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對門的李奶奶(1 / 2)

對門的李奶奶是奶奶的老閨蜜,也是一位信佛的老人,經常過來找奶奶聊天,某日來聊天了,進了門落了座,奶奶給倒上茶水。

李奶奶先開口:“大妹呀,今天,4號樓的王姐又去開法會了”。

“是嗎?王姐,她這個人呀,她不是,就喜歡到處參加法會嗎!一堆人聚一塊的,哪裡熱鬨她就去那裡。”奶奶撚著念珠開啟聊天模式。

“王姐說,他們團體的那個領頭師傅,這回又介紹來了一個新的大師,特彆能說會道的。”李奶奶神秘地說。

“又?什麼新大師,都說什麼了?”奶奶不以為然。

“今天,他們那個大師說,你們這些凡夫俗子,對戒律都是誤解,戒律主要是戒心,不要隻盯著某人的行為。”李奶奶。

“啊?什麼,這什麼理論呀!戒心戒行怎麼分的開呀~”奶奶被驚到了。

“那個大師說,有些人嚴格執行戒行,其實心裡還想著不好的事情,這也是破戒,而他這樣的,雖有破戒的行為,其實心裡一直持著戒哩~”李奶奶。

“歪理!歪理!入了魔了。”奶奶受不了了。

“大妹,怎麼是歪理了?”李奶奶問道。

“歪理!。。。一個能持戒行的人,如925的金子,雖然不如9999的純,偶爾會有散逸,卻也不失金色呀,你說的那個所謂的隻在心裡持戒的,而不能做到戒行的,就是個破銅爛鐵。”奶奶。

“對,我也這麼認為,不能好好持守戒行的,就是~破銅爛鐵。”李奶奶很認同奶奶的說法。

沉默一會兒。。。。。

“大妹,我倆經常聊佛法,好歹也知道一些佛理,現在都變成什麼樣了,什麼人都能披上僧衣穿上佛皮,滿口佛言佛語的,我得告訴王姐去。”李奶奶這是又想起一出。

“這王姐呀,好大喜功,好方便神秘的,她不會再和你吵起來了吧?”奶奶關切的問道。

“不會,畢竟這麼多年了,我經常把你的話說給她聽,她也是懷疑這個所謂的大師,才找我問的。”李奶奶。

“那就說吧,不過,她可彆得了理兒,就到處宣揚,壞了壞人的事,我們畢竟老了,不是年輕人呀。”奶奶還是擔心。

“那可管不住,王姐可是那種保不了密的直筒子,她要認真起來,拿著喇叭在小區裡廣播,都有可能。”李奶奶笑著說道。

“那就說吧,不過你讓王姐多觀察,估計過不了幾天,就又有新鮮玩意了。”奶奶也笑了。

次日,對門的李奶奶又過來找奶奶聊天。

“大妹,真讓你說著了,前些天,王姐真懟了這個大師,現在人家大師開始持戒了,據說是持菩薩戒,菩薩的戒呀~。”李奶奶邊說,還邊比劃著菩薩的手印,自己也不知道比劃的對不對。

“什麼菩薩戒?十重戒四十八輕戒律,幾十個戒條呢,他都能持?真能持菩薩戒,我這就趕快去給他磕頭。”奶奶也邊說,邊把李奶奶的手拿下來放好,領到椅子邊上。

“不,不是,大妹你先聽我說,是這麼回事。”李奶奶坐下。

“哦,好,你說說看。”奶奶也坐下,倒上一杯茶遞過去。

“有一天這個大師請了一個藏地穿僧衣的人,說這個僧人要講法,要求大家必須都去,說菩薩戒中有一個攝善法戒,有人講法必須去聽,否則就是破菩薩戒,然後。。。”李奶奶。

“然後?”奶奶。

“然後,大師就帶頭說,我以身作則去聽法,然後就有那幾個,以前就常在他身邊的人,稱讚是什麼真菩薩,嚴格守持菩薩戒。”李奶奶。

“就這個啊?菩薩戒那麼多條,其他的呢?”奶奶追問。

“王姐也覺得怪,因為這個人其他戒律基本亂套的,大妹你這麼多年持居士五戒,我們都看得到,好歹知道持居士五戒都很難,而且能持五戒的人是什麼樣子,我們也見過了。這人是個啥,真不知道了。”李奶奶也不清楚。

“是呀,能把居士五戒持好,人的外在氣質都能看出來,更何況菩薩那麼多條戒律呀!”奶奶心裡倒是清楚。

“不過,當時就有大師的親隨過來解釋,說菩薩戒雖然有很多條,其中隻有兩條戒條最重要,攝善法戒和饒益一切有情戒,其他的都不重要,能持好這兩個戒條,即是真菩薩,還說大師就能持這兩個戒條。”李奶奶繼續傳遞王姐的話。

