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新的平衡(1 / 2)

滿唐華彩 怪誕的表哥 15199 字 3個月前

大唐立國之初,為抗擊突厥,在黃河與陰山之間興建了三座受降城,即東、中、西受降城。

中受降城便是如今朔方節度使的行轅所在,城址在後世的九原城,即包頭。

時至五月,黃河水漲,到了朝廷運輸糧草過來的時候,然而,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已往長安、太原遞了好幾封公文催促,一直也不見有糧草運來。

一個燥熱的午後,黃河上不見船隻,倒是看到北麵有塵煙揚起,十餘騎唐軍策馬趕到了中受降城下。

“天德軍使特來請見節帥!”

守在城頭上的士卒目光看去,隻見那一隊騎兵為首者長須美髯,不由歎了一口氣,嘟囔道:“又是來找節帥催糧的……開城門吧。”

不一會兒,城門打開,十餘騎魚貫而入,直奔朔方節度使張齊丘的府邸。

府邸中,張齊丘正與節度判官盧秉堅計算糧草、議論請朝廷運糧之事。

“朝廷回複了,要求朔方軍以軍屯補充糧草,減少朝廷開支。”

張齊丘歎道:“即便要我等軍屯,也該先把今歲的口糧補足啊。”

他臉色抑鬱,雙目無神,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

自從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叛逃,張齊丘沒能及時阻攔,已被朝廷數次責罰,再加上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虎視眈眈,他自知官位肯定保不住了。如今之所以還操心著將士們的糧草,無非是“在其位謀其政”罷了,實則已是自顧不暇。

盧秉堅是個中年文士,對個人前程不甚關心,更在意的是士卒們的情緒,皺眉思索著,道:“去歲李林甫便在拖延朔方的軍糧,據傳,當時是監察禦史薛白進言。如今換了宰相,節帥與楊國忠交情如何?”

張齊丘搖了搖頭,道:“不甚熟悉。”

盧秉堅本以為張齊丘與薛白有交情,或可投靠楊國忠,聞言不由失望,撫著長須,思忖著眼前難題的破解之道。

“朝廷度支歲市糧於太原,以贍振武、天德、靈武、鹽、夏諸軍,費錢五六十萬貫。而太原不肯運來錢糧,可見太原官吏得了授意助安思順謀朔方。楊國忠這右相,還未掌握太原啊。”

張齊丘見他想不出更好的主意,開口道:“阿布思叛逃,朝廷追究,不過追究我一人。而若因為我使得朔方無糧,連累的卻是諸將士……不如我引罪辭官,將這節度使之職讓給安思順罷了。”

“不可啊!”

盧秉堅大驚失色,勸說道:“王忠嗣被調往南詔,節帥孤擘塞北,倘若再將朔方拱手讓於安思順,使安氏兄弟雄踞四鎮,豈非社稷之禍?”

不說他是否看出安祿山有野心,隻看如今天下各軍鎮的勢態,都讓有識之士不安。

張齊丘眼下確實麵對著巨大的壓力,但他必須擔起來。

正商議著,門外有將領過來,稟道:“節帥,末將有軍務求見。”

張齊丘按著膝蓋,準備起來,動作稍遲緩了些,盧秉堅已先行起身,上前,打開了門。

門外站著的是一個披甲執刀的年輕將領。

“何事?”盧秉堅問道。

“噗。”

他話音方落,一柄單刀已刺穿了他的腹部。

“張齊丘!你分配軍糧不公,莫怪我等借你人頭去投奔突厥了!”

殺人的將領大吼道,從盧秉堅腹中拔出刀來,直撲張齊丘。

在他身後,是一個個因為挨餓而憤怒的士卒,他們已決意去投奔阿布思了。

~~

節度使府的前廳,張齊丘之子張鎰正在接待來訪的天德軍使。

張鎰是年初才從長安調到朔方的,而在來朔方之前,他其實已依附了太子李亨,受李亨之托,來勸張齊丘支持東宮。

也正是因這一層關係,剛剛擔任右相的楊國忠對張齊丘殊無好感。朔方軍的糧草遲遲不能從太原運來,這或許也是原由之一。

張鎰看得很明白,東宮眼下的處境雖不好,往後卻前程無量。他阿爺若不能在安氏兄弟的逼迫下保住朔方節度使之位,也可把更多的將領舉薦給東宮,換取未來的權勢地位。

因此,張鎰近來一直在留心軍中有哪些了得的人物。而這天德軍使,正是讓他最為在意的一個。

天德軍其實就是前兩年剛成軍的橫塞軍,天寶八載唐軍於中受降城北麵五百裡處築橫塞,以郭子儀任橫塞軍使,後改名為天德軍。

郭子儀是武舉出身,以“異等”成績補任左衛長,之後屢立軍功,成了張齊丘甚是倚重的大將。張鎰早聞其名,一直都盼著一見,今日終於如願。

而當他趕到前廳,一見郭子儀,卻與想像中有些不同,少了些想像中的英雄氣慨,多了些蒼老與隨性。

郭子儀時年已五十五歲,長須美髯已被歲月染成了花白。他把胡凳搬到了柱子前,倚著柱子半躺著,花白的胡子朝天,閉著雙眼,雖未熟睡,卻有很大的呼嚕聲在響。

這呼嚕聲極是難聽,像是被噎住的號角,時而嗚咽,時而高亢,放肆作響,不顧旁人死活。

“是郭將軍?”張鎰走進前問道。

聽得腳步聲,郭子儀登時睜開眼。他眼睛很大,閃動著睿智的光,而眼臉下方的眼袋很重,一副睡得不夠的樣子,但他其實每天都在飽睡。

“不是。”

張鎰一愣。

“我騙你的。”郭子儀打了個哈哈,站起身來,抱拳道:“正是郭子儀,節帥可要見我了?”

