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與我們議論此事,是有什麼打算嗎?”
薄家主與汪玉林聽到這種單純的發言,不由雙雙看向這個,與他們爭論時妙語頻出,但麵對林羽時,根本不走腦子的郡丞大人,想笑卻又不敢笑。
還能有什麼打算?
了解過林羽過往的人誰不知道,林羽的一句至理名言。
“杜兄,要致富先修路,彆看這條路修起來,要花費數千兩銀子,可修通以後,大大提高了貨運效率,節省了人力物力,比起同樣道路不通的地方,益州就能吸引更多的商販前來或是經過,光是過關稅費,都能收不少。”
古時修建的道路不收費。
可有些物品按照稅費分類不同,過關進城會收過關稅。
這也是地方賦稅收入的一大重要來源。
“要致富先修路,可是先生,官道一裡一千兩,尋常鄉道也要四百兩,新府衙建成三年,才收了兩年的賦稅,連府衙有破損之處,都舍不得撥錢修繕,官道報修也是有間隔的。”
像撥了六千兩銀子修的那六裡路。
至少十年內不能再報修。
否則朝廷查下來,官官相護作偽證追究不到他們身上,最終全部賴在承接修路的民工身上。
如果派下來的官員為人正直也就罷了,如果是一丘之貉的話,他們還會聯手,趁機讓民工們獲罪,搜刮民脂民膏。
不過,尋常報修的路,至少能撐個三五年,像頭年修次年壞的,全段斷毀的,杜慎行也是第一次聽說。
所以才在情急之下,他才想著直接動用手裡權力,找雒縣縣令來質問,尋找貪汙的證據定罪。
林羽聽完杜慎行的分析歎了口氣:“其實要是私人修的話,像官道那樣的,也就需要四五百兩,鄉道隻用二百兩一裡。”
“私人修?先生的意思是……”
杜慎行終於回過味來了。
林家無論賣什麼,都是讓人自提。
修通門前的路通到官道上去,已是仁儘義至,替大家節省路費。
去修彆人走的路?那簡直是在搞慈善。
這種慈善不是不能搞,如果是在旌陽的話,修個南北相通的兩條路即可,花費不了多少銀子。
可這是在道路四通八達的益州城!
光是修好圖上用紅墨水標注的斷路路段,按照私人來修的話,估算也超過了十萬兩!
“先生與郡丞大人都在場,隻要府衙同意讓私人修官道,我薄海潮願意自掏腰包,修建這兩條十餘裡的官道。”
“海潮!”
薄家主不太支持這種出頭鳥的做法。
薄家不缺錢,但花幾大千兩銀子,修一條人人要走的道路。
他還做不到割自己的肉去喂彆人。
“父親,這筆錢不走公賬,我自己出,就當是支持先生了,我跟著車隊押鏢的時候,在那條路走過,那條路上本來有幾家茶鋪和客棧供人歇腳,還有許多農戶在路邊賣吃食,可自從路斷了大家改道,聽說他們的生活也跟著變了。”
薄海潮自認不是一個多麼善良的人。
可他曾在那條路上遇到仇家追殺,走投無路之下,受過一位農夫的一飯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