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陳恪自有赤子心,發誓不做侍讀郎(2 / 2)

陳恪看出了秦滿貴身上有些不對勁,想了想道:“來吧。”

“請祭酒大人出題。”

國子監祭酒見真的兩人上了問聖台,露出了無奈的表情,最終還是出了個題目。

“敢問兩位,何為國運。”

秦滿貴麵露自信,出聲回答:“王朝之氣運,是為國運。”

“國運昌盛,則一朝欣欣向榮,若國運衰敗,則事倍功半,天災人禍迭起。”

國子監祭酒繼續問道:“如何增強國運。”

此話一出,在場學子無不好奇,低頭沉思。

“國運之提升,在於根基,行兵打仗,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而一朝根基,應在百姓,百姓興,則國興,民富國盛,故可提升國運。”

“此等國運,乃千千萬萬世。”

秦滿貴出聲回答,讓國子監祭酒連連點頭,不少學子也是覺得極為有理。

“世子的學說跟亞聖很像,‘民為貴,君為輕’,想必是讀了不少聖人之言。”

“那是自然!”秦滿貴展開折扇,翩翩一笑道。

正當眾人誇讚之際,陳恪卻是沉思了一會兒,搖了搖頭,質問道:

“敢問世子一句,您可知京城一斤米需要多少文錢嗎?”

聲音響起,一時之間,書院所有人不由將目光看向陳恪。

尤其是國子監祭酒。

“不知。”

秦公子看了一眼陳恪,他本想不回答,但看了看祭酒大人,還是淡淡回了一句。

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真的不知道。

“那你知一個肉包多少文嗎?”

陳恪繼續問道。

“不知。”

秦滿貴皺了皺眉,很想沉默不語,但還是給予回答。

“那一匹麻布多少文,您總該知道吧?”

陳恪笑問。

這一次,秦滿貴沒有回答。

陳恪輕輕一笑,微微搖頭:“張口百姓,閉口百姓,卻連百姓基本的食鹽,穿衣,粗米都不知曉。”

“又有什麼臉皮將百姓掛在口中?”

“世子不覺得可笑嗎?”

陳恪此言一出。

這一番話說出,令整個書院徹底安靜。

尤其是國子監祭酒,濁目裡更是露出驚訝意外之色。

陳恪轉過頭,不再看他們,而是自顧自的說道:

“聖人有言:‘凡利其事,必先知其事’,若張口閉口都是百姓,可連百姓基本的吃穿都不知情,這不就成了紙上談兵之舉?”

“亞聖有說‘民為貴,君為輕’,但也說過,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為心腹,君視臣為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真正的國運,乃是人,而非單純的百姓。”

“不管是君,是臣,是民,皆是國運的一部分,君民之心是理,君臣之心,就不是理了嗎?”

書院內。

眾人目光皆訝然,滿座寂靜。

沒有想到陳恪會提出一種“人為本”的假說,倒是從來都沒有聽過。

他們好像明白,為何文聖會收此人為徒了。

“陳侍讀實乃人中之龍!”

諸多學子發自內心感慨。

秦滿貴聽完之後,心頭一熱。

心頭上,“怒發衝冠”四個儒家真言,才算徹底消失。

然而,在盛京書院一行結束之後。

陳恪向吏部以及內閣遞交了奏折,請求辭去翰林院侍讀一職,希望重新回到文淵閣,擔任校書郎一職。

對此,王和甫則表示十分遺憾。

他剛剛勝任次輔,正是用人之際。

不過也尊重他的決定。

(本章完)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