫夫挺不容易的。

可現在還不是問盛鴻討職位的時候。

這會兒盛鴻還遊刃有餘的,手中一大把底層小官以及翰林院的庶吉士。

而且,今年會試的結果已經出來了,盛鴻錄取一百三十位進士。

一百三十位!

這麼多進士,等殿試之後選出最終的排名,盛鴻就得給這些人授官了。

這幾日他聽盛鴻念叨幾次了,說手中人才太多不知道該往哪處塞。

隻有到盛鴻手中無人可用之時,那盛鴻才會考慮讓小哥兒擔任朝中官職。

唉,目前就隻能先苦著沈畫徐瑛了。

“說起來,我昨日還聽大哥大嫂說,若是聖上肯的話,他們倆也想報名這個屯田郎中。論種莊稼,他們倆不輸給任何人。”

陶竹想起這事兒,忙對黎蕎說道。

他這話一出,黎蕎噗的一下樂出聲來:“大哥大嫂還有這心思呢?”

“可不是,大哥說這話時雙手叉腰,可驕傲了。”

陶竹回想起當時黎糧說這話的語氣和表情,不由也笑。

“大哥該驕傲,他說的是實話,論種地,他不會輸給任何人。看來大哥對這事真的挺心動的,那聖上這個屯田應該很順利。”

“肯定會順順利利。換做是當初的我,我肯定要報名的,自家沒有田地隻能去開荒的滋味,太苦了。”

他從前種的可不是屬於朝廷的荒地,他是真正的開荒,在樹林裡種地。

黎蕎聞言,立馬將手中的茶碗放到一旁的小桌子上,他抓住了陶竹的手:“現在日子好了。”

“可不是。”陶竹盯著黎蕎的臉看了幾秒,臉上的笑怎麼都繃不住。

若是之前吃的那些苦是為了遇見這個人,再苦十倍他都願意。

夫夫倆正含情脈脈的對視著,遠處傳來了黎小睿的喊聲,他已經挖滿一背簍野菜了,求表揚!

黎小睿滿載而歸,黎蕎和陶竹都狠狠誇了他幾句,然後讓人將這一小背簍野菜送到學館的小廚房去。

今天中午他們一家子在學館吃飯。

在學館裡美美吃了一頓春天最鮮嫩的野菜,下午,一家子乘坐著馬車回城。

挖野菜對三個小家夥來說不算重活,因此到了家裡時他們依舊生龍活虎的。

他們對自行車的興趣一點兒都沒減少,三個人在府門口玩起了自行車比賽。

一牆之隔正在上騎射課的三位皇孫聽著他仨的嘰嘰喳喳,心中都難掩羨慕。

自行車太有趣了,但他們的好爹爹怕他們玩物喪誌,不肯給他們買自行車……

三月上旬,六皇子啟程去了西閃省,準備實地考察一番。若是在結果上贏不了其他幾位皇子,那他一定要在行動上掙一波同情分。

而這時盛鴻的四位屯田郎中有了人選,都是底層的六七品小官。

盛京地區報名南下種地的人有二百多戶,加起來不到一千八百人。

這批人在禁軍的護送下,踏上了南下屯田的路程。

其他各地都如盛京這般,官府發布消息,百姓報名,等湊齊一百戶,便由官府派人護送著南下。

而這時,竟是下了一場大雪。

農曆三月,竟是下了雪,這也不能說是特彆反常,但也絕對稱不上正常。

盛鴻眉頭緊皺,農人需要的是貴如油的春雨,不是大雪。

這一場一尺厚的大雪落下來,或許會凍壞麥苗。

好在大雪隻下了一日,天氣連著陰沉了兩日,很快出了太陽。

雪化了。

農人不需要辛辛苦苦的灌溉莊稼了。

但氣溫依舊低。

而且,這一場雪隻下在了盛京和暨北省,西山省沒有下,西山省那邊的春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黎蕎不由緊張了起來,今年的這場蝗災,還真是要波及西山省啊。

第224章 黎蕎掙錢,黎瑜寧出嫁,可跳 鄭淺淺生了,蝗災來了

若蝗災真的無法避免, 那黎蕎能做的就是好好種莊稼。

盛京地區和暨北省落了場春雪,大大緩解了乾旱情況。

他在暨北省的十九萬畝耕地這下子都不用灌溉了,省了佃農好一番力氣。

這十九萬畝耕地, 一半種了小麥、土豆等主糧,一半種了棉花、大豆。

棉花自不必說,與其買彆人的,肯定不如自己種。

至於大豆,聽說蝗蟲不喜大豆, 他種一些親自試驗一下。

另外,他在暨北省的水利工程正穩步進行中, 他工錢給的高, 銀子到位了,願意乾活的工人就多,再加上地方官也不敢怠慢, 因此工程進度挺喜人的。

與此同時, 他又抽調了一批學館裡的木工學生,讓這些學生抓緊時間趕自行車的訂單。

若今年的蝗災真的波及到三省, 讓這三省的很多地區顆粒無收,那他除了種好自己的莊稼,還有一法就是買糧。

買糧需要銀子, 自行車這個大殺器, 他得好好利用一番。

這三個月來, 自行車的熱度一直沒下去,訂單一直在增加。這是個新奇玩意兒, 全大盛獨他一份, 這麼大的市場, 隻有三個月的時間, 自然填不滿。

更何況他還推出了兒童自行車。

相比較成人的二八大杠,兒童自行車花樣就多了。

有兩輪的,有三輪的,有四輪的,有的前麵有籃筐,有的後邊有載物的筐子。

有的腳蹬子在車子中間,有的腳蹬子在前輪。

有的還能載人。

總之,兒童市場同樣很廣,他瞄準這個群體,一口氣推出了十多款自行車。

這下子可在盛京的兒童圈子裡炸了鍋。

買的起的,整日在大街上溜達,不僅僅是為了炫耀,更多的是好玩。

這可太好玩了,比滑板車都好玩。

買不起的,就一臉羨慕的看著彆人騎著玩。

兒童自行車根據款式,價格在五十八兩——二百九十九兩之間,相比較成人自行車的高價,這個價格真的超級良心,一般的小富之家也買得起。

這麼一個賺錢機器,當然要抓緊時間狠狠掙一波。

其實,以大盛現有的糧食存量來說,扛過這波天災不算困難。

因為大盛百姓有囤糧的習慣。

這個時空太容易碰見災荒年了,雖然盛鈞盛鴻父子倆都是明君,但大盛建立不過幾十年,現在那些上了年紀的人都是從戰亂年代過來的,經曆過戰亂,怎會不愛囤糧?

糧食甭管是在戰亂年代還是太平盛世都是硬通貨,家中存著糧食比存著銀子都令人心安。

而且此時交通、商業不發達,不跟黎蕎上輩子似的哪怕本地超市的糧食被搶完了,也能從網上購買。

在大盛,本地糧食被搶光了,富人貴人還有能力去外地,但普通小百姓哪有這個能力?

除非一幫人聚集起來當流民。

因此,囤糧一事刻在大盛人的骨子裡,上至頂級勳貴,下至普通小百姓,有能力囤糧食的都會在家中囤一些糧食。

心中有糧才會不慌。

當然,普通小百姓囤糧是為了自己,但那些富人貴人囤糧就不一定是為了他們自己了。

一些黑心的,就愛在災荒年賣高價糧食。

不過,不管怎麼說,現在的大盛整體是不缺糧食的。

既然人們手中有糧,那黎蕎能做的便是使勁摟銀子,這麼一來,即便災年糧食價格上漲,那他也有能力購糧。

黎糧這麼猖狂、肆無忌憚的摟銀子,讓不少人羨慕壞了。

就連莊文都說黎蕎來錢的速度比工部的鑄錢工匠都厲害。

不過,沒了三皇子、五皇子這種刺頭,大家也就是嘴巴上玩笑一下。

沒辦法,誰讓現在盛鴻護著黎蕎呢。

而且,黎蕎也沒和那些老牌勳貴爭利,黎蕎是新開辟了市場,這些勳貴的子孫就想要自行車,他們能怎麼辦?

