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行軍布陣亦或是行軍打仗,隻有兩個方麵。
一為奇計,意思是出其不意,或獨膽深入,或繞道而入,或圍後方而入,著重於奇,無論哪種奇,必須是出其不意的取得勝利。適合以少勝多。
二為中規中矩,意思是什麼,就是正麵剛,你多少兵力,我多少兵力,戰鬥雙方旗鼓相當,正麵直接開戰。
沒有任何第三種的方麵,如果有,那也是奇和正麵剛的衍生,任何的行軍布陣隻有奇和正麵剛這兩個方麵。
那麼秋春時期流傳下來的各種兵法戰略和戰術,三十六計,或是什麼戰術,統統都是奇。
什麼是兵法,乃計謀和戰術的統稱。軍法為本,兵法為末。
何為‘軍法’,諸主將守城,為賊所敗,不固守而去,斬。這就是平常所說的‘軍法伺候’。
當然‘軍法’也指治理軍隊的一切規章製度,包括軍隊的管理,糧草的供給,士兵的獎懲律令等等。
隻有軍法嚴明,方可談兵法之道。
此次的少梁之戰,在開戰之前,櫟陽君押解糧草趕到秦營,征集到的糧草不足半數。
秦軍統帥大怒,準備處決櫟陽令時,櫟陽令卻早已饑寒而亡,身上攜帶竹簡鐫刻著“民無糧可征”,全軍悲痛,可見這一戰事關秦國的生死存亡。
櫟陽君呈報時,秦軍統帥下令,斬立決。
這個就是軍法,是沒有辦法得事,糧草的供給影響整場戰役,不得有失。
儘管民已無糧可征,櫟陽君在斬之前活生生餓死,後被追為烈士,厚葬。但軍法必須如此。當然後麵的朝代貪官汙吏這些就是另一說了。
老秦人櫟陽君,雖餓死但榮。
兵法,兵者,國之大事。戰役的指導性和全盤計劃,這個屬於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