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一樣的,我們是進行多重判斷,最後確定機器人的狀態,而她用的多元關聯擬腦模型做的,我們通過判斷輸出的是一個定義好的姿態,比如姿態A是趴著,而她的多元關聯擬腦模型輸出的是一個狀態結構,把這個結構輸出到下一步做動平衡。”一看就知道,劉工仔細研究了丁琪琪的論文。
“哦,她把這個結構態變成一堆相關聯的參數,然後整體輸出給後麵的那個,處理動平衡的多元關聯擬腦模型,對吧?”寧老。
“是的,師父您看,這位同學的論文裡寫了一個技術名稱,態代入技術,前麵把測定的姿態參數形成一個關於力和力臂的‘態’模型,然後直接放到後麵的多元關聯擬腦模型中計算。”劉工指著論文的位置說道。
“態代入,這個技術聽起來很強大呀。”寧老。
“是呀,你看這位小同學做事多認真,在態代入技術上還做了一個標簽[1],這個[1]在論文最後有說明。”劉工邊說邊用鼠標,把屏幕向下拉到最後。
【態代入技術說明:
態代入技術基於多元關聯擬腦技術的態計算理論,把一個獨立的態條件環境代入到另一個態三維坐標空間中做擬合計算。例如在醫學領域,多元關聯擬腦智能建立一個抽象概念元‘人’,並把所有病症現象、病症、治療方法等等等關聯信息,關聯到這個抽象概念元‘人’的條件環境空間的多個三維坐標係關聯模型中。
注意了,抽象概念‘人’與其他信息元關聯,可不是象刺蝟一樣的關聯呦,而是每一個信息元都可以作為核心信息元的三維坐標係,形成網狀的泛關聯關係的呦,而這麼多的三維坐標係形成的空間,我們定義為一個三維坐標係空間,該空間也是一個條件環境態模型空間。
如果有一個特定生病人員,可以通過醫療檢查以及曆史醫療信息病曆本等信息,建立這個特定病人的獨立態條件環境,由於人體在生理和病理的差異,每一個人的獨立條件環境態是不相同的,把這個獨立的態代入到抽象概念元‘人’的條件環境三維態空間中擬合計算。擬合計算,可以通過把獨立的態,疊加在抽象概念元‘人’的條件環境態中,激活相同信息元及激活延展路徑等等等方法,就是態代入概念。
這個技術概念最早是由醫療係統王主任提出來的,他們在工作中發現人體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人’條件環境態空間中的計算結果,原有的係統隻能在執行腦編寫代碼,完成差異的條件代入。王主任說:“能不能讓我們一線人員,在執行腦部分少寫點代碼?”,其實,多元關聯擬腦部分不需要寫代碼,執行腦寫點代碼也嫌累,哎。不過,這種需求反饋到多元,就誕生了態代入技術。多元關聯擬腦技術中很多算法的發明,都是不同應用場景的一線工作人員反饋的一句話,“能不能讓我們在執行腦部分少寫點代碼?”的需求,你們不是想少寫代碼,本質就是懶的一點代碼都不寫,都讓多元做成現成的功能,我在這裡解釋了,就不要再追著問我,什麼是‘態代入技術了’。
丁琪琪 】
“這,這,這,最後的這些話,這是怎麼回事?”寧老看著最後丁琪琪的個人發言問道。
“個性。個性。”劉工笑著解釋。
“真有個性,這就是寧雪一直推薦的,個性?”寧老。
“師父,我告訴您呀,可是個寶貝。。。咱不聊個性了,還是說這個多元關聯擬腦技術吧,態代入技術是基於多元關聯擬腦模型的態計算理論技術的。”劉工拉回話題。
“技術,對了,這個技術怎麼樣?”寧老問。
“太有用了,這樣做的好處是很直接,而且解決了我們的一個大問題。”劉工回答。
“什麼問題?”寧老問。
“就是很多因素互相關聯影響,雖然知道它們之間的關聯關係,然而,你不能去測定,一旦你去測了D=2的時候,其實D已經不等於2了。”劉工繼續解釋。
“這與機器人姿態測定有什麼關係?”寧老。
“雖然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動平衡計算上,不過,機器人姿態測量也存在這個問題,就是很多測試點是關聯變化的,需要了解所有的關聯關係才能得出處於什麼姿態。”劉工。
“你看這個論文寫的,我沒有看到她定義姿態。”寧老。
“是呀,她的方法根本就不會輸出某一個姿態的定義,而是直接把當下這個姿態的參數,以一種結構傳導給後麵的擬腦計算。”劉工。
“這個思路可以實現嗎?”寧老。
“看著是這樣的,不過我們現在還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關鍵是我們沒有這樣的底層模型,多元關聯擬腦的模型,所以無法驗證。”劉工。
“如果一個機器人自己能夠測定自己的姿態,同時又能夠自己計算出動平衡,是不是比我們現在的思路要先進的多?”寧老。