當然是買唄。

與其讓自家的後代去賭、去花天酒地,還是花錢買輛自行車比較好。

三月下旬,黎瑜寧、明悉還有明總督的兩位兒子,與黎糧黎二山一起踏上了前往北湖省的路。

儘管很不舍,但離彆的日子還是會來的。

黎菽哭成了個淚人,黎瑜安也哭的淚眼朦朧的,陶竹、黎蕎也都紅了眼眶。

倒是黎瑜寧,雖然也掉眼淚,但臉上掛著笑。

離彆隻是暫時的,明悉不會一直待在北湖省,明悉還會考進士,考進士得入京,三年後她和明悉就回京了。

況且,此去北湖省,她還想大展拳腳呢。

黎瑜寧出嫁,嫁妝在盛京城中展示了一波,真真正正是十裡紅妝。

壓箱銀子除了黎蕎陶竹準備的五萬兩,黎糧王桂花、黎穀、黎菽、還有遠在平城的黎大忠這些長輩給她又湊了五萬兩銀子。

光是壓箱銀就十萬兩,更彆說還有她自己的小金庫,誰人不知黎家的人都是有工錢的,黎蕎也大方,這些年來她少說也攢了五萬兩。

再加上陪嫁的田莊——黎蕎在明家所在的府以及北湖省首府給她置辦了兩千畝一等田。

所以說黎瑜寧一個在鄉下長大的大齡村姑,不算金銀首飾布料皮草等物件,光是銀子、田產就有二十萬兩之巨。

還有,除了這些傳統的嫁妝,黎蕎還給她準備了五十輛自行車,成人和兒童的都有,好讓她拿去送人。

這份嫁妝不僅豐厚,還新穎。不隻是普通人家的姑娘羨慕,高門貴女也羨慕。

這可是一輩子的底氣啊。

就這份嫁妝,明家即便有明總督,那也不可能給黎瑜寧臉色看。

黎瑜寧的十裡紅妝,當了盛京好幾日的頭條新聞,此前黎瑜安出嫁時也是十裡紅妝,現在黎瑜寧的嫁妝比黎瑜安還豐厚些,看來黎蕎是真心疼愛這姐弟倆。

現在黎蕎還有個侄女黎小蘭……

最近江懋真的壓力山大,黎瑜寧出嫁時的嫁妝為黎小蘭狠狠打了一波廣告,黎小蘭現在成了香餑餑,登門想要結親的人比從前多了不少。

這裡麵有頂級勳貴,也有在大盛數一數二的巨富商人,更令他震驚的是,一些家境殷實的秀才都登門了!

這實在是可惡。

但他偏偏沒有任何辦法。

他留給黎蕎的第一印象太糟糕了,哪怕後來他表現的乖巧,但黎蕎對他始終客氣疏離,沒有一絲對待明悉的那種親昵。

他被這事攪和的連會試都沒發揮好,但好在他基本功紮實,所以中了進士。

可殿試在下個月,現在還不能放鬆,不知道他最終名次如何,若是拿不下一甲,那這門親事肯定無望了。

但此時再多懊惱也無用。

還是專心備考吧!

此次的殿試,盛鴻出的題目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完全讓考生自由發揮:

若是連年災荒,那官府該如何穩定局勢?

考生可把自己設定為一省、一府、一縣的長官,好給出具體的方案。

一百三十位新科進士給的答案是五花八門,但都挺靠譜,畢竟盛鴻登基十多年了,黎蕎那一套比其他考生多走一步的方法也差不多流傳十年了。

哪怕是盛鈞在位時中舉的舉子,被盛鴻這麼逼迫,也都丟掉刻板,認真鑽研該如何解題。

盛鴻仔細看了這一百三十位新科進士的答卷,親自定了一甲的狀元,榜樣,探花。

江懋在會試中沒發揮好,但殿試中發揮的不錯,被盛鴻點為探花。

這個結果出來,江懋真真切切鬆了口氣。

還好還好。

至少他還有機會的。

江懋的試卷,黎蕎沒有主動過問,但盛鴻與他說起過。

江懋是將他自己設定為一省總督,以原河省為例,結合最近的天寒,寫了篇不錯的策論文章。

文章邏輯嚴密,先是寫了天寒會帶來的一係列影響和自然災害,然後根據災害的不同程度寫下具體的解決措施。

文章洋洋灑灑一萬多字,不僅展示了江懋統籌全局的能力,也展示了江懋對農事,民情的詳儘了解。

盛鴻的原話是年輕人膽子夠大,一上來就將自己設為了一省總督,但正是太年輕了,所以閱曆不夠,所知的知識大多是從書本上和彆人口中得來的,不是他親自見到的。

這種飄浮感有些紙上談兵,盛鴻不是很放心,因此將江懋定為了探花。

不過,盛鴻正是用人之際,他將這位看上去能力不俗的新科探花放在了他新設的一個官職上:督糧官,而不是按照從前的傳統讓江懋去翰林院。

雖說要在南邊四省屯田,但盛京、暨北省肯定也不能放棄,因此盛鴻新想了個官名,好代他巡視盛京和暨北省的莊稼種植情況。

督糧官不屬於六部,跟屯田郎中一樣屬於特設,一共有五個,除了江懋這個探花,餘下四個都是新科進士。

這可是個苦差事,幾乎日日出差,要在盛京、暨北省各處跑。

幸好現在這兩地都鋪上了水泥路,不僅拉短了距離,走在路上的舒適程度也提升了不少。

不過,說到底這個差事真的挺辛苦的,要經受風吹雨淋太陽曬。

但江懋接到任職之後挺開心的,他原本就不想按部就班的升官,因此才在第一次見黎蕎時就犯蠢了。

若真讓他進翰林院走辛知的路子,苦熬這麼多年依舊待在翰林院,那對他才算是真正的煎熬。

他就想乾出一番大事業!

他就想做點實事,他不想被困在翰林院編書修史。

況且,督糧官雖然隻有七品,但跟屯田郎中一樣直接受盛鴻管理,他的頂頭上司是聖上!

想當初他爺爺在平城任知縣時,深怕聖上會忘了他這個七品小官,現在輪到他了,雖然也是七品,但聖上怎麼著都不會忘了他。

他渾身充滿乾勁!

江懋這個心態讓黎蕎有些驚訝,這小夥子還真是一門心思想搞事業沒有花花腸子?

江懋來拜訪他時,他真心勉勵了幾句,還建議江懋雇傭皇家物流的人當保鏢。

督糧官相當於盛鴻的欽差,在盛京、暨北省查看各村、各鎮的莊稼種植情況,這很容易得罪地方官和權貴。

為防止被人套麻袋甚至丟了小命,還是雇傭幾個保鏢為好。

江懋欣然接受黎蕎的建議,離京時身邊跟著六個皇家物流的壯漢,江家不差錢,他雇的起這麼多人。

很快到了四月底。

天氣熱了起來。

距離麥子成熟沒多久了。

那一場春雪過後,盛京這邊再沒有落雨,農人的主要活計又變成了灌溉。

在這種緊要關頭,王桂花沒有跟從前一樣在自家的莊子之間來回跑,因為鄭淺淺快生了。

鄭淺淺這一胎是雙胞胎,肚子大的厲害,走路都有些困難,黎蕎特意稟明盛鴻,請了兩位禦醫住在府內。

還有之前陶竹懷孕時七皇子派過來的陳大夫也被他請了過來。

有三位醫術精湛的大夫坐鎮,五月初,鄭淺淺順利生了一哥兒一女兒。

鄭淺淺雖然累的要死,但挺高興,他就盼著能生個哥兒,現在還多送一個嬌嬌軟軟的閨女,懷孕時的罪沒白受!

