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經4-青丘山上的灌灌(1 / 2)

龍銀的穿越 龍銀大人 2923 字 6個月前

在山海圖裡,天天就是趕路趕路,爬山爬山,找礦石,找野獸,吃野獸。把一個個這些野獸全部收集起來練成法寶。

想叫叫神識裡的小粉團,一直裝死中,持續裝死中。也不理我。

回頭看了下路,走了這麼些山嶽,法寶也積累有些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睡,還有個順風耳,走路不累的風火輪,保持身材的,保持冷靜的,不生腹病的,就這麼些,還是不夠,後麵的山嶽多如牛毛,意味著危險也快臨近了,還是接著趕路吧。

‘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嗬,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麵,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又東三百五十裡,曰箕尾之山,其尾踆於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白菅為席。’

這個篇次的意思是由基山再往東三百裡有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坡蘊藏有豐富的玉石礦產,山的北坡多為可做塗飾用的青雘。

山上生長著一種野獸,身形似狐但卻長著九條尾巴,迷惑,誘惑人,但若人吃了它的肉便可以辟邪防妖。

山上還生長著一種鳥,形狀像鳩,但鳴叫聲就像人吵架似的,名叫灌灌。人若帶著它,也可以辟邪防妖。

這座山中有一條名叫英水的水流流出,向南流入即翼澤。即翼澤的水中有很多赤鱬,這是一種形體似魚,而臉似人的人魚。

它叫出的聲音像鴛鴦啼叫一般,人若吃了這種人魚,便可以不生疥。

再向東三百五十裡,是箕尾山,山的尾端蹲居於東海之濱,山上到處是沙土石塊。汸水從此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淯水,汸水中盛產白色玉石。

縱觀南山第一山係?山,從招搖山到箕尾山,一共十座山,兩千九百五十裡。這些山的山神都長著鳥的身子,龍的腦袋。

人們祭祀的禮儀是,將祭祀的牲畜和璋玉一起埋在地下,祭祀用的米是稻米,還用一塊璧玉和稻米做貢品,供奉山神的坐席是用茅草編織的席子。

青丘山,有玉石,還有青雘-青色的善丹,像是青銅器上抹的塗料,不會輕易褪色,還可以裝飾,這個裝飾起來還蠻好看的,正好可以給穿在身上的,在杻陽山得到的鹿蜀的皮塗抹上,丹青色的顏料,和山一體,隱蔽自己,不被怪獸發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