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求賢(2 / 2)

“朕以為,有德者可以其教化天下,有才者可使其治政理事,皆能順其所能。人活於世,不是蠹蟲,總有一二用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何必苛求。”

“薑尚之才,逢周文得以用,李斯之功,諫逐客為始。周王不巡渭水,難興周業;秦皇儘逐六國之客,焉取天下?”

“是故,賢才埋於土,明君拭其塵;君王遭昏厄,能臣諫醒神。今朕欲以明君自比,試拭塵土,又恐有時昏厄,求取能臣。”

“望天下之德才,能解朕五內之焚也!”

“今朕於洛城,欲興館舍,名翰林。舉考核選用,得賢才,以翰林名之。”

“有朝一日,望朕能言,天下之才,儘入朕之彀中矣!”

詔書之上,並留下親筆落款,“帝,司馬熾”。

當天,對詔書的證明,吏部府衙,同時張貼了榜文。

其文中有言,“為國招賢納士,任賢選能,有才之士皆可報名入選。”

“才盛者,高官厚祿,出入公輔,不在話下;才稍乏者,為小官小吏,亦可儘其能。”

又言考核分為兩關。

第一關,報名考核:不限籍地、年齡等,良家子自認有才學者皆可報名,由吏部尚書、吏部郎兩位吏部官員現場考核,順利過關者將分發通過證明;

第二關,最終考核:成功通過第一關者,將由陛下親自出題,閱審,選其能者,館舍翰林,再授官任職。

這架勢一出,因追贈平反甚囂塵上的洛陽城,立馬更沸騰起來。消息頓如同旋風,飛旋整個洛陽城,甚至很快就飛出洛陽。

次日,吏部尚書鄭球、吏部郎傅宣便如期出現。

二人攜十數名府吏,在吏部屬衙前,攤開了十幾張高腳窄邊的胡床。

但這第一天,應者寥寥。就算圍觀者,也少。

但暗處,卻很多人在偷偷窺視觀望。

經過追贈平反的喧鬨,大多數人已對新朝廷有了一定的信任度。再加上有陛下親筆落名的詔書,又有吏部出麵以身證實。

但這種方法簡直聞所未聞,前無所鑒。

誰也不想當出頭鳥。

對顯門子弟來說,相比機會,他們更重名。家族出身所賦予的進階之機,並不缺乏,所以不打算臨街嘗試,掉格調。

對於寒微之士,他們比起顯門來,其實更重名聲。士族重名,是要保持家門高格。而寒微者,他們發跡唯有養名一途。於是出於同樣緣由,他們與顯貴子弟一樣沉默。

第二天,消息再次沸騰起來,甚至掀起了更高高度。

陛下出宮,親來到吏部府衙門前,坐鎮半日。

司馬熾聽聞第一日的情況後,就有些坐不住。

大招放空了?

所以,他連忙親自現身來尋找緣由。

此前,傅宣曾提議道,“臣以為,眾人有顧慮之故。不若,使些人,安排應試,擬為標榜,打消眾人顧慮?”

也就是找托啊!

這招式見效快,但弊端也大。若是後麵被人捅出來,可就毀了名聲。

司馬熾沉吟,最終還是決定,先自己現身,親自站台背書。看看有沒有效果?

他的身份比找托,應該更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