黎夏在三個月前生的二胎是個大胖小子,這下子家中又多了三個小娃娃。

添丁是喜事兒,黎蕎大手一揮,給自家夥計多發了一個月的工錢當賞錢,還給自家的佃農減了一成的租子。

這下子整個黎家的夥計還有佃戶都高興了起來,連著幾日都念叨著各種吉祥話,給三個新生小娃娃送祝福。

雖然黎蕎聽不到,但他們心意到了。

麥收之後,農人每日的活計就是灌溉、除草、捉蟲,好確保秋糧的豐收。

農曆六月底,盛鴻接到西山省中部五府知府快馬加鞭的奏報,這五府突發幾十年難遇的大蝗災。

蝗蟲鋪天蓋地,密密麻麻,正快速南下。

*

作者有話要說:

第225章 蝗災 各種措施

奏報中所寫, 蝗蟲遮天蔽日,樹上,田地裡, 除了大豆,餘下的凡是有綠色的地方都趴著蝗蟲,裡三層,外三層,足足有一尺來厚。

這些蝗蟲飛來飛去, 遇見人也不怕,直直的往人身上撞, 讓人眼睛都不敢睜開。

大人還好, 用布巾裹著腦袋,抓著大掃帚或者是其他工具,儘力去捕殺蝗蟲, 年紀小的孩子則是關好門窗, 連門都不敢出。

當地官府並沒有坐以待斃,當地百姓也儘力掙紮, 將蝗蟲從樹乾、秧苗中拍落、掃落,聚到一起配著乾柴落葉之類的易燃物,一把火給燒掉。

但人類如何能與數以億計的蝗蟲相比?

一隻蝗蟲不起眼, 但幾億隻聚集在一起的時候, 以大盛此時的人口密度而言, 根本無法抗衡。

當地官府和百姓都儘力了,但作用是微小的, 這些蝗蟲將除了大豆之外的綠色啃噬的乾乾淨淨, 然後一路南下了。

這五府一共有二十三個縣, 其中十七個縣發生了蝗災。

盛鴻瞧著這些奏報, 臉上陰沉的隨時都能爆發狂風驟雨。

根據描述,的確是幾十年難遇的大蝗災。

唯一慶幸的是,這場蝗災發生在六月底,現在抓緊時間種一些紅薯土豆,等到了冬天還是能收獲一波秋糧的。

若是發生在秋糧快收獲時,那才是讓人欲哭無淚。

盛鴻一邊籌集秧苗、種子讓人運送到這十七縣,一邊快馬加鞭給這十七縣南邊的地方官府下詔,好讓這些地方官府做好滅蝗準備。

蝗蟲一日最快能移動三百裡,八百裡加急的詔書能跑的過蝗蟲。

但蝗蟲已經漫天卷地了,他就算是頒下詔書,其實也沒多大用處。隻靠著人力,根本捕捉不完。

……

與其下力氣滅蝗,還是把精力放在補種上吧,能收獲一點兒是一點兒。

盛鴻心情不美麗,滿朝文武都縮著脖子儘量降低存在感,黎蕎亦是如此。

下午下班回到家,陶竹去學館那邊了,還沒有回來。鄭淺淺出了月子,大夏天的不樂意在屋子裡待,帶著雙胞胎和黎夏一起坐在西跨院的柿子樹下玩耍。

範圓圓坐在一旁幫著照看著。

黎二寶、橘哥兒年長了一歲,三歲的小朋友已經能跟著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三個小家夥一起玩了。

夏天四點半天氣還熱著,五個小家夥沒有跑來跑去玩耍,他們待在柿子樹下,正在玩迷你廚房。

迷你廚房就是搞一些真實可用但隻有巴掌大的小廚具,跟過家家似的讓幾個小朋友動手做飯食。

黎蕎一個大男人,自然想不到這種小玩具,是黎小睿給了他靈感。

大年三十那日,黎小睿興致勃勃的和兩個小叔叔一起包了動物餃子,雖然小動物捏的千奇百怪,但三個人都挺興奮,小腦袋湊一起說著說著就準備親自煮。

煮餃子,這種小活計鄭淺淺王桂花當然允許,當時黎小睿馬上要七歲了,七歲的娃娃在鄉下都能頂一個大人用了。

當初黎蕎剛穿越時黎小蘭也是七歲,但做飯洗衣喂雞喂豬這些活兒黎小蘭都能做。

於是黎蕎就讓人端來一個小爐子,小小的,是陶竹冬日裡給他送飯時所用的那種可以放在馬車裡的。

小爐子端來,又架上小鍋,三個小家夥蹲在廚房門口開煮了。

第一次煮餃子很成功,三個小家夥捧著小碗吃的很是滿足,這激發了他們仨對廚藝的熱情。

但廚藝需要天賦,而且他們年紀小,在黎小睿的臉蛋被鍋裡濺出來的熱油燙出幾個小泡之後,鄭淺淺就不許他再折騰了。

黎蕎也挺心疼,但明顯黎小睿對做飯的熱情還沒消下去,於是他就想到迷你廚房了。

他當即讓學館裡學習打鐵的學生給整了三套出來,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三人都挺喜歡,不想玩自行車滑板車時,便會將這些小廚具擺出來自己做東西吃。

此時黎小睿看黎蕎回來了,熱情的招手:“叔父父,來嘗嘗我做的蝦仁蛋餅!二寶和橘哥兒都誇好吃呢。”

黎蕎聞言,笑著走了過去。

黎長風黎雲帆兩個小家夥不甘落後,立馬也舉起了小手手:“爹爹,我蒸了板栗餅!”

“爹爹,我做了煎香腸!”

“真棒!”

黎蕎幾步走到他們的桌子跟前,笑著挨個嘗了嘗他們仨的手藝,經過半年來幾十次的練習,三人廚藝突飛猛進,折騰出來的東西依舊不精致,但味道已經過的去了。

黎蕎嘗完之後,各自揉著他們的小腦袋誇他們。

“叔父父,我想吃油炸金蟬,但我阿爹不讓。”

黎小睿說著,大眼睛直往一旁的鄭淺淺身上瞄。

這個季節正是吃金蟬的季節,黎小睿愛吃這個。

鄭淺淺翻了個白眼:“你那個小鐵鍋根本做不了油炸,想吃油炸金蟬,讓廚房那邊給你做。不過,不能多吃,最多隻能吃五個。”

“可我想自己動手。”

黎小睿不滿的哼哼了兩聲,小嘴巴也撅了起來。

才五個,誰能過癮啊?

“等你大些再說。”

鄭淺淺還是不允許,一副沒得商量的樣子。

黎小睿立馬求助的看向了黎蕎,拖長了尾音撒嬌:“叔父父,你勸勸我阿爹嘛~”

“小睿啊,等你大一些性子穩了再做油炸的食物,不然再把你小臉蛋給崩著了,叔父父會心疼的。”

“你真想自己動手的話,咱們來火燒金蟬好不好?”

黎蕎也是拒絕,但給了第二個選擇。

“火燒嗎……行叭。”

黎小睿不情不願的應了。

金蟬當然是油炸的好吃,炸出來焦香酥脆,撒上孜然等燒烤料,那味道真的絕了。

但現在油炸的過不了癮,那就湊合湊合吃火燒的的。

火燒金蟬就是把金蟬投入火堆裡,這是鄉下很多人的吃法。

像是陶竹,家裡窮,吃不起肉,夏天的金蟬便是他能嘗到的為數不多的肉食。

雨後,把捉來的金蟬直接用火燒一下,什麼調料都不放也香噴噴的,吃完之後直接下山,並不會被陶樹發現什麼。

很快,凍在冰庫裡的金蟬被拿了過來,黎小睿直接扔在爐子裡燒,金蟬易熟,沒多久香味就飄出來了。

範圓圓身為富家千金,以前從沒吃過這種“蟲子”,嫁來黎家之後嘗到了油炸金蟬,甚是喜歡。

黎小睿燒了一堆金蟬出來,她也拿起來直接用手剝著吃。

金蟬的香味很濃,香的黎夏懷裡的趙聰——黎夏趙深給他們的二兒子取名為趙聰,正好和黎睿黎智湊對。

趙聰這小家夥被香味勾的不住的往爐子那邊瞧,看的一圈人都笑了起來。

黎夏、鄭淺淺都是在鄉下長大的,兩人說起了他們當年吃金蟬的情形。

“我不隻是愛吃金蟬,我還愛吃螞蚱,螞蚱用火燒一下也香噴噴的。”黎夏道。

他家家境不好,金蟬、螞蚱這些大自然的肉食,是他童年裡很美的回憶。

“我也吃過,的確挺好吃的。”鄭淺淺也道。

一旁的範圓圓聽了這話,本就圓圓的眸子睜的更圓了,一臉的不敢置信:“淺哥,夏哥,你們吃過蝗蟲呀?”