“這不是在胡說嗎!佛陀說過的其他的戒條不重要嗎?不需要,還說那麼多戒條乾什麼?什麼叫守兩個重要的戒就叫真菩薩,大姐你守不殺生戒,你能叫居士嗎?”奶奶生氣了。

“對呀,我要是做居士,至少要守五戒”李奶奶。

“是呀,至少守住前四戒吧,酒戒雖為遮戒,也要嚴格自律。”奶奶嚴謹的補充道。

“是呀,不能挑個戒條守,我就叫居士,他也不能在菩薩戒裡挑個戒條守就成真菩薩了。”李奶奶有點清楚了。

“再說過來,他真守了嗎?什麼講法必須去,不去就是破菩薩戒,所有講法都去嗎?”奶奶。

“根本不是那樣,八大處每一周都有僧人講法,也沒看他去。”李奶奶。

“唉!王姐混佛圈,佛圈越來越亂,一定要分辨是非的,末法時期了。”奶奶感歎道。

又次日,對門李奶奶又又來找奶奶聊天了。

“大妹,人家又變花樣了。”李奶奶這回直截了當的說話。

“怎麼了,又出什麼新鮮花樣了?”奶奶笑著問,並引導李奶奶坐下。

“大師請了一個藏地的僧人,說戒律可以一個一個的受持,不是死腦筋的,必須一股腦的全受持,這花樣怎麼樣?”李奶奶仿佛得理了似的。

“戒律是可以一個一個受持呀。”奶奶慢悠悠的邊說,邊給李奶奶倒上一杯茶。

“可以嗎?大妹這還第一次從你這聽到。”李奶奶有些出乎意料。

“然後呢?,他就隻說可以一個一個受持嗎?然後呢?”奶奶追問。

“是呀,說戒律可以分開受持,然後,然後,他就說某某戒他沒有受持。你現在也說可以,我糊塗了。”李奶奶又二乎兒了。

“戒律可以分開受持,但是,要說明一下,例如,我受持居士五戒即名居士,而你隻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三戒,你就不能說自己是受持居士戒的居士呀!”奶奶解釋道。

“我不是居士呀?我本來就沒說我是受持居士戒的居士呀。”李奶奶。

“對呀,戒律可以分開受持,但是,沙彌十戒不能全受持而分開受持,就不要去宣揚自己是合格的沙彌,和尚喇嘛也一樣,最可怕的是這些故意混淆視聽的人,他不受持和尚戒律,還以和尚自居,這是在破壞佛陀的戒律體係,哎,太可怕了。”奶奶搖了搖頭,又歎了口氣。

“大妹,我明白了,道理隻說一半,奸佞之人的伎倆。”李奶奶又清楚了。

“是呀,所有道理必須完整才叫道理,隻挑著對自己有利的一半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大盜,披著聖人外衣欺騙眾生的人。”奶奶。

“是呀,他們還說,天下就沒有不破戒的人,既然守不住某些戒條,為什麼還要受持呀!”李奶奶。

“破戒與破壞戒律還不能劃等號,確實很多修行人也會有破戒的行為,不過呀,那是在受戒的前提下,偶爾不周全的破戒,隻要不傷害他人,可以用懺悔修複所持的戒條。”奶奶。

“那破壞戒律呢?”李奶奶問道。

“就是一些入了魔的人,他們錯誤的解釋佛陀的戒律,為了私利歪曲誤導人們,讓人們對佛陀的戒律產生誤解,以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這就是破壞佛陀的戒律體係呀。唉~”奶奶又歎了一口氣。

“這個,現在社會上很多,王姐經常參加各種法會,絕大多數都有這種現象。”李奶奶。

“唉!,佛陀說,末法時期以戒為師,持戒律是分辨好修行人和壞修行人的一個關鍵標準,所以,那些壞人,他們重點破壞的就是佛陀的戒律體係呀!”奶奶。

“是呀,能找到一個真正長期持戒的僧人,越來越渺茫了,唉!”這回輪到李奶奶歎了一口氣。

又某日,對門李奶奶又又又來找奶奶聊天了。

“大妹呀,又出新鮮玩意了,這回聽著有些道理。”李奶奶一進來,沒彆的,就是先開口說新鮮事。

“又怎麼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說說看。”奶奶還是先讓李奶奶坐下。

“大師說,人不能執著,對戒律也不應該執著,都是方便法,你獲得了智慧,方便法就可以放下,說金剛經說的,過河棄船什麼的”李奶奶。

“如筏喻者,什麼過河棄船的,戒律可不是方便法。”奶奶一如既往地倒上一杯茶。

“那戒律是什麼法?”李奶奶。

“戒律是佛法,佛陀成就的法中就包括戒律,戒律不是方便法。”奶奶。

“戒律不是方便法嗎?大妹,我有點糊塗。”李奶奶。

“不是,淨土法、藥師法這些是方便法,數息法,禪坐法這些都是方便法,這些法在成就以後自然就不再執著,而戒律不是,戒律是修行人一直持的法。”奶奶。

“他們說,戒律,所有的外道也有,所以戒律不是佛法特有的,所以戒律也是方便。。。大妹,你說,是不是所有外道也有戒律呀?”李奶奶問道。

“唉!,你又被騙了,什麼叫戒律所有外道都有?同名而不同義,花生過敏的孩子不能吃花生也是戒律,外道的戒律能與佛陀圓滿的戒律同義嗎?這是偷換概念的詭辯術,多是壞人用的方法。”奶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