“不明覺厲,比我們以前的思路要。。。值得研究。。”劉工思考著回答。
“是呀,我們以前的思路,追求的動態平衡是測量及定義出來的,在機器人行走過程中,用測量值和設計規範值來規定狀態變化過程,而不是計算狀態變化過程。”寧老。
“對,我們規定了一個機器人從一個平衡態到下一個平衡態的整個過程,這些過程是固定的。”劉工。
“對呀,這些過程是測量結果,就是在確定平衡的狀態下,我們作為固定流程采用,而不是實時計算出來的平衡態。”寧老。
“是的,我們無法計算平衡態,因為影響平衡態的因素太多了,符合~~,對,您看論文裡麵這句話,關聯且有序,無法測定。”劉工指了指屏幕。
“是的,是的,我們原有的係統因為是固定流程,一旦在固定流程中出現不可預測的力怎麼辦?”寧老。
“先提前假設一個力,例如從側麵多一個推力,感應到大小,我們提前設定預案,用分叉計算去判斷應對。”劉工。
“對不可預測,或者超出你的預測預案的怎麼解決?”寧老。
“按照擊倒終結,然後把擊倒狀態作為起點狀態,重新再站立起來。”劉工。
“這樣不覺得很麻煩嗎?聰明的人可以讓機器人進入擊倒重起循環。”寧老。
“沒辦法,如果發生那樣的問題,就像計算機重啟一樣,必須重新計算,所以我們現在對機器人的樣子限製很大,儘量讓機器人不出現被擊倒的現象。”劉工。
“傻大腳機器人,所有都為了提供平衡的穩定狀態,技術不夠體型湊,但是,這樣的機器人失去了太多靈活性,很多需要機器人完成的任務,它們反而不如人。”寧老。
“或者是限製機器人的動作,看著像人的機器人,實際上可以完成的動作很單調。”劉工補充一下。
“嗯,技術不夠體型湊,或者是降低技術湊體型。”寧老。
“確實呀,重新計算力平衡,影響製約的因素太多,而且這些因素。。。不隻是關聯且有序無法測定,還有關聯且無序無法測定的,算法實現很麻煩的。”劉工。
“嗯,你看她用的理論是什麼?多元關聯擬腦模型,態輸出,這個模型和理論,我們還沒有使用過。”寧老回憶著什麼。
“這個理論,可能會顛覆我們現在的測量計算的成果,本來預計三個月後發布出去,給第一代擬人型機器人測試使用,現在看要不要發布了?”劉工說話時看著寧老。
“我們需要暫停一下這個發布。”寧老還是決定了。
“師父,這個成果,是我們科室和算法室加班趕出來的,我們提前三個月完成的,說不用就不用了?”劉工不情願。
“任務提前完成,好呀,正好用提前出來的這三個月,就在多元關聯擬腦模型這個新的算法上去嘗試一下。”寧老根本沒接劉工的話,反而下了工作進度安排。
“師父,您夠狠,咱們這呀,從來都是做好事沒獎勵,做錯事要扣分。”劉工抱怨一句。
“抱怨?就這一句啊,不許多抱怨。。。你給我去找這個理論模型的發明人,我們需要跟進一下。”寧老製止了劉工抱怨。
“師父,您知道~國寶呀,這回咱們可是被國寶砸中了。。。您知道~丁琪琪是這個理論的兒媳婦嗎?”劉工還真就隻抱怨一句,然後,就又興奮了。
“理論的兒媳婦,什麼意思?”寧老覺得奇怪。
“就是這個理論的創始人,丁琪琪是林自強的老公公,就是林自強是丁琪琪的兒媳婦。。。”劉工說完自己有點懷疑,總覺得哪兒不對。
“什麼邏輯?丁琪琪是林自強的兒媳婦,對不對?”寧老糾正道。
“對對,他是她的公公,她是他的兒媳婦,這就對了。”劉工。
“什麼他他的。。。。不過說回來了,真是這樣,你小劉撿到寶貝了,你可給我用好。我說一個普通大學生,就能用這麼複雜的理論寫論文呢。”寧老。
“沒問題,我重點提拔,重點培養,培養成一代女科學家。”劉工。
“這還差不多,對了,你多討好一下咱們的兒媳婦,最好讓他們過來交流交流,把這個原理研究下去。”寧老。
“知道了,討好,每次加班都叫上丁琪琪。”劉工。
“嘿!你不能隻是加班呀?誰喜歡加班,你喜歡呀?加班你高興呀?”寧老連問幾句。
“師父,我愛加班呀!我加班使領導高興,領導高興我們全院員工都高興,所以我愛加班呀!。。。”劉工梗著脖子說道。
“小劉,你。。。你去、去、去,立刻,眼前,消失。”寧老喝了口茶,頭都不抬的把劉工轟了出去。
“回來!”劉工還沒有走到門口又被叫了回來。
“師父,有什麼指示?”劉工看著寧老在紙上寫了一個賬號和密碼。
“自己先熟悉一下,這是一個SaaS服務雲,我以前試用過,不過後來沒有繼續。”寧老遞給劉工一張紙條。
“然後呢?”劉工繼續問道。
“然後,然後什麼然後,然後,你,立刻,眼前,消失。”寧老繼續轟人。
“哎!謝謝師父。”劉工一溜煙跑了。
下一章節===《第八章.遠程介紹多元關聯模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