“對,挺好吃的,用火燒一下就成。”

黎夏點頭。

“油炸的也好吃,有時候我爹會油炸一盤用來下酒。”鄭淺淺原本是笑著的,但提起鄭屠戶,他不由抿了下嘴巴。

他想家裡人了。

範圓圓:“……”

她震驚極了,烏溜溜的眸子在黎夏和鄭淺淺身上轉來轉去。

她從前有些不食人間煙火,整日隻想著吃吃喝喝。

但嫁到黎家之後,在善堂學館待的久了,她知道了底層百姓的苦楚,可現在黎夏和鄭淺淺都說吃過蝗蟲,她真的被鎮住了。

不隻是範圓圓被鎮住,黎小睿和黎長風黎雲帆也驚訝,吃蝗蟲?

黎蕎看的笑了起來:“我也吃過,你竹叔也吃過,還有二山也吃過,黎家這一大家子都吃過。”

“那我也要吃,叔父父,我要吃!”

黎小睿立馬喊了起來,家裡人都吃過,那他也得吃。

黎長風黎雲帆亦是,他們雙胞胎一嚷嚷,三歲的黎二寶橘哥兒被引的也跟著嚷嚷了起來。

一時間,柿子樹下全是他們幾個要吃蝗蟲的響亮喊聲。

“行行行,等你奶奶回來,我告訴她一聲,讓佃農捉一些蝗蟲。”黎蕎被吵的趕緊喊停。

“多捉一些,我要火燒和油炸。”

黎小睿叮囑。

“那這會兒你真該待在西山省,那邊正發生蝗災呢,蝗蟲飛在天上跟烏雲似的,將太陽都遮住了。”

黎蕎想起今日的糟心事,不由歎了口氣。

“啊???”

“啥?蝗災?”

“蝗災?!”

……

一院子的大人小孩兒萬萬沒想到黎蕎會有此話,都驚著了,直直的看著黎蕎。

蝗災啊……

那是書上的、彆人口中的事,但現在西山省正發生著蝗災?

“對,蝗災。”黎蕎愁眉不展,雙眉擰在一起:“樹乾上的蝗蟲一層壓著一層,一尺多高的玉米杆子被壓的彎了下去,拿掃帚在樹上隨便一扒拉就是一大筐蝗蟲。”

若是有密集恐懼症的人見了,絕對會難受壞了。

鄭淺淺:“……”

黎夏:“……”

他們倆是在鄉下長大的,但在他們的記憶裡,平城沒有發生過蝗災。

他們吃螞蚱純粹是因為螞蚱好吃才捉來吃的……

而範圓圓小臉已經有些白了,她愣愣的看著黎蕎:“小叔,那咋辦啊……錦城府有蝗災嗎?”

她老家可是在西山省啊!

“目前還沒有波及到錦城府,但情況並不樂觀。發生蝗災的十七個縣,百姓儘力捕捉蝗蟲,但效果不大,因為蝗蟲太多了,它們快速的把能吃的莊稼、樹葉、花花草草吃完之後便飛走了,百姓的數量比不過蝗蟲,哪怕所有人一起上,能捉的也有限。”

黎蕎苦笑。

在這個年代,蝗災來臨了之後,百姓們能做的真的有限。

他今日給盛鴻提的意見也沒什麼出眾的,就是建議百姓編織大網,將蝗蟲一股腦的兜住,然後煮熟,曬乾,磨成粉,這稱得上是蛋白粉,營養豐富,拿來喂雞鴨效果不錯。

人也可以吃,但彆多吃,因為不少人都覺得蝗災裡的蝗蟲有毒,但也有很多人吃過。

所以,安全起見,人少吃,雞鴨多吃。

“這……”

範圓圓呆呆的,有些被嚇住了。

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已經知事,他們小眉毛也皺了起來,蝗災啊……

年紀更小的黎二寶、橘哥兒還不知道蝗災的危害,不過,看幾個大人都一臉沉重,他們也沒有說話,隻是晃著小腦袋左看右看。

院子裡氣氛沉悶。

一直到飯前,天色擦黑,陶竹回府,家裡的氣氛才好了起來。

陶竹得知蝗災的事,驚訝又擔憂,但他做不了什麼,至於捐助一事,這得等事後再說。

得益於水泥路的鋪開,各地傳向盛京的消息比從前快速了不少。

六日後,錦城府、雲城府、暢知府三府的消息傳來。

蝗蟲已經波及到他們三府的一些縣,但蝗災剛在中部五府發生時,這十七縣的幾個知縣便給他們送了信,所以儘管倉促,但好歹也算是有了準備。

這三府的知府命百姓儘力捕捉蝗蟲,特彆是錦城府的知府,自掏腰包設下了一二三等獎。

一等獎高達一百兩銀子,有三個名額。

二等獎五十兩銀子,有五個名額。

三等獎二十兩銀子,有二十個名額。

這些名額以家庭為單位,不是個人的比拚。

而且,錦城府知府還給出了和黎蕎一樣的解決辦法,先將蝗蟲捉住,然後煮熟,曬乾,磨粉,用來喂雞鴨再好不過。

範家的人看知府如此,也設下了獎金。

範家財力雄厚,給的名額比較多,足足有二百戶。

另外,因為黎蕎在錦城府開鴨貨鋪子炸雞鋪子,範家人自己也養了一些雞鴨,所以,範家人還貼出了收購蝗蟲粉的告示。

這樣一來,不僅能幫助普通百姓,自家雞鴨也能添點營養。

被銀子一刺激,普通百姓捉蝗蟲的積極性頓時被調動起來了。

蝗蟲將他們辛辛苦苦種的莊稼給吃了,現在知府大人和範家人心善,願意給他們一個掙銀子的機會。

那必然不能錯過啊。

沒了莊稼,那這份銀子必須得抓住了。

名額有限,競爭力太大,普通百姓便呼朋喚友,大家一起合作,到時候得來的銀子平均分。

百姓們使出渾身解數抓蝗蟲,消滅的蝗蟲數量便比十七縣百姓消滅的要多。

更重要的是,除了百姓的參與,這三府的雞鴨也立功了。

黎蕎因為早知道這次蝗災的發生,所以決定在錦城府、雲城府、暢知府三府立下一道防線,好攔住蝗蟲大軍,不讓蝗蟲大軍跨省。

這一道防線沒有白立,此次立了不小的功勞。

這三府的百姓當初聽從官府的號召,養了不少雞鴨,畢竟黎蕎聲名在外,百姓也不擔心自家養的雞鴨砸手裡,所以每家每戶養的雞鴨挺多的。

當蝗災來臨時,這些雞鴨吃蝗蟲的速度比不上人類,但也確確實實吃掉了不少蝗蟲。

人類捕捉+雞鴨一起努力,蝗蟲大軍在這三府被消耗掉了不少。

黎蕎終於鬆了口氣。

雖然雞鴨滅蝗的效果不是特彆顯著——雞鴨的力量有限,更多的是範家和錦城府知府的作用。

但總算是有用,他沒白費心思。

*

作者有話要說:

