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新的挑戰(2 / 2)

香江之狼 任豬飛 7783 字 5個月前

兩女都有感受到,最近林正傑都有在安撫她們。

在彆墅修整一天後,林正傑開啟了工作日程,林誌鈴會陪同霍汶熙一陣,可能霍汶熙生完孩子,她才會回香港。

當然,她這個月基本上也鎖定懷孕,基本一炮而中比例很大,而林誌鈴本月已經吃了四炮!

林正傑來到赫斯基的總部,袁天凡已經率領人早一步到來,而赫斯基的總裁已經在十年前換人,原總裁是退休曆任,但依舊擔任顧問。

現在的赫斯基總裁就是加拿大人,叫做瑞迪?雷若茲,加入赫斯基已經20年時間,屬於內部提拔。

如今石油大漲,赫斯基市值300多億美金,這家企業已經成為會德豐集團的核心資產之一。

前世的赫斯基,估計在這個時候市值也就150~200億的市值,到2006年才能超過300億美金的市值。

而這一世的赫斯基市值之所以如此高,是因為當年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天然氣井開采權,所以才有如今的。

可以說,05、06年的赫斯基,一年賺個50~60億美金,也一點不稀奇。

這就可以比較出來,林正傑擁有‘先見之明’的厲害,當初在八九十年代,瘋狂購買油井和天然氣井的開采權。

“林先生,歡迎來到赫斯基視察!”瑞迪?雷若茲帶領人迎接了林正傑的到來。

他算得上林正傑家族的‘忠臣’,是被‘洗過腦’的高層,包括赫斯基不少高層都是如此,畢竟是重要的企業。

“嗯,感謝大家的歡迎,我已經是這裡的常客了,大家不用客氣!”

林正傑幽默的開了個玩笑。

實際上,他還是會德豐集團的董事局主席,也相當於直接管理赫斯基,雖然袁天凡才是直接管理的,但林正傑名義依舊在。

像是香港電燈公司、中巴、九巴,他倒是已經不擔任職位,所以他不會直接管。

“請”

隨後,大家直接朝著會議室走去。

坐下來後,瑞迪?雷若茲等管理層介紹了赫斯基集團的經營情況,總之各方麵都非常理想。

赫斯基除了在加拿大和美國擁有油井,氣井,在東南亞也有石油資源,而且在內地也有股份,在新加坡還投資了煉油,可以說十分的全麵。

聽完彙報後,林正傑突然問道:“你們知不知道加拿大‘諾蘭達公司’正在尋求轉讓?”

眾人神情一震,知道這位世界上最厲害的收購家,怕是已經蠢蠢欲動。

瑞迪?雷若茲點點頭,說道:“知道,諾蘭達公司是位列加拿大上市公司市值的第41位,利潤額卻隻排在全部加拿大公司的第180位左右。它是世界第九大銅廠商、第三大鋅生產商,並擁有全球第三大鎳業生產商鷹橋59%的股份;2003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近47億美元,銅、鎳、鋁、鋅各項業務的比例分彆是43%、28%、15%和9%”

不是他如此熟悉,而是他第一時間使用了筆記本電腦。

“他的前景如何?”

“今年5月,位於蒙特利爾市、占據諾蘭達精銅產量‘半壁江山’的CCR精銅冶煉廠進行勞資雙方談判,曆時兩個多月方達成協議;本月,位於智利的銅冶煉廠AltonorteSmelter發生重大火災事故,諾蘭達宣布,今年的銅產量將減少約3萬噸資源方麵,鋁礦已幾近枯竭,銅和鎳已開發投產的礦區還有10到20年左右的開采能力,鋅礦隻有6到8年的開采能力;而開發新的礦區還需投入20億美元以上.”

有了互聯網,會議都可以快速的進行。

不過林正傑沒有過多的在意這些數據,他隻需要知道,明年開始礦產資源就會大漲,已經足以。

當然他也同時明白,這個收購現在應該有華夏五礦組成的華夏財團正在尋求收購,所以他不能和華夏官方直接競爭,畢竟這屬於‘內訌’。

所以他果斷的說道:“最近你們隻需要關注這方麵的信息,以及稍微做一些更詳細的調查,但不要對外表露我們有收購的意思。靜待機會!”

“明白!”

隨後,會議結束。

第二天,在結束考察後,林正傑對袁天凡說道:“這次收購重要的是等內地的企業收購失敗後,我們第一時間插手,所以最近關注消息即可!”

“嗯,明白您的意思了!”

袁天凡已經都不會去想――為什麼老板知道內地企業會收購失敗?

當然也是有一點理由,就像老板說的那樣,內地企業收購方式非常笨,不考慮自己官方的背景,會讓彆的國家感到害怕;而且,還總是喜歡全資收購,不給人喝一口湯,故海外收購敗多勝少。

相反他們收購不一樣,首先他們不是官方背景,純屬公眾上市企業,而且他們收購是為利,沒有政Z因素,更重要是懂得和當地政府打交道,會讓利出去,會尊重當地的工人人荃。

總之,收購是一門技術活,而這門技術活林正傑的團隊已經練了很多年,成功的案例也很大。

最大的失敗,當然是當初收購英國鐵行輪船,因為涉及美國六個港口,而被美國輿論否決了。

不過那一次收購,林正傑事先有準備!

或者說,每一次收購,林正傑都有失敗的準備,但就是勝多敗少。

倘若這一次收購成功,那麼林正傑家族在加拿大的產業,真是豐富的嚇人。加拿大最大的上市企業――赫斯基,加拿大的大型礦產企業。

不過如今的赫斯基法人,依舊是林正傑妹妹,是正兒八經的加拿大人,占股也有3%左右。

而且這一次收購諾蘭達企業,林正傑打算讓赫斯基來收購,儘最大可能性的降低政Z風險。而且,赫斯基也不需要收購諾蘭達的全部股份,隻需要拿下大股東手中的42%股權就行。

這樣通過層層控股,來降低輿論和政Z的影響,等有機會,再進一步增持股權,一步步增加林正傑家族的資產權益。

而且,林正傑也想到一個問題,最近三四年赫斯基本來是有大量的分紅,如果直接大額分紅的話,會德豐集團可能要交不少稅。

乾脆,拿出一年的利潤,去收購一家礦產公司。這樣,可以降低分紅的數額。

等到2006年底,會德豐集團可以減持一部分赫斯基的持股,估計到時候市值600美金億都有可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