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長安(2 / 2)

司馬奧聞言愕然,眼中閃過一絲愧疚。良久,歎了一口氣,起身,拱手俯首一拜,“如此,或有一二人可活也!”

說完,他默默走回自己席位,坐下,拿起酒爵,將爵中物一飲而儘。

他也明白,如今大勢已去。以東海王的作為,勢必不會留河間王性命。

朝中今傳詔過來,就是最後的通牒。

但若依他之言,三子入京,或依附東海王,或依附朝中,大義滅親,朝中可依言殺河間王,亦或者還會殺世子。但至少不會滅絕人嗣。

二子司馬訟,已過繼給高陽哀王司馬緝為後,封了真定縣侯。三子司馬訥年少,沒有威脅。都有可能留下性命。

堂中,歌舞依舊,但堂中各人卻已靜默無言。

突然,隻見首座的司馬顒猛然起身,然後從席上跳起,將手中杯爵狠狠地朝堂中一甩。

“向京都上奏,孤王入京!”

堂中久久寂然。

良久,數聲歎息。

臘月初十。

天氣轉暖,無雪,無雨,無風。是出行的好天氣。

太宰司馬顒並其三子,於今日,離開長安。無人相送。

作為西晉開國以來,第八任關中都督,司馬顒鎮守長安,至今已七年。

曆朝曆代,長安一直是重鎮。上古、中古時代,長安之地,尤其為重。

自武帝司馬炎受禪開國後,有石函之製,非親親不得都督關中。也就是說,隻任命親近血脈的宗室王為關中都督,鎮守長安。

第一任都督,乃司馬炎叔父司馬亮,司馬懿之四子,時封為扶風郡王。後來,禿發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反叛,司馬亮無法平叛被免。

第二任都督,乃司馬亮的同母胞弟司馬駿,時封為汝陰王。也是最長的關中都督,鎮守長安達十七年。

後來,武帝朝有繼承人之爭,齊王司馬攸為朝中大臣所重,武帝將其逼遣回國,遂發病而死。司馬駿也是齊王派,氣憤不已,後亦發病而死。

第三任都督,乃隴西王司馬泰,也就是司馬越之父。第一次打破了石函之製。但沒有多久,便以病上書回朝。

第四任,乃武帝子、惠帝同母胞弟、秦王司馬柬。後來,武帝病逝,惠帝立,朝中誅殺外戚楊駿,又殺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瓘、楚王司馬瑋等,秦王於同年病逝。

第五任,乃梁王司馬肜,司馬懿之八子。但同年即被征還回朝。

第六任,乃趙王司馬倫,司馬懿之幼子。在位刑賞不公,引致羌氐胡族反叛,被征回京。

第七任,梁王司馬肜再被任職,接替司馬倫。羌氐胡族反叛嚴重,齊萬年之亂荼蘼關中,司馬肜又因私仇害大將周處,更不能製。

後朝中遣孟觀平叛,方才止亂。司馬肜隨即被征回朝。

第八任,即河間王司馬顒。他乃司馬懿之三弟司馬孚之孫,這一脈也非司馬孚的嫡子一脈。其父司馬瑰乃司馬孚第六子,早卒。

司馬顒年少喪父,襲父太原王爵。後來,武帝擴大宗室封王並徙封現有王爵,司馬顒被改封為河間王。

司馬顒少有清名,輕財愛士,在宗室諸王之中,甚有名聲。時武帝歎之曰:為諸國儀表。於是,深受重用。從鎮守鄴城開始,一直到接任鎮守關中。

同年,賈南風廢湣懷太子,後殺之。王亂至此爆發。

鎮守關中的司馬顒,也是當時不可小覷的一股勢力。於是,“大爭之世”,他開始投機,四處下注。

從支持趙王倫,到反戈,參與司馬冏、司馬穎討伐趙王倫,再到參與司馬乂、司馬穎殺司馬冏,然後又與司馬穎殺司馬乂。

最後,其與司馬越、司馬穎,三王爭鋒,攻破洛陽,挾帝長安,聲勢達到頂峰。

再到如今,已作楚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