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電影能讓你笑,可見這有多麼不容易。
在上上世界時,在凡人時的王莫尊看來,喜劇電影比絕大多數所謂藝術電影要強的多的多,幾乎所有藝術電影都隻會帶給你負麵情緒,想讓你哭,悲傷,乃至玉玉。
現實本就很苦,生活本就很累,我TM看個電影想放鬆下你還讓我不安生?
藝術電影?悲劇電影?玉玉電影?都給老子滾遠點!!!
王莫尊思前想後,回憶記憶電影庫裡的喜劇電影,選擇來選擇去最後選中一位國內紅極一時的喜劇演員徐光頭的小成本電影——《夜·店》。
選擇這部電影的原因很簡單,這是一部場景極少的低成本喜劇電影。
幾乎所有電影劇情都發生在一間夜間超市裡,電影裡的演員更是隻需要寥寥十多人,拍攝成本低,原版電影成本不過200多萬,放在現在的香江50萬港幣卻也夠用了。
而且電影拍攝的麻煩度也很低,是的,不是難度,是麻煩度低。
場景基本全都在超市裡,幾乎不用換場拍攝,他在《最佳拍檔》裡拍電影時的場景變化就很多,劇組反複換場景布景,很多時候拍一場戲要準備老半天,麻煩之極。
對於隻有拍攝MV經驗的王莫尊來說《夜·店》很友好,他拍隻有幾分鐘長的MV時也是基本隻要一個場景就能拍完,這就減少了他九成的麻煩。
《夜·店》的票房原曆史票房並不高,僅僅隻有1300萬,並不算是一個多麼爆火賣作的電影,如今跨越時空放到80年代的香江來拍攝上映,會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他本身並不在意,100萬不會嫌少,1000萬,2000萬也不嫌多。
反正就50萬電影預算,虧了不心疼,賺了是血賺。
王莫尊需要的是積累電影拍攝經驗,用《夜·店》實習實驗正好合適。
而且實事求是的講,相比徐光頭的囧係列,這《夜·店》的成績一般,但他認為這是一部被埋沒的喜劇電影,吃虧可能吃在當時沒有安排上好的院線,好的宣傳,要不然票房絕對不止區區千萬。
50萬的電影預算也讓他不需要操心投資問題,自己全資拍攝,拍好後隻要與院線公司商量好排片分成問題,上映後的電影分成基本能占大半。
正好做為新藝城的透明小股東,他有金公主院線的雷先生的門路,隻要操作得當,基本不會有問題,唯一麻煩的是如果《夜·店》大賣,新藝城裡除了泰迪羅檳以外的五怪可能會有點說法了。
當然,這是以後的事,暫且不管。
現在他要操心的是電影演員人選。
夜店裡的主演光頭何三水,麵容憨厚又帶點狠勁又有原則,想要演好這樣複雜情緒的人可不好找。
他現在能想到的一個最合適的人選就隻有光頭佬麥嘉。
正好他也是光頭,演技更是沒得說。
演得了似憨實奸的光頭神探,讓他演何三水也問題不大。
但是麥嘉的片酬可不低,至少五十萬起步,更彆說他還是新藝城的明麵首腦老板,讓他來出演自己的個人電影,而不是掛在新藝城名下,這可就更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