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無題(1 / 2)

所謂秘密政治,就是滿清時期的密折製度。

官場是不允許越級奏事的,一般都是找直接上級,越級屬於違反潛規則。

縣令的奏疏想送到皇帝麵前,要經過好幾道審查。

在地方上要經過知府、布政使、按察使等人的手,送到中央了還要先被內閣篩選。

最後才能進入皇帝的視線。

任何一道審查都有可能給扣下。

就這麼說吧,一個縣令想把奏疏送到皇帝麵前,比登天還難。

在這種情況下,言路很容易就被堵塞了。

皇帝稍微弱勢一點,直接就會被堵耳朵。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唐朝時期武則天弄了個銅匭製度。

但她弄這個製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鼓勵官吏相互告發,防止有人造反。

根子就不正。

明朝朱元璋建立了錦衣衛,其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堵耳朵。

隻是錦衣衛屬於把秘密政治公開化了,缺少了一點神秘性和黑箱屬性。

到了滿清,就創造性的弄出了密折製度。

這是標標準準的黑箱政治。

皇帝挑選信任之人,給予他們直接向皇帝奏事的特權。

密折內容也沒有限定範圍,也就是說什麼都能寫。

聽到的趣事、對政策的看法,甚至打同僚的小報告。

繕寫時須親自為之,不可假手於人。

寫畢將奏文寫在折迭的白紙上,再裝入特製皮匣。

皮匣的鑰匙隻有兩把,一把在上奏折官員手中,一把由皇帝保管,除此之外任何人都無法開啟。

官員自派親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擾累驛站,直達禦前。

並由皇帝親自批答。

這個特權有多重要,想想就知道了。

皇帝多了一條了解外界的渠道,降低了被架空的可能。

而且這個身份還是保密的,不允許向外泄露。

也就是說,誰都不知道,哪個人擁有上密折的權力。

周圍任何一個同僚,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小喇叭。

臣子之間就會互相猜忌,變相的加強了皇權。

而且官僚心中有了更多顧慮,貪腐的時候就不敢那麼猖獗了。

對遏製反腐還是有一定成效的。

當然,密折製度也有害處,會因為猜忌影響到行政效率。

也會讓官吏趨於保守,不敢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會導致整個社會缺少活力。

但反過來說,如果朝廷規定五年計劃是國策,那官吏們也不敢再陽奉陰違。

必須去想辦法將這個任務做好。

否則,就要小心被競爭對手告密了。

總之,任何製度都有兩麵性,不能因噎廢食。

滿清兩百多年統治證明,密折製度利大於弊。

至少在信息不暢的封建時代,這項製度是非常有用的。

聽完他的講解,朱元璋祖孫三人眼睛亮的嚇人。

老朱更是一拍大腿說道:“要說玩弄人心,還得是你陳景恪啊,這種陰損的主意都能想得到。”

“若是給外麵那些人知道,你給咱出了個這樣的主意,肯定會跳腳罵你。”

陳景恪:“……”

不是,您老人家這是誇我呢,還是罵我呢?

朱標心下莞爾,說道:“此法確實非君子所為,然非常的實用。”

“和錦衣衛互補,能有效防止君主被堵耳朵。”

“若用好了,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善政。”

朱雄英很乾脆的說道:“什麼君子不君子,好用就行。”

君主注定和君子無緣,哪個君主想踐行君子之道,那才是國家的不幸。

朱標點點頭,說道:“那就這麼定了……”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忽然說道:“咱們三個各自挑選信任的人,各自建立自己的秘密渠道。”

“平時互不乾涉,定期交流信息……”

陳景恪不由得豎起大拇指,不愧是你啊老朱,真要說手腕,一萬個我綁起來都不如你一根頭發。

祖孫三人建立三條線,嘿……文武百官天天都玩真人版狼人殺。

朱雄英高興地道:“皇爺爺高啊,真是太高明了。”

朱標則微微皺眉,倒不是覺得這樣妨害了他皇帝的權威。

而是如此玩弄人心,不利於國家政治體係穩定。

很簡單的道理,老朱的小喇叭會認為,我是太上皇的人。

朱標的小喇叭會認為,我是皇上的人。

朱雄英的小喇叭則認為,他是太子的人。

到時候官場自然而然的就會分裂成三派,這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考慮到目前的情況,他也沒有反對。

陳景恪倒是沒覺得怎麼著,大明開國三代君主相互信任。

他們不光相互信任,使用的班底也是同一套,隻是做了一些微調。

朱標當了皇帝,朝中骨乾依然是老朱留下的,他的重心放在了培養新官吏上麵。

而這些老臣對朱雄英也同樣非常忠誠。

可以說,這些臣子既是老朱的人,也是朱標的人,同時也是朱雄英的人。

這種情況,世所罕見。

以後會不會有不知道,但出現的概率不大。

所以,這種三個人各自建立一條秘密信息渠道的事情,大概率也就是存在這一段時間罷了。

不會對大明的政治體係產生太大的影響。

當然,如果朱雄英和他的兒子關係好,也想這麼乾。

他會站出來阻止的。

因為這麼做,確實會導致官僚體係分裂,到時候就真玩脫了了。

想想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就知道了,情況隻會比那更加嚴重。

陳景恪不知道的是,朱標和他其實是一樣的想法。

目前情況確實複雜,大家都在摸索著前進,搞三條秘密渠道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所以他沒有反對朱元璋的提議。

等將來大明的各種政策逐步穩定,他會把三條線收成一條。

而且他已經大致計算好了時間,就是自己退位的時候,一並交給朱雄英。

既不會引起父子齟齬,也不會造成官僚體係震蕩。

隻是他沒有將這個打算說出來,沒有那個必要。

說出來反而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等將來去做就可以了。

事情就這麼確定了下來,秘密政治製度就此確立。

至於後續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如何挑選合適的小喇叭,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陳景恪沒有參與。

而且因為老朱的建議,讓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政治集團割裂,黨爭。

中國曆史上有三次嚴重的黨爭,一次是唐朝的牛李黨爭,一次是北宋的新舊黨爭。

還有一次就是明朝中晚期的東林黨。

不過這三次黨爭也是有區彆的,牛李黨爭屬於兩個派係的權力鬥爭。

他們爭鬥,單純就是為了權力。

是皇權流失之後必然出現的結果,沒什麼好說的。

北宋的新舊黨爭,雖然也是為了權力,但其中還夾雜著思想之爭。

真要說起來,這個黨爭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最終新黨勝出,搞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

隻不過後來帶宋出了靖康之恥這檔子事,拉低了這場黨爭的含金量。

明朝中晚期的東林黨就略顯奇葩了。

這就是一群瘋狗,逮誰咬誰的那種。

不光四處出擊攻擊其他人,連黨派內部的人也互相攻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