他身材高大,六尺有餘,惹得張鎰不由自主地抬起頭。

“阿爺還在處置軍務,讓我先來接待郭將軍。”

其實,張齊丘沒說讓郭子儀等候,卻是張鎰有心與之多說一會兒話。

“我在長安亦久聞將軍大名,有次在汝陽王葬禮上,旁人問我,朔方有何大將,我便說……”

正說著,郭子儀忽然抬手,止住了張鎰的說話。

張鎰一愣,目光看去,留意到郭子儀的耳朵很大,正豎著耳朵傾聽著什麼。

“將軍?”

“出事了!”

郭子儀一掃方才的老態龍鐘,轉身便招過候在門外的扈從,道:“披甲,隨我來!”

一行人動作雷厲風行,係了盔甲,已留意到喊殺聲是從後院傳來的,當即往那邊趕去。

過了一道院門,迎麵,一隊叛兵正在府中殺護衛,揮刀之後轉頭與郭子儀對視了一眼。

“郭將軍?”

因郭子儀往日積攢下來的軍功、威勢,這隊叛兵下意識地有些驚恐,往後退了幾步,解釋道:“我們許久未得到糧餉了。”

“糧餉不日便到了,我正是來領糧的。”郭子儀喝叱一聲,大步上前,竟無視這些叛兵,直奔張齊丘的所在。

那些叛兵猶豫著是否上前攔他,執著刀、掂著腳,躍躍欲試。

郭子儀凜然無懼,從他們身邊跑過,眼睛一瞪,罵道:“愣著做甚?還不回去?不怕被治罪嗎?!”

隨著這句話,他已衝出十餘步,而那隊叛兵竟真被他唬住,轉身逃出了節度使府。

那邊,郭子儀率人穿過甬道,終於看到渾身浴血的張齊丘正在拚命奔逃。

“平叛!保護節帥!”

雖隻帶了十餘人,郭子儀卻擺出了早有預料,率大軍前來平叛的氣勢。他麾下士卒奮力殺上,終於是救下張齊丘,驅退了追殺張齊丘的叛兵。

“子儀。”張齊丘撲上前,用帶血的手拉過郭子儀,道:“他們率部去投奔李獻忠了……”

“我去追!”

郭子儀轉身要走,張齊丘已拉住他,道:“來不及了,此事有陰謀……朔方節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後諸事,隻有拜托你了。”

“節帥不必如此悲觀,也許還有轉機。”

張齊丘搖頭不已,沒了過去鎮守邊塞的氣概,歎道:“他們準備充分,如何還能容我們有轉機?”

~~

六月,楊玉環的生日依舊是長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後天氣漸熱,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煩待在長安,又準備著前往華清宮小住,方便隨時沐浴。

冬天泡溫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總之是華清宮住得舒服。

薛白作為中書舍人,隨在天子左右擬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著能否找到李岫說的,李林甫臨死之前調閱的文書,可惜於宮中沒有眼線,或許到時可親自去取一趟。

聖人儀駕已在準備了,離開長安之前,薛白正在儘力熟悉著中書門下省的事務。

要掌權並非易事。旁人都說陳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無實權的蓋章宰相,但其實蓋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權力。對於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觸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陳希烈的安排,且還有一大部分旨意,連陳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沒有特殊的辦法,無非厚著臉皮,主動去找陳希烈討差事。

是日清早,陳希烈到了中書門下省,才走到官廨前,隻見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著書在看,另一書握著一個石鈴在舉。

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當初在秘書監兩人共事之時。

“左相來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隨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總守在老夫門前,何意啊?”

“我剛入中書門下省,對公務不熟悉,盼著左相能多多分派。”

陳希烈搖頭不已,歎道:“你啊,還是那般上進。”

“左相過獎了。”

“進來吧。”

陳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沒辦法了,不再拒絕,領著他進了公廨,讓他在外間等著,自己則進了裡間,慢吞吞地翻閱著宮中與尚書部遞來的公文。

薛白知裡間存放的都是宰執才能看的機要文書,也不探頭去看,耐心等著,聽著偶然響起的卷軸打開的沙沙響,心想陳希烈做事真慢啊。

過了好一會,陳希烈才捧著幾個卷軸出來,薛白連忙上前去接過。

“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這些是尚書省、禦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折,這是聖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來審閱。”

朔方發生的事情,前幾日剛剛傳到了長安,薛白也有所耳聞。

這件事其實已經醞釀了很久,如今終於還是發生了,他無力阻止,卻沒想到朝廷的旨意下來得這麼快。

再一看中旨,上麵隻有一句話——

“張齊丘遷為濟陰太守,以河西節度使安思順權知朔方節度事。”

薛白看著,沉默了一會,問道:“我據此,擬一份旨意嗎?”

“自是如此。”陳希烈撫須道。

“好吧。”

薛白拿起硯台與墨塊,倒了些水,開始磨墨,目光中卻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實什麼也沒想,隻是不知該如何下筆擬這樣一道聖旨。

漸漸地,墨水已經很稠了。

陳希烈道:“你便數落張齊丘之罪,縱李獻忠逃跑、軍糧分配不公;再誇讚安思順之才能,命他權知朔方,儘快平定李獻忠之叛。”

“是。”

薛白提筆寫了起來。

他雖覺得這件事情不妥當,但既然擔任中書舍人,就要把個人的好惡拋除在外,不帶情緒地擬旨,完成職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