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皺起了眉頭,手指在桌案上輕輕敲著,喃喃道:“怎麼會?”
“你不信?”
“李亨為何會放著郭子儀、封常清、仆固懷恩等名將不用,反而點房琯為主帥?他曆任文官,何時有打仗的經驗?”
“伱擔心是計?”
“嗯,萬一李亨明麵上以房琯為統帥,暗中卻遣一大將繞道,則長安危矣。”
此事,僅憑房琯的一封書信並不能判斷,薛白隻能派遣哨馬打探。
而短短幾日,李亨與其大軍已經抵達了雍縣,並改扶風郡為鳳翔郡,稱西京。於此,在世人看來,李琮封薛白為“雍王”,是讓薛白平定李亨的意思了。
才結束了與崔乾佑的戰鬥,官兵已經非常疲憊,還來不及休養,而投降的叛軍還來不及整編。長安城的糧食儲備也根本沒有恢複。
甚至包括薛白,期望的也是先擊敗安慶緒、平定戰亂,恢複江淮對長安的供應。
他還想著等範陽的叛亂平定了,派人到揚州接回顏嫣。
結果立刻就要迎戰李亨,疲憊感頓時加劇,可以想見,長安軍民對這場戰事的熱情並不高。
薛白不得不承認,自己成了“兩虎相爭”中的一隻,而李亨坐山觀虎鬥,占據了更大的天時。
~~
六月初九,哨馬回報了消息。
元帥府,薛白與諸將商議軍情,得知敵軍統帥或有可能是房琯,大家反應不一。
“宰相親自領兵,看來,這一戰李亨那邊是誌在必得了。”
“我更怕是郭子儀、封常清。”
“房琯亦不簡單,此人身負盛名,隻怕很有謀略……”
薛白聽著這些,走到了沙盤前,默默地擺上兵棋。不一會兒,李光弼也走了過來。
加上招降的叛軍,他們有十三萬人,且精銳不少,兵力上並不輸於李亨。問題在於,遠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
“我不怕敵軍展開兵馬與我們決戰於野。”薛白緩緩道,“若是房琯指揮,想必李節帥輕易就能擊敗他。”
“未必輕易。”李光弼道:“當能在長安糧儘之前擊敗他,且不損失太多兵力。”
薛白拿起長杆,移動著兵棋,道:“可若是李亨遣一支兵馬繞道,威脅華陰,圍困長安。則不出一月,長安勢必不可守。”
“不錯。”
李亨不同於安慶緒,一旦李亨圍困長安,非常輕易就能夠使得天下各地不再支持李琮。那這一戰,薛白幾乎是必輸的。
“我還有另一個擔憂。”薛白繼續道:“安慶緒如今已逃過黃河,算時間該到了相州附近。殲滅他就在旦夕之間。可若是我們此時集中兵力對付李亨,必然給他喘息的機會。”
李光弼道:“燕賊主力雖損,卻隨時可募得兵馬。這次放過安慶緒,他必死灰複燃。”
“是,除惡務儘。”薛白道:“我決心一鼓作氣滅了安慶緒,震懾諸州將領,複振朝廷威望。”
如此一來就是兩線作戰了,眼下長安這個小朝廷失去了名義上的支持,立足未穩就要麵對李亨的二十萬邊軍,兩線作戰顯然是吃力的。
李光弼卻非常理解薛白的思路。
他指點著沙盤,道:“需遣一大將東進,統籌河南、河北、江淮戰局,不僅是徹底殲滅安慶緒,還要重新打通江淮往長安的糧道。”
“不錯。”
李光弼思忖了良久,緩緩道:“若我守長安,留七萬兵馬足矣,雍王可遣一大將收河北。”
薛白道:“由李節帥統兵征安慶緒,可否?”
李光弼微微一愣。
他當然是更願意統兵去打安慶緒,而不是參與一場皇室之間的內鬥。這樣一來,哪怕李亨勝了,之後也不會追究他,反而還要封賞他平定胡逆的功勞,但他沒想到,薛白會把這樣的大事交給自己。
“雍王就不怕我東進之後反戈?”
“若那般,我亦無可奈何。”薛白道,“隻從李亨任命房琯為主帥一事,便可看出他絕非英主。李節帥就想不到他這般做的原由嗎?”