第226章 蝗災被滅 各個地方的措施

不過, 蝗災還在繼續。

根據錦城府、雲城府、暢知府三府的人所觀察的,蝗蟲大軍不是直線南下,而是拐了彎, 進入原河省之後往東去了。

但這隻是三府所觀察到的,接下來蝗蟲大軍具體會去哪裡,盛京這邊隻能等消息。

如同十七縣裡的幾個知縣所做的,錦城府三府的知縣、知府也儘力往原河省傳消息。

八百裡加急比蝗蟲大軍跑的快些,原河省的人有那麼一兩日、兩三日的準備時間。

如果當地地方官有能力的話, 在這麼點兒時間內肯定能出台一些滅蝗措施。

盛鴻心急如焚,坐立難安。

蝗蟲大軍存在一日, 那吃的就是他的銀子, 他不僅要免了受災地方百姓的賦稅,還得免費發放種子、秧苗等。

蝗蟲大軍從西山省中部一路南下進入原河省,現在又要在原河省掃蕩肆虐, 農人辛苦幾個月種出來的莊稼, 一日之間被一掃而空。

農人的心在滴血,他的心也在滴血。

心中的不痛快實在是排解不了, 他開始追究蝗蟲大軍所到之處地方官的應對措施。

知縣的俸祿一個月高達一千兩,一千兩!

普通農人一大家子辛苦一百年都攢不了這麼多銀子!

拿了他的血汗錢,卻不好好給他辦事, 這換誰能忍?

越想越氣, 盛鴻下令好好調查蝗蟲所經之處所有地方官員的反應, 哪怕是小小的縣尉縣丞甚至是一村之長,他都不讓放過。

在大盛, 鄉紳這一階層被壓製的很厲害, 村長可直接與知縣聯係, 雖然村長不在朝廷的編製內, 但卻是直接麵向底層百姓的,村長不作為,或者是一村之中出現村霸,那可惡程度一點兒都不輸給知縣。

當盛鴻忙著算賬時,黎蕎則是開始買糧食,準備直接發給受災百姓。

當然,他買的不是細糧,而是小米、玉米、高粱等粗糧。紅薯吃多了對身子不好,得搭配著其他粗糧一起吃。

西山省受災的那些地區,一些縣有煤礦,百姓在種地之餘能去挖挖煤掙個工錢,日子還算過的去,即便這一季的秋糧沒了,那家中還有剛收上來的小麥以及去年沒吃完的陳糧。

但也有不少地區沒有煤礦,這些地方底層百姓的日子很一般。

所以,黎蕎此次捐糧針對的是那些家中赤貧沒了這一季秋糧就熬不過去這個冬天的人家。

他也不打算多捐,畢竟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而且這次蝗災波及的範圍廣,憑他一人財力撐不住,他儘儘心就成了。

除了黎蕎,還有一些人往善堂捐銀子捐糧食。

盛鴻沒有號召眾人掏腰包,但此次蝗災已經傳遍了京城,一些有能力的人便自發捐銀捐糧。

每個人捐的不多,畢竟這幾年捐的東西太多了,今年冬天說不定也要繼續捐——今年夏天不是很熱,而且年後冷的時間比去年還長。

像是辛家,雖然財大氣粗,但這一次辛知和黎瑜安代表辛家隻捐了八百兩銀子。

雜糧便宜,一斤三四文錢,八百兩銀子能買二十多萬斤糧食。

七皇子、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以及幾位大學士、六部侍郎等人捐的也不多,在幾十兩——幾百兩之間。

一些品級不高的官員,捐的在幾百文到幾兩之間。

範家就在受災當地,範家不差錢,捐的是糧食,範不著直接開倉將自家倉庫裡的糧食都捐了。

一些心善的富戶捐的也不多,像是韓寧,代表韓家捐了二百兩。

家境殷實的小老板,捐幾文、十幾文、幾十文的都有。

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三個小家夥被自家長輩從前吃蝗蟲的經曆給鎮著了,便想將自己存錢罐裡的銀子捐出去大半。

其實他們對這場蝗災並沒有太具體的概念,因為沒有親身經曆過,不管黎蕎陶竹王桂花黎大山這種長輩講的有多詳細,他們都沒有太深的感觸。

但這不妨礙他們捐銀子,三個小家夥都很善良。

黎蕎沒讓他們仨多捐,每個人捐一百兩儘一下心意就成了。

今後的天災還多著呢,存錢罐裡的銀子慢慢捐,總有用得上的時候。

大家捐的都不多,但當原河省的消息傳到盛京時,這些零零散散的捐款竟也有五萬多兩。

蝗蟲大軍進了原河省之後,先是在邊界三府肆虐,然後果真往東去了。

原河省三府的應對與西山省的官員差不多,在得到消息之後,知縣、知府下令讓百姓滅蝗。

有的官兒野心不大,不想升官,隻求不出錯,所以在這次滅蝗行動中積極性不足,隻是一個勁的號召百姓捕捉蝗蟲,並沒有給出實質性的獎勵措施。

有的官兒則是想抓住此次機會,狠狠出一次名,好在盛鴻跟前露露臉。

這些野心勃勃的官員和錦城府知府一樣,自掏腰包設下獎金鼓勵百姓滅蝗。

每一位官員的應對,都在盛鴻的調查之中。

很快,令黎蕎揪心的消息傳到了盛京。

蝗蟲大軍繼續往東,到達了河西府。

黎蕎在河西府以及與河西府相鄰的兩個府設下了一道雞鴨防線,此次的蝗蟲大軍從河西府以及其中一府經過,然後繼續往東,直衝東山省而去。

三柳村的鴨貨鋪子比從前擴大了許多,因為這鋪子裡的鴨貨不隻是供應平城和府城,還供應河西府餘下四個縣。

得益於水泥路的修建,河西府五縣之間的聯係比從前快了不少,兩地往返的時間縮短,鴨貨這種不易存放的吃食便開始銷往餘下的四縣。

這麼一來,隻靠著平城的鴨子便不夠用了。

餘下四縣的百姓也開始養鴨子,後來又開始養雞,以供應開在平城和府城的炸雞鋪子。

炸雞鋪子的生意並不比鴨貨鋪子的差,再加上百姓本就有養雞的習慣,所以整個河西府養的雞比養的鴨子要多一些。

有這麼多雞鴨在,河西府五縣與其他地方相比,防線前所未有的嚴密。

再加上提前三日得到了消息,因此當蝗蟲大軍的先頭部隊零零散散的進入河西府的地界時,早就準備好的百姓一邊將自家標了記號的雞鴨放出去,一邊準備好掃帚、麻袋等工具。

蝗蟲可是很好的飼料,現在家家戶戶都養了不少雞鴨,這些蝗蟲能不火燒就不火燒,最好都保存下來。

官府可是說了,將這些蝗蟲煮熟,曬乾,磨粉,裝袋,等以後再煮雞食鴨食時,把蝗蟲粉摻裡邊,那喂出來的雞鴨又大又肥。

既然莊稼注定要被啃完救不回來了,那一定得多捉些蝗蟲彌補自家的損失!

而且,知縣大人也設下了獎金,雖然說大家夥兒現在都富裕了,可誰會嫌自己的銀子多?

抱著給自家雞鴨攢飼料+掙獎金的目的,整個河西府的百姓齊上陣,和蝗蟲大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不僅農人儘力捕捉,做小生意的也關上門拿上工具去捉。

雞鴨吃飽之後便不再出力,但百姓們卻是餓著肚子持續戰鬥,蝗蟲吃完一地的植物之後就飛走了,想要捕捉更多的蝗蟲,那就得不吃不休。

河西府的百姓鼓足乾勁,再加上大批量的雞鴨,還真消滅了不少蝗蟲。

據河西府現在的知府所奏,蝗蟲大軍初來到河西府地界時,趴在紅薯秧苗上,那厚度接近一尺,等蝗蟲大軍飛走時,厚度隻剩下半尺了。

英勇的河西府百姓,將闖入河西府地界的蝗蟲消滅了一半!

