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南洋話事人(2 / 2)

原來不是傅安小氣,而是太負責了。

這時他腦海裡不禁浮現出,陳景恪經常說的一句話,因地製宜。

“因地製宜……因地製宜……原來這才是因地製宜……”

這一刻,他似乎悟到了很多。

暴風刮了一天一夜才停歇,居住地已然一片狼藉。

看著這一切,大家心中不禁生出沮喪之感,很多人甚至失聲痛哭。

朱檀卻召集所有人,開了一場會議。

他將自己能想到的鼓舞人心的話,全都說了一遍。

雞湯管不管用不知道,但他這個主心骨沒有亂,確實有助於穩定人心。

尤其是他最後宣布,會在這裡樹立一塊石碑,記錄今天發生的一切。

供後世紀念瞻仰。

這是一劑強心針,激發了大家的鬥誌。

之後各級官吏出動,組織百姓和軍隊進行救災。

最後統計下來,有一百三十八人死於大風,四百餘人受傷者。

至於財物的損失……他們帶過來的財物,九成損失一空。

尤其是糧食,損失更大。

“如果沒有外來援助,最多二十天我們的糧食就要耗儘。”

聽到這個消息,朱檀的眉頭緊緊皺起。

彆的事情都好辦,獨獨不能沒有吃的。

於是他下令,一邊派人去淡馬錫、楚國求救,一邊派出軍隊捕獵,派出水手去捕魚。

儘可能的延緩糧食的消耗。

但糧食不足的消息根本就瞞不住,本就沉浸在悲傷裡的百姓,這下徹底慌了。

再也沒有心思去乾活。

這次就算朱檀舌燦蓮花都沒用。

朱檀首次感受到,什麼叫無能為力。

作為親王,他的人生太順了,就算有困難也從來都沒有慌過。

因為他知道,再大的困難,找老頭子哭一哭就都解決了。

可現在,他沒地方哭,也不能哭。

作為一國之主,他要是哭了,人心馬上就能散的一乾二淨。

他首次感受到,肩負一國的壓力。

也隱約感受到了,自家老頭子和大哥承受的壓力。

深吸口氣,他眼神裡的軟弱和惶恐慢慢消失,最終隻剩下堅毅。

現在,輪到我來肩負一國百姓了。

如果朱元璋看到這一幕,想必會非常的欣慰。

然而……困難並不會因為決心就消失不見,糧食問題依然籠罩在所有人頭頂。

不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安定人心。

就在朱檀絞儘腦汁的思考,如何拚湊一些食物的時候,一個人出現在他麵前。

這個人他非常熟悉,就是當初為他們引路的淡馬錫使者。

那使者帶著他來到一處空地,掀開一塊石頭露出一個洞口。

裡麵裝滿了糧食。

朱檀驚喜的道:“糧食……這……傅總督他算到了?”

那使者恭敬的道:“這些糧食,大部分是之前從爪哇土民手裡收繳來的。”

“傅總督沒有全部運走,而是留了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

“沒想到今日恰好用到了。”

朱檀是何等人也,自然知道這隻是場麵話。

傅安這是在給諸侯王下馬威,告訴大家淡馬錫才是南洋的中心。

淡馬錫總督才是南洋話事人。

隻不過他用的方法很高明,不會引起大家的反感。

畢竟天災非人力所能操控,他也確實幫大家解決了大難題。

有些反應遲鈍的,甚至都無法領會到他這一層意思。

隻會感激他的幫助。

但就算再遲鈍的人,都能通過這件事情明白一個道理,淡馬錫的影響力無孔不入。

以後想做什麼事情,必須要考慮到傅安的想法。

更準確的說,是考慮淡馬錫總督的意思。

朱檀看出了傅安的想法,對此他並沒有說什麼。

本來他就沒打算搞事,有個強勢的總督,對他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畢竟,淡馬錫總督代表的是朝廷,有他彈壓諸侯王不敢亂來。

至於總督府會不會反過來欺辱諸侯王……

純屬想多了,真當諸侯王是吃白飯的。

有了這批糧食,魯國就能支撐到下一批糧食送來,民心終於安定下來。

大家投入到了新一輪的建設中去。

朱檀也給洛陽寫了一封信,將這裡的一切都一五一十的講了一遍。

重點提了傅安對大家的幫助。

不是陰陽怪氣,也不是內涵傅安,而是真的誇讚。

朱檀不知道的是,這場風暴受影響的不隻是魯國一地,整個南洋都被波及。

剛剛到來的諸侯王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各家的損失都非常大。

不過還好,人員損失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而且有了傅安提前布局,糧食問題也都得到解決。

總體來說,算是有驚無險。

然後,驚魂初定的諸侯王們,幾乎做出了和朱檀相同的選擇。

一邊寫信對傅安表示感謝,一邊寫信給洛陽彙報這裡的情況。

朱楨得知這些消息後,感歎道:

“這次誰也無法阻擋傅安入閣了。”

許柴佬也點點頭,說道:“傅總督確實是為能臣。”

“等諸侯國穩定下來,必然要入中樞的。”

說到這裡他心中有些感慨,若非當初自己軟弱,入閣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不過也沒什麼可後悔的,至少現在自己過的也不錯。

楚王朱楨對他信任有加,政務悉數委任於他,無條件支持他的變革。

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事實也確實如他們所想,幾個月後洛陽接到諸王的奏疏,朱標對傅安讚歎不已。

“傅安果能臣也,可入閣……景恪你以為呢?”

陳景恪思索片刻,說道:“內閣確實也該換屆了,有幾個老人需要退。”

“陛下若對傅總督滿意,自可以命其入閣。”

“不過,南洋那一攤子,也需要一位能臣去接手。”

“最好讓其提前赴任,作為副手在傅總督手下鍛煉一年半載,再轉正。”

朱標深以為然的道:“此乃老成謀國之言,隻是你以為誰能擔此重任?”

陳景恪並沒有直接說讓誰去,而是說起了標準:

“此人需有一定的背景,否則無法震懾諸侯王。”

“還要懂新政,具有開闊視野……”

朱標眉頭微皺,現在懂新政的人不少,反倒是符合第一條標準的人比較少。

符合兩者的就更少了。

眼見一時拿不出合適的人選,兩人倒也沒有著急。

傅安入閣至少也是明後年的事兒了,有的是時間挑選合適的人。

不過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老朱知道此事後,直接給出了一個選項。

“你們覺得傅忠怎麼樣?”

“傅忠?”朱標露出深思之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