李光弼當然看得出來,李亨這個任命若不是迷惑敵人,那便是任人為親、忌憚大將。相比起來,雍王在這個關頭還敢讓他統兵平叛,要顯得有魄力得多。
~~
鳳翔。
李亨出了行宮,親自到了元帥府,隻見李俶、李泌等人正在處置各種繁冗的國事。
李泌雖不肯授官,依舊披著那羽衣,但這些日子以來,新朝廷的運轉根本就離不開他。不論是戰略製定、籌措錢糧,甚至是為李亨私人解疑,大事小情,皆由他參讚。
可有些事上,李亨卻也並不聽從李泌的建議。
比如,此前李泌提議出兵支援長安,李亨並不答應。李泌便說讓李光弼先入城為他翦除逆賊,李亨方才動心。沒想到李光弼竟是轉投了李琮。對此,李亨表麵上沒說什麼,心裡卻有些彆的想法。
如今李琮已招降了田承嗣,局勢愈發不利,李亨憂心忡忡,李泌卻提議,不必急著取長安,而該遣大將先平河北、取範陽。待徹底解決了安氏父子的叛亂之後,占據河南,則長安糧草斷絕、不攻自破。
這次,李泌的態度很堅決,認為李亨有太上皇的支持,是名正言順的大唐皇帝。那隻要先平定了賊寇,致天下太平,河南、江淮就沒有不歸心的道理。根本毫無必要舉大軍強攻長安。
李亨卻根本不肯聽。
一則,繞道河北,先平叛亂,再取河南、江淮,時間太久了,夜長夢多,誰也不知道這期間會發生什麼,比如李隆基的態度再起了變化;二則,李琮雖然招降了叛軍,但長安城是剛剛從戰火中走出來,不能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否則李琮必然憑借大功招攬人心。
他迫切地想要收複長安,除掉李琮、薛白,連回紇兵都請來了,又怎麼可能在這種時候南轅北轍?
因此,今日來,他是來安撫李泌的。
“長源,可還在怪朕未聽你的?”李亨笑道,“朕有自己的考量。”
天子親自來解釋,李泌亦不好再說什麼,微微一歎,又給了一個建議。
“房公有王佐之才,正直慈愛以成於德。若收複之後,陛下用他從容帷幄,鎮靜廟堂,必為名相。可用兵並非他所長,陛下因采他盛事,冀他功成,恐不妥。何不以廣平王為主帥,以郭子儀副之?”
如今薛白都被封為雍王了,李俶卻依舊還隻是廣平郡王。
其實李亨是想把幾個兒子封為親王,並且把張汀封為皇後的。他不止一次與李泌商議過此事,可李泌幾次都婉言提醒他不可,說陛下即位是為了公事,迫不及待封賞妻兒,隻會讓天下人誤會。
因此事,張汀頗為不滿,幾次在李亨麵前抱怨李泌有私心。李亨常聽這樣的枕邊風,對李泌的建議也就不再像過去那般相信了。
“放心,房琮以天下為己任,知無不為,參決機務。”李亨道:“必可一戰收複長安。”
之所以用房琯,李亨確有自己的考量。
因李光弼轉投李琮之事,使得李亨有些信不過封常清、郭子儀這些大將。另外,這些將領們已官至一方藩鎮,再立下收複長安的大功,往後必然會出現功無可賞的情況。
當然,他確實也是信得過房琯。
~~
六月二十,房琯出兵了。
事實上,加上回紇援軍,李亨也隻籌措到了十五萬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
房琯把兵馬分成三軍,他以楊希文統率南軍,從周至縣方向進軍;劉悊統率中軍,從武功縣進軍;李光進統率北軍,從乾縣進軍。
如今守在這長安以西的劍南援軍已在嚴武的率領下退回了蜀地,於是,這二十萬大軍進展順利,七月初一便抵達了渭水畔的鹹陽橋。
很快,哨馬回報,幾日之前,李光弼已統率數萬兵馬往東去了,竟是出了潼關。
對此房琯將信將疑,對著地圖皺眉思索了良久,深恐慶王叛軍繞道偷襲他。帶著這樣的憂慮,他靜待了兩日,確定沒有埋伏了,方才下令渡過鹹陽橋。
很快,前方出現了慶王叛軍的陣列,前鋒乃王難得。
號角聲起,雙方擺開陣列,都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對方,躍躍欲試地準備鏖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