並且,河西府知府還在奏報中明確表示河西府不需要朝廷的援助,河西府百姓能夠承擔此次的損失。

河西府不給朝廷增添負擔。

這一封奏報遞上來,盛鴻陰沉了許久的臉色,終於轉為多雲了。

雖然說蝗蟲大軍還是將河西府的莊稼給霍霍完了,但河西府消滅那麼多蝗蟲,也算是小小的報仇了。

更關鍵的是,河西府百姓自己承擔這次的損失,不伸手朝他和朝廷要錢,這可太讓人身心愉悅了。

多懂事啊!

他就喜歡這種讓他省心的官員和子民。

不過,認真說起來,得小小的嘉獎一下黎愛卿。

這一次的特大蝗災,河西府能將境內的蝗蟲消滅一半,讓他出了口惡氣,這很大程度上是靠了黎愛卿。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從前的大蝗災,人力哪能消滅?

都是等蝗蟲自己死亡或者是進入冬天之後氣溫下降而亡。

彆說是消滅一半了,就是消滅三分之一都是癡人說夢。

可現在因為黎愛卿竟是能消滅一半,他做夢都沒能夢到這種好事!

不過,具體的賞罰,還是等這次蝗災徹底結束了之後再說。

他要一起算賬,給這批蝗蟲所經之處的官員都算算賬,他費儘心思選拔出來的進士們都嗷嗷等著做官升官,不辦實事屍位素餐的麻溜滾蛋,他的血汗錢不養廢物。

很快,又有最新消息傳來。

蝗蟲大軍離開河西府之後往東,進入了東山省。

黎蕎在原河省與東山省的交界之處也設下了一道雞鴨防線,他讓丘安府、周陽府的百姓養雞鴨,說要在微青縣開鴨貨鋪子、炸雞鋪子。

這一道防線設立的時間短,這兩府養雞鴨的百姓不如河西府多,但也不算少。

這兩府官員的措施和其他地方官員的措施差不多,所以蝗蟲大軍經過這兩府時,也被消耗了一波。

西山省五府蝗蟲大軍剛起時,蝗蟲多到遮天蔽日,裡外層外三層的壓在植物上,看的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但蝗蟲大軍經過這一路的消耗,離開丘安府和周陽府時,已經由幾十年一遇的特大蝗災變成普通蝗災了。

蝗蟲大軍再飛起來時不能遮住太陽,落在草叢、莊稼上時雖然也能壓彎葉子,但厚度隻有三四指厚了。

這次的蝗災之所以消滅的順利,很大一個原因是蝗蟲大軍一直被消耗,沿途新加入的蝗蟲少。

河西府河多池塘多,沒有蝗蟲卵孵化的先天條件,丘安府本就水多,不然大運河也不會流經微青縣。

再加上黎蕎將五萬畝耕地放在了丘安府,黎穀在那邊一直雇人修河挖溝,所以丘安府也不利於蝗蟲卵孵化。

至於餘下的蝗蟲大軍衝入東山省後會如何,這得看東山省那邊的奏報了。

明總督沒上任前就把抗旱當做了工作重點,上任之後立馬考察全省的河流情況,大澤府與原河省相鄰,當初大運河定路線時,差點兒不能流經微青縣,因為英國公想讓大運河繞過微青縣走大澤府。

大澤府與源山府相鄰,源山府是英國公的老家,這兩府在呂家的把持下,之前因為地下賭坊一事,鬨出了不少人命。

英國公完蛋後,趙存親赴兩府,將呂家在兩府的勢力連根拔起,明總督上任後,也來了這兩府考察。

一是想看看這兩府的情況,二是大澤府與原河省相鄰,與黎蕎的碼頭微青縣相鄰。

等將來大運河開通,微青縣必然會被黎蕎發展為大碼頭,客流量巨大,因此,明總督對大澤府很重視。

雖然是兩個省,但兩地誰讓相鄰呢,大澤府到時候說不定能沾一下微青縣的光。

抱著這種目的,明總督首先製定了這兩府的興修水利的計劃。

明總督親自盯著,大澤府、源山府的修河挖溝工程很順利。

而且,明總督早就知道此次的蝗災,當蝗蟲大軍衝入原河省時,他就擔心會波及到東山省,因此他親自去了大澤府。

大澤府沒有雞鴨防線,但水多,不乾旱,所以蝗蟲大軍在大澤府沒有增加,隻有被消耗。

明總督從首府征調了一批人手過來,也自掏腰包設下了獎金。

在明總督的督促下,蝗蟲大軍在大澤府被滅掉了不少,蝗蟲群已經連綿不起來了,被分割成一小波一波的。

這種小波的蝗蟲,隻能靠人力去慢慢捕捉了。

好在東山省今年不算乾旱,如果沒有新的蝗蟲加入,那這小波小波的蝗蟲成不了氣候。

蝗蟲壽命短,要麼自然死掉,要麼被百姓滅掉。

至此,這場波及到三省的大蝗災算是結束了。

盛鴻接到明總督的奏報之後,陰沉了快兩個月的心情終於徹底放晴。

根據這段時間所接到的奏報來看,這場特大蝗災造成的損失竟然在他的承受範圍之內。

奇跡啊!

*

作者有話要說:

以古代的條件來看,滅掉大蝗災是不可能的,但本文是架空,架的特彆空,所以寶子們就當我胡說八道,看個樂嗬,不要較真哦~

第227章 善後,瑣事 都有補償

已經快要八月底。

中秋節已過, 氣溫下降了不少。

盛京沒有被這次的蝗災波及到,盛京的秋收已經開始了。

這日王桂花從莊子回來,不僅帶回來一些還帶著泥土的花生, 還有一筐剛捉的螞蚱。

最近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三個小家夥很喜歡聽家中長輩講從前黎家沒發家時的經曆,並且還想體驗一番。

下地秋收,這種活兒太累,黎蕎陶竹王桂花舍不得他們仨累著,不允許他們下地乾活。

但從莊子裡帶回來一些新鮮的農作物, 用從前的方法做著吃,那是可以的。

像是花生, 這種剛拔的花生洗乾淨, 放入鍋中鹵一下,味道比乾花生要好吃許多。

還有烤紅薯,壘一個小土灶, 先把紅薯在小土灶上烤的半熟, 然後將整個小土灶給砸了,用泥土蓋的嚴嚴實實, 這樣燜出來的紅薯也好吃。

至於螞蚱,從前的黎家哪有條件做油炸螞蚱,捉來之後串成一串扔到火堆裡, 稍微燒一下肉香味就飄出來了。

這種粗糙的吃法, 以黎家人現在的味覺來看, 有些不夠美味。

但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三個吃慣了精致美食的小家夥倒是很喜歡,覺得這種親自動手的經曆很有趣。

而且, 平城那邊的信源源不斷, 每一封都與蝗災有關, 於是這三個小家夥對螞蚱的興趣一直沒消失。

王桂花就時不時的從莊子裡帶回一些土特產。

黎小睿瞅見奶奶又給他和兩個小叔叔帶回來不少螞蚱, 立馬跑去廚房門口生火。

螞蚱還是烤著吃比較香,原汁原味。

小孩子玩火容易出事,今日陶竹回來的早,便搬了個小板凳過來坐廚房門口守著他們仨。

到目前為止,善堂那邊一共收到了不到七萬兩銀子的捐款。

這些銀子按照就近原則,在受災地區相鄰的府、縣買糧食,這樣能省下不少運輸費用。

他隻需要統計善款,具體的操作方麵由盛鴻安排的善堂總管負責,因此這些天他不是很忙碌。

有時候還能和王桂花一起去自家莊子裡盯一下秋收情況。

黎小睿也坐在小板凳上,他一手拿著一根小木棍,一手往小木棍上竄螞蚱,嘴巴也忙活著:“唉,我當時要是在三柳村就好了,這樣我也能大開殺戒。”

