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明確告訴方孝孺,這次的目標實為孔家和理學。
對於儒家,隻是打壓逼迫他們自我革新。
這讓方孝孺徹底放下了心中的顧慮。
雖然他叛出儒家自立門戶,可內心裡對儒家依然有很深的感情。
其二,儒家思想繼承周公思想,統治華夏兩千年,已經和華夏融為一體。
真徹底廢了那華夏還是華夏嗎?
所以他並不希望儒家被徹底廢除。
至於孔家和理學……
作為一個崇尚周禮,一度要求全麵恢複周禮的人表示,這倆是什麼玩意兒。
在得到陳景恪的保證後,他再無後顧之憂,加入了計劃之中。
他加入進來的原因也並不複雜。
既不是打擊孔家,也不是針對理學。
而是坐在這個位置上,有助於推廣他的學說。
其二,為了大同世界。
他覺得這樣的思想,就應該推行天下,取代保守的理學。
況且,這部書是陳景恪所著不假,可他也全程參與了後續的修繕,並提出了不少建議。
陳景恪還在某些他有重大貢獻的篇幅裡,將他的名字並列寫在了作者欄。
所以,於公於私他都希望大同世界發表。
老朱那邊得到消息後,立即下旨擢其為翰林院學士、大明周報總編撰。
這個任命不出意外的,遭到了以理學為首的讀書人的反對。
他們從學問、人品等等方麵,對方孝孺進行抨擊,言必稱‘儒家叛徒’。
方孝孺天天和人互噴,什麼難聽話沒聽過,直接無視了他們的言論。
反手就給老朱遞上了一份名單,全都是翰林院、大明周報理學派的中堅力量。
要求將這些人全都替換了。
原因非常簡單,能力不足無法勝任工作。
老朱二話不說直接批準。
緊接著,方孝孺提交了一份名單,希望用這些人填充空缺。
名單上的人有一半來自於唯物派,剩下的一部分來自法家,一部分來自計官。
這可以說是明目張膽的用人以私了。
老朱卻直接批複,準。
不過老朱也塞了一些人,去大明日報擔任要職。
重點是審核部門。
雖然這次是他們用計算計理學派,可那篇文章能出現在報紙上,本身就暴露了很多問題。
老朱豈能不將這個漏洞給堵住。
編輯部門比較複雜不太好掌控,審核部門就簡單了。
報紙定版後,必須經過他們審核,通過了才能刊印發行。
隻要將這個部門掌握在手裡,就不怕報紙出問題。
算上解縉卸任時被踢出局的官吏,這下大明周報幾乎沒有理學派的人了。
翰林院內本就各派能人彙聚,理學派雖然勢大卻遠不能一手遮天。
現在失去了大批中堅力量,更是逐漸失去了對這個部門的掌控力。
這些說來話長,實際上都是在短短幾天內發生的。
朱元璋隻是幾道旨意,就讓翰林院換了個模樣。
再次向世人證明,大明的天依然是他洪武大帝。
等這些事情忙完,正好到了新年。
這個新年過的稍微有些冷清,就連朝廷都沒有大肆慶祝。
除了例行的賞賜之外,再沒有彆的慶祝。
群臣自然也知道原因,不會主動觸這個眉頭,節日期間都非常低調。
就這樣多災多難的建章五年結束了,群臣無不滿懷期待,希望建章六年能順利一些。
然而似乎在和他們做對一般,上元節剛過一個噩耗傳來。
西寧公沐英病逝,沐春和周王朱橚正運送棺槨回京。
即便早就有所預料,當確切消息傳來,朝廷上下無不為之哀歎。
老朱也是虎目含淚,下旨沿途州縣為扶靈隊伍提供一切便利。
大家更擔心的還是馬娘娘和朱標,能否經受住這樣的打擊。
一開始大家還想著能不能瞞著他們。
但考慮過後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
根本就瞞不住。
靈柩早晚要到達洛陽的,到時候還是要讓他們知道。
最終,老朱親自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們。
所幸,兩人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雖然很是悲傷,卻沒有再如上次那般情緒崩潰。
這讓眾人都鬆了口氣。
不過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群臣也知道老朱正處在敏感狀態,不能輕易觸他黴頭。
這讓朝堂上清淨了不少。
就連彈劾方孝孺的奏疏都少了許多。
方孝孺則趁此機會,牢牢將翰林院和大明周報,掌握在了自己手裡。
半個月後,沐英的棺槨進京。
朱雄英穿上孝服,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裡迎接。
接著就是沐英的後事,沒什麼可說的。
追封其為黔寧王,諡號昭靖,並陪葬皇陵。
停
靈期間,朱元璋、馬娘娘和朱標來看了他最後一眼。
之後沐英被安葬在朱元璋的陵墓內。
朱元璋的皇陵最初選址在應天,後來確認要遷都就停建了。
遷都洛陽之後,重新勘探風水,最終將陵寢位置放在了邙山山脈鳳凰山附近。
並且還圈定了一大片土地,作為皇家墓葬所在。
隻要不是弄成秦皇陵那樣,這片土地足夠安葬三五十個帝王。
這其實也是馬娘娘的意思,怕後人亂來害民,提前規劃好了。
這可不是無用功。
對中國人而言,喪葬曆來是大事,不能埋進祖墳那會死不瞑目的。
就算再混賬的皇帝,都不可能將自己埋在家族墓葬之外。
這就可以確保,後世皇帝再怎麼折騰自己的陵墓,也隻能在這個小圈子裡弄。
能有效降低對國家的損害。
朱元璋的陵寢,是遷都第二年就開始營建的,早就已經完工了。
朱標的陵寢是他登基第三年開始營建,目前也基本完工。
隻是沒想到墓主人還沒入住,沐英就先埋進去了。
按照規矩,守孝應該是三年。
但老朱怎麼可能讓沐春真的守孝三年,於是將其奪情起複。
沐春隻守孝四十九天,就踏上了前往雲南的道路。
老朱讓其承襲了西寧公爵位,並接任了沐英生前擔任的所有職務,繼續為朝廷鎮守雲南。
這可以說是獨一份的恩寵了。
陳景恪自然也全程參與了沐英的後事,對於這位忠義之士的離去,心中也不免悲傷。
至於沐春,之前就多有接觸,互相還是比較了解的。
活脫脫第二個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