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祖孫三人震驚的模樣,陳景恪心中很是得意。
就喜歡看你們這些土著沒見識的樣子。
他弄的這個東西叫斯特林發動機,也叫溫差發動機。
結構非常簡單,簡單到很多商家,將它作為茶杯蓋子上的裝飾品。
杯子裡倒上熱水,蓋上蓋子輕輕轉動一下輪子,就可以一直旋轉。
直到杯子裡的水溫降下來。
前世陳景恪讀高中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好的物理老師。
為了讓他們對物理感興趣,手工製作了很多小玩意兒。
還教他們是怎麼做的。
比如這個斯特林溫差發動機。
當時陳景恪用易拉罐、氣球、細鐵絲等廢料,製作過一個。
那種成就感太強烈了,他也由此喜歡上了理科。
還有那種簡易留聲機,用一次性塑料杯當唱片,牙簽當唱針,一次性紙杯當喇叭。
隻能說,一個好的老師,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今天,陳景恪也準備用類似的方式,讓朱元璋等人感受到理科的魅力。
為後續發展理科,攀登科技樹,奠定思想基礎。
以前他隻是強調生產力改變生活,但除了印鈔和琉璃,他沒有弄過什麼黑科技。
原因很簡單,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科技隻會成為壓榨的工具。
所以,他才會先從製度方麵著手,對大明進行種種改革。
目的就是為百姓鬆綁,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
如果朱元璋一家子不同意他的製度改革,不願意為百姓鬆綁,那黑科技還是先留著吧。
找機會離開大明,在海外弄塊地,然後從國內弄點百姓過去。
自己發展自己的。
還好,他的各種政策被采納,並在大明成功施行。
雖然各種不公依然普遍存在,但百姓身上的枷鎖,確實被卸下來了一部分。
皇權時代,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決定適當的弄一些黑科技出來,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加加速。
除了黑科技,還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科基礎體係。
不需要多麼高深,有個框架就行。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人才,缺的隻是方向。
隻要為他們指明方向,他們能創造無數的奇跡。
朱元璋揉了揉眼睛,確信沒有眼花,那個輪子確實在旋轉。
震驚的問道:“這……為何它會旋轉?”
陳景恪簡單的解釋道:“它能轉動,借用的是熱水釋放出來的熱氣蘊含的力量。”
“這就是稍微高深一點的力學,所能達到的效果。”
說著,他將蓋子取下來,蒸汽汩汩冒出:
“就是這白色的蒸汽,它內部蘊含著很強的力量。”
“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並使用它的力量。”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道:“熱氣的力量?”
這玩意兒除了能燙傷人,竟然還有這樣的用處?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是萬萬不敢相信的。
朱標也是一樣的表情,太不可思議了。
這就是力學嗎。
果然高深莫測啊。
朱雄英趁人不注意,拿起蓋子又蓋在了杯子上。
看著輪子轉動起來,他就無比的驚奇。
好東西,真是好東西啊。
回頭拿給妙錦看,她肯定也沒見過。
眾人無視了他的行為,繼續討論起溫差發動機。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這東西做的大一點,是不是就可以放在車子上,讓車子一直跑?”
朱標說道:“還可以放在輪船上,就不用人畜之力來轉輪子了。”
陳景恪不禁點頭,兩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交通,聯想能力是很豐富的。
輪船最早指的,就是安裝了飛輪的船,宋朝時期就出現了。
最開始用人力踩動飛輪旋轉,後來又有人發明了畜力機構。
和拉磨一樣,用牛馬拉著轉,通過傳導結構帶動飛輪。
這個傳導結構略加改動,就可以應用到蒸汽機上麵。
當然了,溫差發動機雖然製作簡單,但在實際應用方麵並不理想。
至少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是沒有辦法將之實用化的。
陳景恪將這玩意兒拿出來,也就是為了震撼一下朱元璋等人。
真正要實用化,還得是正兒八經的蒸汽機。
為了進一步引起他們的重視,他也提出了幾個應用:
“造出一台機器牽引的車,後麵掛上耕犁,就可以用來耕地。”
“這種車不會疲倦,隻要燒熱水就能一直運行。”
“效率比牛要高幾十上百倍……”
“一兩個人一天就能耕數百畝地。”
“用它拉耬車,一天就能播種幾百畝地。”
“用它來帶動龍骨車,就可以每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取水灌溉。”
“將龍骨車改造,可以把水井裡的水提出來……”
“到那個時候,百姓抗旱的能力將會極大的增強……”
朱元璋的眼睛越來越亮,如果隻是用來帶動車船,那也就是一個奇物而已。
可用來生產糧食,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財富是什麼?
對於個人來說,財富可以是金銀珠寶,可以是綾羅綢緞。
可對朝廷來說,最根本的財富就隻有一樣,糧食。
糧食不夠,就算有金山銀山又能如何?
糧食夠用,紙印上字也能當錢。
百姓為什麼造反?還不是因為糧食不夠吃,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口吃的,有誰願意乾掉腦袋的事情?
所以,糧食關乎國家社稷存亡。
如果真的能弄出那種,可以耕地播種,可以提水灌溉的玩意兒。
大明的國祚,可以延長多少年,簡直不敢想象。
當然,和陳景恪認識這麼久,他也知道分配端也同樣重要。
可糧食生產能力提高了,總是沒有錯的。
此時,他看向那個溫差發動機的目光,就猶如看到了珍寶一般。
“景恪,你說吧,要如何才能造出你說的那種東西。”
“不論需要什麼東西,隻要朝廷有的,都滿足伱。”
陳景恪說道:“我準備……”
朱雄英突然打斷他,問道:“生產這種機器,是不是需要很多工匠?”
陳景恪瞬間領會到了他的意思,心中不禁暗讚,這小子會找機會。
“是的,任何機器都需要工匠來生產,越是精密的機器,對工匠的需求就越高。”
“而且後續的改進也需要工匠參與……”
朱雄英點點頭,對朱元璋說道:
“皇爺爺,工匠的地位你應該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