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尊王攘夷(1 / 2)

洛水旁的一家酒樓,裡麵坐滿了前來參加科舉的士子。

一般情況下,參加科舉都會提前幾個月動身,然後提前一兩個月甚至更久到達洛陽。

一來是為了應對意外情況,比如路上耽擱了,比如水土不服生病。

二來也是想和其他士子交流一番,既能增長學問,也能多結識一些人脈。

讀書人嘛,最喜歡發表意見,尤其是喜歡紮堆討論國家大事。

所以,各酒樓就成了他們經常出沒的地方。

最近熱門話題有兩個,一個是大華夏概念,一個是南洋分封。

“今年的策論考題,我以為十有八九和華夏有關……”

“英雄所見略同,我也以為至少有一兩道題和華夏有關。”

“我以為可以更大膽一點,題目應該有華夷之辯。”

“我也以為當有此題,破題的方向都想好了。”

“如果沒有更好的破題方向,就抓住‘出則夷狄、入則華夏’來答,至少不會偏題。”

“我覺得,配合南洋來答題,更容易得高分。”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讚同。

蹭熱門話題來答題,這是自古以來的考試習慣。

而且但凡有一點政治敏銳度,都能意識到南洋分封不隻是分封那麼簡單。

很可能是一次政策大調整,甚至是某些曆史性大事件的轉折點。

這種熱度要是不蹭,拿不到高分也怪不得彆人。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大家暢所欲言,發表著自己對政治的看法。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熟悉的聲音:

“賣報賣報……南洋分封波瀾再起……”

“賣報賣報……方唯物最新文章,論南洋分封與周禮複興……”

方唯物就是方孝孺的雅號,因唯物學而得。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辯論,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唯物學。

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者,都認可了他的能力和唯物學。

確實是一家之言,有可取之處。

理學大儒視其為大敵,但在地位上卻將雙方放在了同等位置。

說白了,他們已經認可了方孝孺大儒的身份。

普通讀書人反而不那麼敵視他了。

畢竟學問不到一定層次,是無法理解兩者深層次差異的。

至於什麼道統之爭,和他們關係也不大。

學習誰的道統都沒關係,重點是學到了。

目前,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學習唯物學唯一的障礙,就是科舉。

畢竟現在科舉依然掌握在理學派手裡。

而唯物學,在朝堂也缺少代言人。

用唯物學答題,那純屬作死。

如果科舉允許以唯物學思想答題,讀書人馬上就會去學習研究。

正因為大家不再敵視他,所以聽到他又寫文章了,還是關於南洋分封與周禮的,就忍不住想要買來看看。

萬一提供了新的答題思路呢。

更何況南洋分封又出了問題,大家也很好奇到底出了什麼事兒。

所以,聽到報童的叫賣聲,馬上就有幾個士子出去買了幾份回來。

然後大家就圍坐在一起,翻看上麵的文章。

前麵沒什麼好看的,都是一些政策方麵的講解。

唯一讓大家心中不適的,是太上皇在蜀地又殺了好多人。

六百多人被殺,一萬多人被流放。

而且標題是用紅色的大號字體印刷,特彆的刺眼。

雖然不至於感同身受,但依然讓大家心中沉甸甸的。

換成彆人這麼乾,肯定被大家噴殘暴之類的。

即便殺的都是貪官汙吏,那也不行。

可乾這事兒的是朱元璋,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然後牢牢的將這些事情記在心裡。

以後自己當官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

就算貪,有些錢也不能動,而且最好乾一些政績出來。

有政績護身,隻要不是天怒民怨的大罪,有很大概率能得到減刑。

這是大家根據朱元璋處理貪官的實際案例,總結出來的規律。

隻能說,在利益相關的時候,永遠不要小瞧人的主觀能動性。

摸索上位者的喜好,根據實際發生的事情,推測上位者做事的規律,在官場可以說是最基本的能力了。

不具備這個能力的,很難晉升高位。

很快眾人就翻到了想要看的那篇文章。

一個很陌生的作者寫的,前麵的分析吹捧就略過不提,在文章末尾該作者提出了一個質疑:

現在的南洋可不是當初的莽荒之地,從開海的角度來考慮,這裡就是大明的大門。

如果這裡出現實力強大的國家,就會從海上堵住大明的出海口。

所以,從戰略角度考慮,南洋不宜出現特彆強的封國。

這也就意味著,要分封至少十個親王過去。

可是大明的成年親王不夠用,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

看完這篇文章,眾士子不禁為這個作者的膽量感到敬佩。

這番分析,直接對親王的忠誠發起了質疑。

當年朱元璋為了推行分封,可是殺了很多人的。

殷鑒不遠啊。

所以即便是支持分封,大家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質疑親王的忠誠。

而是鼓吹,親王能力出眾,封到外麵能開疆拓土,為大明屏障。

現在不但有人質疑了,還敢發表在報紙上。

實在是膽大包天。

不過大家馬上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能刊登在大明周報上,就說明得到了上麵的允許。

也就是說……

眾人都露出了然之色。

太上皇不會懷疑自己的兒子,可當今皇上卻會懷疑自己的兄弟啊。

這大概率是皇帝故意讓人放出的風聲。

這才對嗎,皇權麵前無父子,更何況是兄弟。

眾人越想就越覺得這個猜測是正確的。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皇帝可以吹風敲打自家兄弟,並不意味著彆人就能借風生事。

太上皇可還活著呢,頭版就是他殺人的報道。

他不會拿皇帝怎麼樣,卻可以拿下麵的人泄憤。

誰都不想觸碰老朱的逆鱗。

所以,看完這篇文章,眾人語焉不詳的討論了幾句,就趕緊轉向了下一篇。

也就是方孝孺的分封和周禮。

文章內容正如標題所示,就是講周禮和分封的。

其它內容可以略過不提,最核心的論點是:

他認為,雖然大明隻分封親王,而周禮分封的是諸侯王,但大明的分封依然是符合周禮的。

然後他又論證了,為何是符合周禮的。

最終的落腳點,是在尊王攘夷四個字上。

他認為,夏商周時期的分封,其核心思想就是‘尊王攘夷’。

靠著將諸侯王分封在四方邊境,拱衛王室抵禦外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