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貶!再貶!(2 / 2)

“呃……”王守規訕訕道:“談不上宴席,隻是派了王明、陳利幾人到城中市集購了些蔬菜、肉食,於工部衙院內擺了一桌,與交好的幾名學子作樂,以為……喬遷之賀……”

“喬遷之賀?”趙禎氣樂了,譏諷道,“他好歹也是員外郎,如今寄宿於工部本衙,也敢稱什麼喬遷之賀?他不覺丟臉,朕還替他害臊!”

王守規訕笑著不敢接茬,趙禎罵了一通也覺得沒勁,胡亂吃了幾口晚膳便作罷了。

晚上,趙禎難得沒有前往華寧殿,於福寧殿內輾轉反側,耳畔反複響起趙暘那番話:“我與大宋相隔千年,對青史留名的宋時人物,賢君賢臣,亦難免會有莫名好感,範仲淹是,官家也是,故之前對官家多有無禮冒犯之處……”

不可否認,趙禎從一開始就感覺那小子對他欠缺對於帝王的敬畏,甚至到後來越發沒大沒小,直至趙暘昨日揭破此事——事實上就算趙暘不揭破,趙禎也能猜到這是那小子有意與他親近的舉動,就好比他趙禎若有幸回到大宋建國之初,理所當然也會與太祖、太宗、真宗親近。

包括他動輒抬手去拍趙暘後腦勺,這也是出於長輩的身份,並非出於君臣——縱觀朝中,趙禎何嘗對其他臣子這般?

可惜,他二人皆有意建立的這份親近,被打破了,隻剩下君臣身份。

甚至於這層君臣關係也不牢固,因為那小子隻是為了其心中的“宋朝”而效力於大宋。

次日早晨,趙禎在用膳時吩咐王守規:“吩咐內衣物庫,命其置幾床被褥給那小子送去。”

“是。”王守規看出今日官家依然心情不佳,甚至於愈發惡劣,也沒敢多說。

大概下午未時前後,內衣物庫派人送了兩床被褥至工部衙院。

此時趙暘剛視察完他技術司的幾個案房,正在沈遘與文同的教導下在他專屬的案房內練字,畢竟前日他被李瑋嘲諷字跡醜陋,心中也頗感尷尬,便請範純仁等人教他練字,而在眾人之中,唯沈遘、文同二人最擅學字作畫,於是趙暘便乾脆求這兩位兄長教導。

正練著,王中正邁步走入,稟道:“員外郎,官家遣內衣物庫送來兩床被褥,另有幾身錦袍常服……”

“送回去。”趙暘頭也不抬道。

王中正愣了愣,小聲道:“不好吧?”

“無功不受祿。”趙暘淡淡道,自顧自練字,王中正無奈,隻得出去與內衣物庫的宮人交涉,請他們將被褥、錦袍帶回宮內。

從旁,作為老師的沈遘與文同對視一眼,表情古怪地搖搖頭:咱這位賢弟,心性也是倔地很呐。

於是乎,內衣物庫的宮人隻好回到宮內,將此事稟報趙禎。

趙禎氣地火冒三丈,將張堯佐喚到垂拱殿訓罵了一通:“……朕授你權知開封府事職務,就是叫伱在礬樓擺宴炫耀的?”

張堯佐唯唯諾諾,不敢反駁,最終官家看在張貴妃的麵上罰了他半年俸祿,令張堯佐欲哭無淚。

不過劉從廣及李家兄弟也沒討到好,人都沒露麵,便又被官家貶了一級。

晚上,待官家將此事告知張貴妃,張貴妃先是一驚,驚訝於那位趙姓小郎在官家心中居然有這等地位,就連劉從廣及李家兄弟也連續被貶,吃驚之餘,她心中亦暗喜,畢竟她自認為趙暘是她這邊的。

於是她哄著官家道:“不如這樣,明日臣妾派人給小郎送幾床被褥去,臣妾尋思,小郎總不至於不給臣妾麵子。”

趙禎想了想,也就默許了。

於是次日,張貴妃以她的名義叫內衣物庫再派人去被褥、錦袍至工部衙院,這次趙暘倒沒有拒絕,畢竟張貴妃近段時間時常送東西給他,他確實不好回絕。

轉眼到二月初一,大慶殿又設早朝。

待朝中百官奏完國事,台諫罕見地沒有上奏彈劾。

因為誰都知道,這幾日官家正在火氣上,就連劉從廣及李家兄弟都被接連貶職,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再觸怒官家。

不知為何,殿內君臣總感覺今日的早朝少了點什麼。

直至王守規正要高呼散朝,趙禎抬手阻止,問道:“今日趙暘……不在麼?”

有殿侍進言道:“回稟官家,今日趙正言並未入宮朝議。”

殿內百官恍然大悟:原來是少了那位惹是生非的主,怪不得今日的朝議如此沉悶。

相較不少朝臣遺憾於失去了看好戲的機會,趙禎心中更是氣惱,氣某個混賬小子居然連早朝都不來了,雖說那小子隻是七品官,確實不必次次上朝。

“散朝吧。”隨著趙禎沉著臉丟出一句話,王守規高呼散朝。

“貶!再貶!”

待走出大慶殿後,趙禎沉著臉對王守規道。

王守規一臉不可思議:“官家指的是……貶劉從廣及李家兄弟?”

趙禎瞪了王守規一眼,那神情仿佛在說:你以為朕指的是誰?

王守規乾笑兩聲,小心翼翼道:“劉從廣已被貶了兩級,如今為群牧判官,李家三郎李琚自西上閤門使被貶為內殿承製,四郎李琦自閤門通事舍人被貶為內殿崇班,五郎李瑊自宮院使被貶為東頭供奉官,六郎李瑋……自內殿崇班被貶為三班借職,再貶怕是要跌出品秩了,他乃官家所選駙馬,跌出品秩恐怕不好看……”

趙禎聞言有些猶豫,但一想到那日趙暘與他攤牌的那番話,頓時又肝火上湧,氣道:“再貶!”

“是。”王守規暗暗心驚,不敢再說。

於是乎,短短五日之內,劉從廣及李家兄弟被連貶三級,甚至於被選為官家女婿的六郎李瑋竟被貶到跌出品級,此事在朝中傳得沸沸揚揚,禦史劉湜、知諫院毋湜麵如土色。

誰能想到,自小陪伴官家長大的從兄弟劉從廣,以及官家的表弟李家兄弟,竟也不及那個來曆蹊蹺的小子在官家心目中更有地位,此事非但朝中官員大感驚詫,劉、李兩家亦難以置信。

不說劉從廣入宮請罪,就連官家的舅舅,早些年便以疾乞老的李用和此時也坐不住了,慌忙領著諸子入宮謝罪。

對此趙暘一無所知,自搬出宮外後,他每日除了練字作畫,便敦促技術司加緊興建本署衙院及附屬工坊。

在他的敦促下,工部官員大大小小二百餘名官吏已在外城繁塔一帶購地近三十頃,單購地所費便有五千貫,抵得上汴京一座豪宅的價格。

再隨著工部官吏招募京中工匠開始修造辦公衙院及附屬工坊,營建材料及人工所費可謂是花錢如流水,包括當時支出及三司衙門的劃帳,短短五日所費近兩萬貫,令呂大防等人直呼瘋狂。

雖說是以砸錢的方式換取時間,但這筆巨資砸下,專屬於技術司的新衙確實是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於外城迅速建起,上千名招募而來的工匠每日辛勤作業,令建造中的新衙幾乎是一日一個模樣,也令親眼目睹此事的趙暘心中一片火熱。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他心中的宏偉藍圖,便起步於這座新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