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水和洛水是兩條自西向東流淌的河流,也是黃河的重要支流。
在即將達到黃河的時候,兩條河流彙集成一條,就是伊洛河,然後彙入黃河。
洛陽舊城,離兩河交彙處還有幾十裡的距離。
新都自然不能放在舊城,這樣工程量太大,光拆遷就需要數月時間。
在經過實地考察,征求了多方意見之後,新城放在了更靠近兩河交彙的地方。
但這也意味著,夾角用地不夠。
“根據景恪的建議,新都要以容納百萬人為標準建設。”
“還要預留出足夠寬敞的街道,和寬鬆的生活空間,占地太大了。”
“兩河之間的土地,寬度不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作監的官吏實地勘探之後,提出了一個方案,新都將橫跨伊水。”
“新都的主體和皇城在兩河之間,四分之一在伊水的北麵。”
“這麼做的好處有四個,其一,更容易從伊水獲得水源。”
“其二,交通方便,漕運船隻可以直接從伊水進入外城。”
“其三,若未來需要拓寬城池,城北還有大片土地可以使用。”
“其四,伊水北麵的那四分之一城池,可以作為商業區使用。”
商業區人員混雜不好管理,伊水就是天然的隔離帶。
一旦那裡出了亂子,隻需要封鎖伊水,就能切斷其和主城區的聯係。
當然,並不是說主城區不能經商,而是規模不一樣。
伊水以北的部分,是大型商業區。
主城區的商業規模較小,也不集中。
皇宮在主城區的正中心。
“容納百萬人的都城,麵積實在太大了。”
“為了方便管理,我計劃以皇宮為中心畫一個井字。”
“皇宮就在井的中心,周圍的八個區域,分為八個坊。”
“以高牆將八坊隔開,白天坊門大開,任由大家出入。”
“晚上宵禁,或者遇到緊急情況,就關閉坊門切斷相互之間的聯係。”
在某些時候,這些高牆也可以起到防禦作用。
這些坊和唐長安城的坊不同。
唐長安城的坊比較小,偌大的長安城總共被劃分成了一百零八坊。
優點是便於管理,缺點是太封閉了,不利於交流。
從宋朝開始就已經不設坊了,百姓居住在同一道城牆內。
這也和宋朝發達的商業有關。
應天城也有坊這個單位,但更類似於前世的城區,是完全開放式的,沒有城牆阻隔。
朱標弄出來的這個坊,雖然有高牆分隔,但麵積太大了。
新都城的規模比唐長安城還要大,僅僅是主體部分,就和唐長安城差不多了。
這麼大的區域,劃分成九個部分,單個的麵積可謂是非常龐大了。
住個十來萬人,完全沒有問題。
所以,雖然也是坊,卻並不封閉。
朱元璋對這個設計就非常滿意:“商業區被伊水隔開,主城區分坊治理。”
“好好好,此法甚好,標兒你的這個設計,比咱想的還要好。”
陳景恪自然也沒有意見,在沒有‘天眼係統’的情況下,分區確實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管理辦法。
否則這麼多人擠在一道城牆裡,會帶來多少混亂,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
朱雄英更是興奮不已,這就是他未來新家啊。
真恨不得一夜之間就將它建成了。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四條貫穿全城的人工渠,方便百姓用水。
陳景恪比較關注的下水道工程,也設計了出來。
汙水直接排出城外,不用擔心便溺遍地,把新都變成屎城。
其實他這個擔心有點多餘,自從漚肥技術成熟,便溺物就成了寶貝。
這還是個很搶手的生意,一般人都插不進手。
就以應天城為例,據說整個城的排泄物,都被幾個背景神秘的大戶給壟斷了。
他們會派人,挨家挨戶免費幫人清理此物,然後統一運出城外漚肥。
肥料可以自用,也可以賣給彆的種田大戶,堪稱暴利。
不過即便如此,下水道也是一項重要的設施。
有它沒它,完全是兩個樣子。
接下來朱標又介紹了皇城。
不得不說的是,前世朱元璋設計的南京故宮,影響了後世明清兩朝的宮廷建築。
這一世,朱標也沒能擺脫老朱的影響。
洛陽宮在總體上和應天皇城相似,隻是細節上略有不同。
對於皇城設計,陳景恪能插手的不多,他隻提出了一個創意。
地龍。
也是暖氣管道。
北方的冬天可是很冷的,沒這玩意兒日子不好過。
古代沒有加壓泵,沒辦法弄出覆蓋整個皇城的暖氣係統。
不過問題不大,可以分開設計,每一座宮殿都有一套獨立的暖氣係統。
新都的建設,可不隻是皇城本身,還包括周圍的關隘。
洛陽周圍是有天險的,但因為地位下降,這些關隘大多都棄置不用了。
現在也要全部重新修築,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強化。
還有糧倉,作為京都必須儲備有足夠的糧食。
糧倉選址建設也非常重要。
朱標僅僅是介紹,就用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可以想象涉及到的環節有多少。
反過來說,這座新都城的設計堪稱完美。
朱元璋大為滿意,當即就拍板,開建。
也就在這時,陳景恪拿出了一樣‘黑科技’。
混凝土,俗稱水泥。
儘管早就知道他手裡還有寶貝,可當聽到水泥這種東西時,朱元璋還是忍不住感到震驚:
“你是說,用粘土、鐵礦石、石灰石、石膏,磨成粉摻在一起,加水就能凝固成石頭一樣?”
陳景恪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這玩意兒堪稱戰爭利器。
平地造一座堅城,能直接改變戰爭態勢。
“用瓷器陶器的碎片、礦渣也可以,隻要比例對,加水攪拌就能凝固成石頭。”
“如果加適量的沙子和碎石子,效果會更好。”
朱元璋什麼都沒說,立即找人弄來所需之物,在皇宮內親自做了試驗。
幾天後,看著凝固成一團的水泥疙瘩,朱元璋激動不已。
抽出佩劍重重砍了一劍,‘哢’碎屑四濺。
“不如石頭硬,但也不遑多讓。”
“好,這混凝土實乃國之利器也。”
朱標也非常高興:“有了此物,修建新都的成本就能降低好幾成,速度也能加快數倍。”
“景恪又立一大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