“就是,我也想殺蝗蟲不眨眼。”

黎長風兩個肉呼呼的小手也在串螞蚱,提起這次蝗災,他白嫩嫩的臉蛋上滿是遺憾。

“小寶哥雖然比咱們大兩個月,但力氣肯定不如咱們大,若是咱們拿著掃帚去掃蝗蟲,一日下來,收獲的蝗蟲絕對比小寶哥多的多。”

黎雲帆說著,竟是抿著小嘴巴歎了口氣,肉嘟嘟的臉蛋被他這一小動作鼓成了小包子。

顯然,沒能在這次的蝗災中大展身手,他遺憾極了。

陶竹視線在他們仨身上轉了一圈,有些無奈:“這又不是什麼好事,你們春桃姑姑不是說了,蝗蟲撞到了小寶的眼睛,讓小寶難受的掉了好幾滴淚花。”

在三柳村的這次滅蝗行動中,黎春桃和章田生的大兒子章小寶很是勇敢,雖然隻有五歲多,但也拿起小掃帚去掃地上的蝗蟲,好把蝗蟲掃進麻袋裡。

這種活計對小孩子而言其實是有風險的,章小寶一個不注意,被蝗蟲抓了下眼珠。

但這三個小家夥忽視了危險,隻記著章小寶可以去抓蝗蟲,這幾日天天都在為沒能親身參與滅蝗而遺憾。

“阿爹,如果我和雲帆睿睿參戰,肯定會保護好自己噠。”

黎長風說著也抿下了小嘴巴歎氣:“要是我們能飛就好了,哪裡有蝗災,就嗖的一下子飛哪裡。”

他雖然知道蝗災不是好事,可是,春桃姑姑在信裡描繪的場景,他真的很想參與進去呢。

因為除了蝗蟲來臨時眾人齊心捕捉蝗蟲外,事後眾人還在煮蝗蟲,曬蝗蟲,磨蝗蟲。

這種步驟聽上去好有意思啊!

“你們還是專注烤螞蚱吧,這種話以後出門彆說,蝗災最好徹底滅絕。”

陶竹語氣有些嚴厲。

最近聖上心情很糟糕,這三個小家夥可千萬彆說出“要是京城也有蝗災就好了”之類的話語。

不然就算黎蕎簡在帝心,那聖上心中也會起小疙瘩。

“阿爹放心,我們仨才不會亂說話,我們就是想滅蝗蟲。”

黎長風說著將已經串好的一串螞蚱丟入了火堆裡。

然後他亮亮的眼睛一直盯著螞蚱串,小手又抓起了一個燒火棍,蝗蟲易熟,得注意火候,不然一下子就被燒沒了。

“就是,大忠叔祖父一個人竟然捉了五千多斤蝗蟲,太厲害了。”

黎小睿驚歎,也將串好的蝗蟲扔到了小火堆裡。

“若是換成爹爹,爹爹說不定能捉一萬斤蝗蟲。”

黎雲帆大眼睛笑得彎彎,還亮晶晶的,他看向陶竹:“阿爹,你說是不是?!”

雖然不知道一萬斤蝗蟲到底有多少,但他爹爹那麼厲害,肯定能在大忠大伯的斤數上翻一番!

“……不是,你爹爹捉不了,你大忠大伯之所以能捉那麼多蝗蟲,是有人幫忙。”

陶竹搖頭。

黎大忠身強體壯,是標準的壯勞力,蝗蟲來襲時,他拿著那種竹子編的直徑有一米寬的大掃帚去了自家田地中,身後跟著白柚的車夫、小廝、粗使婆子。

黎大忠用大掃帚在自家的紅薯秧苗上一掃,地上便出現了一個蝗蟲堆。

他的三個幫手趕緊把這個蝗蟲堆裝入麻袋中。

就這樣四個人除了喝水啃饅頭時算是小小休息了一下,餘下的時間裡是一刻不停的捉蝗蟲。

從天不亮忙到半夜,這才捉了五千多斤蝗蟲。

和黎大忠一樣的壯勞力有很多,像是鄭淺淺的兩位哥哥鄭器、鄭光,還有王秀英,雖是婦人,但力氣和男人一樣大,捉蝗蟲也是一把好手。

私塾裡的那些半大小子停了課,哪怕被布巾蒙著口鼻,也嗷嗷叫著揮著掃帚捉蝗蟲。

三柳村除了陶樹一家,每家的積蓄都有上千兩,日子富裕了十年,沒有吃過苦,所以此次的蝗災對於三柳村的幼童、半大小子而言,趣味大過了危害。

於是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這三個小家夥看了平城那邊源源不斷的信件之後,便也覺得捉蝗蟲好玩。

這種成人與小孩子的認知差異,陶竹想儘力掰回來。

不好玩,蝗災一點兒都不好玩。

這次蝗災誰的損失最大?

河西府的損失最大。

河西府種的紅薯全被毀了,雖然已經補種了,但錯過了最佳種植時期,日照不足,紅薯的產量肯定會減少。

而且,紅薯的收獲期推後,紅薯作坊想要開工的話,得從外地買紅薯,哪怕現在各地修了灰泥路,那運費也挺貴的,這麼一來成本就得增加了。

現在整個河西府的農人心裡都在滴血呢。

捉蝗蟲所帶來的那點收益在損失跟前,什麼都不算。

這般想著,陶竹看向已經把蝗蟲烤串從火堆裡扒拉出來的黎長風。

小家夥正鼓著嘴巴呼呼的給烤串吹風,好讓烤串快點變涼。

他抬手輕輕戳了戳小家夥鼓成包子的小臉蛋:“等城北咱們自家的紅薯作坊開工之後,你們仨個,每七日抽出一日去那邊當幫工,如何?”

“我給你們發工錢,你們自己掙的工錢你們自己處置。”

“嗯?”

“為什麼?”

“阿爹?”

三個小家夥齊齊看向他,三雙眼睛都因為驚訝而睜的圓圓的。

“我是要讓你們知道掙錢不易。三柳村現在雖然富裕了,可這點富裕是鄉親們用汗水換回來的。”

“一場蝗災將大家夥兒的心血給毀了,這件事一點兒都不有趣。你們自己去作坊裡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陶竹認真解釋緣由。

“好啊!”

但黎小睿聽罷,立馬舉起小手晃了晃:“我不怕,我願意去紅薯作坊裡乾活。”

身為小男子漢,這點活計怕啥?

看他狠狠掙錢!

黎小睿不怕,黎長風黎雲帆兩個小家夥也不怕,他們倆自小力氣大,比他們的大侄子睿睿更適合乾力氣活哦。

三個小家夥兒的注意力被轉移,一邊吃著脆香的螞蚱一邊嘰嘰喳喳的問東問西。

陶竹一一答了。

現在平城那邊已經決定從相鄰的府、縣購買紅薯,但是,往年的時候,是整個河西府的農人先把自家的紅薯做成澱粉,然後再把澱粉賣給平城的紅薯作坊。

現在全府的紅薯都推遲收獲,要想購買能滿足全府農人的紅薯,那成本就要增加很多。

成本增加,售價必然提高,一些外地商人就有些不滿。

但這沒辦法,蝗災是天災,誰讓整個河西府的紅薯都被毀了呢。

“那河西府的百姓今年真的損失慘重啊。”

黎小睿聽完了,小眉毛不由擰了起來。

“可不是,現在老家那邊的農人忙著從外地購買紅薯,等他們自己的紅薯成熟了,還得下地收紅薯。”

“損失最大的是咱們村的人,往年紅薯作坊開工前,大家夥兒下地收紅薯,不必雇短工。但今年紅薯成熟時他們都在紅薯作坊裡乾活,他們肯定得雇人去收自家田地裡的紅薯。”

陶竹說著也想歎氣了。

這一波蝗災,最最最虧的是三柳村和朱家村的人。

但這兩村的人不願意給朝廷添麻煩,決定自己承擔損失。

看三個小家夥臉蛋都皺了起來,一副煩惱的模樣,陶竹挨個摸了摸他們的小腦袋。

“不說這事了,快去洗洗手,該吃晚飯了。”

一筐螞蚱看著多,但用火燒了之後可食用的肉沒剩下多少,在他們剛才說話間,一筐螞蚱輕輕鬆鬆就被消滅完了。

螞蚱隻能當零嘴,填不飽肚子。

“好~”黎雲帆脆生生的應了一聲,收起了對鄉親們的擔憂,他仰著小臉蛋問:“爹爹今天什麼時候回來?”

