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獵頭公司
“瀾妹,給你點了一杯奶茶”
“咦,一大早你在忙什麼呢?”
上午十點,郝科技滿臉殷勤的提著一杯奶茶走進辦公室。
江瀾抬頭看了一眼。
“郝師,謝謝了,你喝吧,我不喜歡喝奶茶。”
“嗯?前幾天伱不是點了一杯奶茶嗎?這可是你最喜歡的芋圓奶茶。”
“今天不喜歡了。”
“”
郝科技有些鬱悶,不過還是走到江瀾辦公桌旁,輕輕地將奶茶放在桌上。
然後,下意識的瞟了一眼電腦屏幕。
也不是黃海速度快,實在是他迫不及待想要離開這裡了。
其中大金的中央空調更是毫無疑問的全球第一,無人能撼動。
“我打算先回蓉城休息兩個月,後麵的事情看情況再說吧!”
他打開郵箱,直接選擇略過了格力和海信的信息,開始仔細查看尼采公司的公司資料和崗位信息。
黃海輕輕咳了一聲,打斷道:
“好了,就這樣了,我剛回蓉城還不想談工作的事情。”
“哎!”
“除此以外,海爾、TCL、海信、長虹哪一個也不是吃素的。”
“他們不是空調企業嗎?居然生產手機和電視?”
雖然庫派從體量上要比尼采大很多,但如果從業務質量上來說,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啊!
尼采不僅手機上有了自己的粉絲群體,就連在電視領域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最重要的是,
老劉不由重重地歎了一聲。
“嗯。”
如果說格力、海信、長虹這樣的大企業還能吸引他有一絲興趣,那尼采這種聽都沒聽過的企業顯然對他沒有任何吸引力,也不想進一步的了解。
足足數秒後,江航才漸漸緩過神來,輕輕將手裡的茶杯放在桌上。
空閒崗位:空調業務部,部門負責人。
“他們開始招聘空調的技術人員了!”
“因為他們是尼采啊!”
“那接下來你準備怎麼辦?”
噗嗤!
可隨著一次次向總部申請,一次次被拒絕。
“江總,我覺得尼采這次進入空調行業恐怕要遭遇滑鐵盧了,他們或許想的太簡單了!”
“黃總,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不過這兩家企業一家是格力、一家是海信”
“啊?”
“尼采很有名嗎?”
黃海搖搖頭,緩緩收回了注視LOGO的目光,然後轉身看向多年的好友和同事。
黃海微微睜開雙眼。
尼采手機的老朋友庫派總部。
話已至此,電話那頭也沒有再繼續勸說下去。
就是不給!
“黃總您好,自我介紹一下,我叫許平,是智聯獵頭公司的獵頭之一。”
“之前尼采能在手機行業、電視行業成功那多少還是有點行業基礎的。”
他不由自主的深吸了一口氣,剛剛放下的茶杯又端了起來。
和司機大哥說的一樣,尼采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網絡銷售的產品研發公司。
尼采最初推出的“尼采A7”時他並不在意。
“是尼采!”
剛才獵頭說的明明是空調企業,怎麼還生產手機?!
不過。
尼采推出的每一款產品不僅每次都能很好的切入市場的痛點,更是在一些關鍵和技術上有驚人的實力!
片刻後,他瞪大雙眼,難以置信的問道:
“你說什麼?!尼采開始招聘空調的技術人員?”
對比自己守在庫派、守在低端手機裡每日過得昏天黑地,尼采似乎才是真正的明主!
不隻是郝科技驚訝不已。
“不過我看好尼采,我覺得尼采肯定會成功。”
“說吧,什麼事情。”
但小雲連連道歉,江航這才露出滿意的神色,端起桌上的普洱喝了一口。
等看到“魯班八號”和“王者榮耀”合作,眼前一亮。
掛斷電話,小小的插曲黃海也沒有放在心上,閉上眼睛繼續養神。
“好。”
一旦應聘成功,將全麵負責空調業務部所有工作,包括產品研發、技術研究以及部門發展方向等
想到這裡,不知道怎麼的,江航心裡突然生出了一絲絲羨慕。
就是赤裸裸的歧視!
“你是?”
想著想著,飛機已經悄然落地蓉城。
在尼采身上看到了朝氣和希望,他們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打算!!
而這一次,他們又要進入空調行業
“尼采公司?”
看到這裡,黃海將目光轉移到崗位信息上。
“不過我這邊還有一家空調企業也在尋找優秀的管理人員,恰好也在蓉城。”
“他們要進軍空調行業了?”
此時前麵的網約車司機也看出了黃海的不凡,趁著等紅綠燈的間歇,忽然插了一句:
“這位老板,尼采公司最近還算挺火的。”
因為這事,他和公司高層,特彆是日方高層展開了激烈的爭吵,最終總部介入,他被降職降薪,調任倉儲部門。
黃海看向“尼采X1”,眼神更加驚訝。
除此以外,
魔都。
看著熟悉的街道,熟悉的空氣,黃海收拾好心情喊了一輛網約車。
“好的,辛苦您了。”
從“尼采A7”到“尼采X1”,
從“尼采B43電視”到“尼采E55”。
“不了。”
“尼采這麼一個素人進去,要技術沒技術、要品牌沒品牌、要供應鏈沒供應鏈,完全沒有一丁點經驗,所以我不看好!”
助手但小雲氣喘籲籲的跑進辦公室。
他已經對尼采失去了興趣,隨便找了個借口說道:
說到這,他目光看向江航,殷勤的問道:
“您覺得呢?”
忽然傳來一旁助手但小雲的聲音。
沉默片刻後。
“我剛辭職,暫時還不想找工作。”
“老黃,要不你再考慮一下吧?我去找高層求個情,你服個軟留下來。”
江航微微點頭,笑容更甚。
“這麼快?!”
&t;divtentadv>“嗯,老劉你保重,我得去趕飛機了。”
就像同事老劉說的一樣,像他這樣有外資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履曆,並且做到了公司高層的管理人員,並不缺乏工作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