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拍大腿道:“咱一直納悶,讀書人應該是個頂個的聰明。”
“為何科舉選拔上來的,多是空談之輩,原來問題出在了這裡。”
“要不咱就增加一些科目,考較讀書人做事的能力?”
陳景恪連忙說道:“萬萬不可,普通人供養一個讀書人本就困難,已無餘力供其讀更多的書……”
“若增加科目,恐怕用不了多久滿朝皆是公卿子弟,普通人再無翻身的可能。”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的點點頭:“你說的對,是咱考慮的簡單了,你可有法子解決這個問題?”
陳景恪點點頭,又搖搖頭:“辦法有,但以現在大明的國力,極難做到。”
朱元璋猛然就坐直了身軀,問道:“你說要怎麼做?”
馬秀英和朱標也同樣看向他。
陳景恪心中一動,決定趁機給他們普及一下生產力的概念。
不管有沒有用,先灌個耳音,時間長了總能有點效果的。
“發展生產力。”
朱元璋雖然不懂,卻非常的興奮。
蓋因陳景恪每說出一個新詞,都會提出一個新的方向。
關鍵是,這個新方向都是有的放矢,能幫助到大明。
所以這會兒又聽到一個新詞,他自然很高興。
馬秀英和朱標也差不多。
朱雄英對陳景恪更是信服,聽到他要講課也很是高興。
“什麼是生產力?”
“生產力就是……”
陳景恪就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詳細的給他們解釋了一遍。
“遠古時期人們茹毛飲血,掌握了火,就開始吃熟食……”
“有巢氏發明了房屋……人們從樹洞山洞走出,在平原居住……”
“神農氏嘗百草,人們掌握了醫藥,壽命得到延長……”
“銅鐵的發明和使用,人們的工作效率更高……”
“原本做一套家具需要幾個月,鋸子、鑿子等工具出現後,隻需要十幾天。”
“曲轅犁出現……原本需要兩人兩牛才能做的活,現在隻需一人一牛……”
“同樣的人畜,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
“良種的培育、水肥的使用等等,都有效的提高了糧食產量。”
“千年前畝產不過百斤,現在可達兩百斤,若耕種得法三百斤亦非不可能。”
“印刷術出現之前,書籍靠手抄非常珍貴,隻有高門大戶才能讀的起書。”
“印刷術出現後,書籍價格降低到了普通人也能購買,一般百姓人家也能讀的起書。”
隨著一個個例子說出,眾人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認識就越發深刻。
陳景恪最後總結道:“百姓能讀得起書看起來很簡單,深究起來就是數千年發展生產力的成果。”
“若無房屋火焰,若無鐵器曲轅犁,若無糧食高產,若無紙張印刷術的出現……”
“就不可能有現在百姓可以讀書的大好局麵出現。”
“所以,這一切都可歸功於生產力的發展。”
“若大明重視生產力發展,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