“肯定要很晚了,不用等他,咱們先吃晚飯。”

陶竹想起黎蕎,不由朝皇宮的方向看了一眼。

這幾日他清閒了,但黎蕎挺忙碌的。

黎蕎雖然在六部都摻和了一腳,但他的本職是戶部主事,現在秋收已經開始,身為戶部僅次於尚書、侍郎的官兒,黎蕎每日都忙的腳不沾地。

果然,一直到兩個小家夥都睡下了,黎蕎這才回府。

廚房裡,廚娘做了一些烤串,又下了一碗清湯麵,最後又準備了一個西瓜當飯後水果。

夫夫倆坐在燈下,黎蕎一邊慢悠悠的吃著宵夜,一邊與陶竹說起了今日的事兒。

“河西府的百姓不給朝廷添麻煩,但聖上也不願意讓河西府的百姓吃虧,他決定調河西府以及周邊幾府的地方駐軍幫忙從外地運紅薯。”

“嗯?聖上真這麼說?”

陶竹原本是一手托腮看著黎蕎吃宵夜的,聞言立馬坐直了身子,臉龐上滿是驚訝。

“是,他說地方駐軍不缺那點訓練時間。”

黎蕎一邊嚼著口中裹了燒烤料的澱粉腸一邊點頭。

“那太好了,這樣鄉親們買紅薯的成本不用增加,外地商人也不會不滿。”

陶竹雙手合十,一臉感激的朝著皇宮方向看去:“聖上太仁慈了,太體恤百姓了。”

“是。而且,河西府的田知府上奏,想要開倉放糧。”

黎蕎又道。

每年的賦稅收取之後,地方官府要留一部分用作日常開支和儲備糧食,餘下的才會送往盛京。

現在河西府接任明知府的田知府想要將往年的陳糧一股腦全發給百姓。

河西府富裕,每年賦稅收取的都是足額,但年年用不完,官府裡的人不愛吃雜糧,不少糧食就剩了下來,在加上倉庫裡的儲備糧,因此整個河西府的存糧有不少。

此次其他受災的府肯定要開倉放糧,但河西府家家戶戶都不缺這點糧食,因此河西府的糧倉沒必要開放。

可田知府想用此舉動暖一暖眾人的心,盛鴻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大手一揮便準了。

“田知府考慮的挺周到的,之前田知府自掏腰包給大家買種子秧苗,現在又開倉放糧,這下子鄉親們心裡肯定舒坦了。”

此次河西府不向朝廷伸手要免費種子、秧苗的決定,是田知府在詢問過一部分百姓後獨自下的。

這不是全府百姓的決定。

這是田知府的決定。

但現在田知府又是自掏銀子設獎金又是買種子、秧苗,還開倉放糧,這下子就算一些百姓還是有不滿,但也隻會在心裡嘟囔幾句。

知府大人做到這個份上,挑不出刺來了。

“可不是,田知府此次散儘家財,聖上對他讚不絕口,升官指日可待了。”

黎蕎一邊點頭一邊將麵碗端到了自己跟前。

烤串吃完了,該吃麵了。

清湯麵的味道不錯,雖然清淡,但也有滋有味的,他幾口就吃完了。

這時陶竹將桌子上的西瓜也切開了,夫夫兩人拿著勺子,一人半個西瓜,慢悠悠的吃了起來。

西瓜的季節已經過去了,他們家的西瓜也不多了。

此時的西瓜不用放在冰塊裡就涼涼的,黎蕎剛吃了烤串,口中有些渴,冰涼淡甜的西瓜對他而言正好,他挖西瓜的速度比陶竹快了些。

陶竹見狀,便將自己的半個西瓜推給他:“聖上不是說要論功行賞嗎?有結果了嗎?”

第228章 黎蕎拒絕獎賞,西山省官員的升降 一半是瑣事

“西山省的結果出了, 但原河省和東山省隻調查了一半,這次調查範圍比較廣,聖上準備一起公布最後的調查結果。”

黎蕎搖了搖頭說道, 畢竟波及到三個省,而且盛鴻連各村村長的反應都要知曉。

這是個慢活兒,短時間內出不了結果。

不過,將口中的西瓜咽下去之後,他又道:“聖上說這次多虧了咱家的鋪子, 雖然開鋪子是為了咱們自家的生意,但現在意外滅了不少蝗蟲, 聖上說打算賞我點兒東西。”

“但還沒想好具體賞什麼, 他問我還想不要要田地。”

“那你是怎麼回的?”

陶竹好奇。

“我說這次我沒立功。吃蝗蟲的那些雞鴨又不是咱們家的,那是百姓們養的,我怎麼好覥著臉說自己有功勞?”

黎蕎說罷抬起眼皮看向陶竹:“你說是不是?”

“是。”陶竹笑著點了點頭:“那是鄉親們的功勞, 和咱沒關係。咱們的鴨貨鋪子、炸雞鋪子平日裡已經日進鬥金了, 哪裡還好意思領這份賞。”

“所以我就和聖上說這次不用賞我什麼,畢竟國庫空虛, 聖上此次也是大出血。”

黎蕎幾口將自己的那半西瓜吃完了,然後拿過陶竹的那一半繼續吃了起來。

一開始得知此次的特大蝗災被滅時,盛鴻真的挺高興, 隻要蝗蟲沒有集結成群繼續肆無忌憚的啃噬莊稼, 那此次雖然波及到了三個省, 但損失也能承受。

於是盛鴻就想賞黎蕎東西,覺得因為黎蕎而養的那些雞鴨實實在在出了大力氣。

但黎蕎不這樣想。

那些雞鴨又不是他親自養的, 他也不是沒在這方麵賺錢, 他靠著鴨貨鋪子炸雞鋪子日入上千兩銀子呢。

並且, 按照高誌遠所寫, 上輩子的六皇子死在了邊城。

由此可見今年冬天胡人的進攻非常猛烈。

他得想辦法給盛鴻提醒,讓盛鴻往邊城增兵。

兵馬一動,那糧草、撫恤金、武器什麼的就也得跟著動,到時候肯定是一大筆開支。

所以他推拒了盛鴻的好意。

陶竹亦是這麼想的:“沒錯,這次蝗災波及的範圍太廣了,苦的是受災的百姓和聖上,咱們真的沒做什麼。”

想起三柳村的情況,他不由輕輕歎了口氣。

三柳村的鄉親們不僅要忙著處理蝗蟲,還得補種莊稼、灌溉,一個人恨不能當做三個人用。

私塾放了大半個月的假,好讓學生們幫著家裡乾活。

就連黎稻趙二妞這對近幾年來專心當地主老爺、太太的夫婦,也下地忙著補種去了。

遠在微青縣的黎穀,雖然心疼的滴血,但微青縣的秋收開始了,他得盯著,因此沒辦法回家看看。

另外,王桂花也是唉聲歎氣了好多天,也就在幾個孩子跟前才有笑臉。

黎糧在北湖省還沒回來,若是黎糧在,那肯定是可惜的飯都吃不下了。

三柳村的百姓都這樣了,更彆說是其他地區的百姓了。

“對了,大嫂今日回來,問我要不要給城北的紅薯作坊招點人手做粉條。平城那邊從外府購買紅薯需要時間,她想著要不要在平城的粉條運送過來前,她做一些粉條拿出去售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