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津鎮……現在應該叫海津城――滄海省的省治。
為什麼要將省治放在這裡,其實沒啥好說的。
主要是劃給滄海省的土地,沒啥特彆繁華的地方。
河間雖然也曆史悠久,可在明初也是百廢待興的狀態。
沒有特彆的地方,事情反而好辦了,隻需要選擇地理位置最合適的就行。
海津鎮臨海又直通大運河,作為漕運中轉站,各種漕運渠道都是現成的。
因為比較荒僻,搞基建也不用發愁拆遷的問題。
且它旁邊就是產鹽大戶直沽。
綜合考慮,實在沒有理由不放在這裡。
自從滄海省成立,海津城就變成了大工地。
朝廷從各地遷徙了五萬人過來,這些人中的青壯和婦人直接被招募成為了建築工人。
未來他們也是海津城的第一批居民。
四舍五入也算是給自己家蓋房子,這些人乾活還算賣力。
一座城池的雛形已然顯現。
城池是陳景恪和將作監的大匠們一起規劃的,首先考慮的就是商業和居住。
其次才是安防。
用陳景恪的話來說就是:
“以大明現在的國力,如果還能被外敵打到海津城下,那再堅固的城防都沒有用。”
當然,他之所以會這麼說,還是因為火器時代即將到來。
在大炮麵前,城防的用處確實不大。
彆人不知道這一點,自然對他的話提出了質疑。
最終看在他以往積累的信譽上,大家還是通過了這個方案。
許柴佬也是到達海津城後,才知道的這些事情。
他對陳景恪的想法倒是深以為然。
雖然他不知道火器時代什麼的,但渤海停靠著的就是大明的北海艦隊。
都這樣還能被人打到海津城下,說明大明已經完了,再堅固的城防都沒啥用。
還不如將商業性發揮到最大,順帶兼顧一下城防就可以了。
從家裡出來,他信步往交易市場走去。
新城區最先建好的就是居民區和交易市場,至於原因,這裡就不?嗦了。
走在這座全新的城池裡,他的感受確實不一樣。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覺得這裡比彆的城池都要順眼的多。
然而事實上,他在這裡並不受待見,大家對他多有敵視。
他自然知道原因是什麼。
雖然治理淡馬錫失敗,可陳伴讀又將他放到了新特區。
說是當智囊,可誰知道會不會乾著乾著就轉正了。
一個蘿卜一個坑,誰都不想把位置讓給他,排擠他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他到來至今,從未有人過來問過他任何問題。
正因為明白其中緣由,他也沒有強求,反而放下了心中的重擔。
每天就到處走走看看,抽空把淡馬錫的工作經驗寫下來。
今天他出門倒也不是閒逛,而是去衙門取信件。
算算時間,楚國的書信應該到了。
他接受了岑信通的建議,在滄海省住下後,就主動給楚王朱楨寫信,交流對新政的看法。
雙方幾乎保持著五六天一封信的頻率在交流。
信裡,他替朱楨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又根據經驗指出了很多潛藏的問題。
也因此,朱楨在信裡的語氣更加的誠懇,言必稱先生。
感情確實是交流出來的。
一開始他對於去楚國,心裡還是有點抵觸的。
倒不是覺得楚國作為藩屬國,前途有限什麼的。
主要那裡也算是他的傷心地,還有不少故舊活著,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麵對。
現在朱楨如此禮賢下士,反而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慮。
而且他還托朱楨打探南洋諸國的情況,尤其是諸國對南洋大族的態度。
得知朱?走後,南洋開始流傳朝廷對大族不滿,導致諸國開始覬覦大族財富之後。
他心中就明白了朝廷的全盤計劃。
誘使諸番蠻對南洋大族動手,朝廷再以保護大明百姓為由出兵,可以說合理合法。
隻可憐了南洋大族,成了這場博弈的犧牲品。
這個計謀也是陳伴讀設下的嗎?真看不出來啊。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菩薩心腸,雷霆手段。
不過……如果朝廷早就用這一招,或許淡馬錫就不會……
想到這裡,他忽然停住了,眼睛裡先是恍然大悟,然後就變成痛苦之色。
他終於想明白了一切。
朝廷最開始並不準備對南洋大族動手,那畢竟也是大明子民。
而且朝廷準備同化整個南洋,這些大族在當地深耕多年,如果肯配合能節省大量時間。
那麼是什麼讓朝廷改變了主意呢?
淡馬錫的失敗。
淡馬錫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他這個總督軟弱,有權貴的商隊橫行霸道。
南洋大族推波助瀾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他們不服王化,和番蠻勾結,替權貴銷贓……
如果沒猜錯,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朝廷決定放棄南洋大族,將一切推倒重新洗牌。
也就是說,自己才是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想通這一切,他隻覺得一股巨大的壓力襲來,壓的他喘不過來氣。
過了好半晌,他才恢複過來,但臉上再沒有一絲輕鬆之意。
他知道淡馬錫失敗帶來的後果很嚴重,卻沒有想到,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嚴重的多。
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大明的整個南洋策略。
前後因此而死的人,可能要超過百萬之巨。
這個因果實在太大了,大到了他有些無法承受。
但這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去南洋的決心,一定要彌補自己的過失。
等情緒徹底平緩下來,他才繼續往市場方向而去。
大街上人群絡繹不絕,越靠近市場人群越擁擠。
各種叫賣聲、呼喊聲充斥耳邊,顯得異常的熱鬨。
雖然海津城還沒有修建好,可聞到味兒的商人們早就蜂擁而至。
他們雖然不完全知道什麼叫特區,卻知道淡馬錫是怎麼回事兒。
試想,哪個商人不想去淡馬錫那樣,對商人友好的地方經商?
更何況,朝廷直接下令,環渤海帶的鹽全部在海津城交易。
商人就算想不來都不行。
但繁華之下,許柴佬卻看到了許多不和諧之處。
比如街道秩序混亂,很多商家的攤位突出街道,恨不得占據半條街。地上到處都是垃圾,行人一邊捂著鼻子路過,一邊毫不猶豫的將手裡的垃圾丟在地上。
靠右行走是基本規則,越是熱鬨的集市這一點就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