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燧發槍試射,終結騎兵時代的利器!(1 / 2)

聽到昔日對自己十分恭敬的故友之子,如今語氣當中的疏離,還帶著一絲淡淡地嘲諷,方孝孺心頭也是一顫!

他能明顯感受到李忠對自己的態度變化!

轉念一想,他就反應了過來!

當初的他,不也是和李忠這般一根筋麼?

也正是因為他進了漢王府,跟隨在朱櫟身邊之後,思想方麵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手捧著所謂的聖賢書,罵著當朝者,表現出一副不畏強權,大義凜然的模樣!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當初那偏執的想法,又是何等的可笑?

如今再看李忠,就好像是看到了當初的自己一般!

自己比李忠運氣好,至少自己還有漢王朱櫟願意給他機會,但李忠呢?

若不是自己去向朱櫟討了一個人情,怕是他也活不了太久了吧?

“當年,老夫也跟你有一樣的想法!”

“但是這幾年,老夫想明白了,也看透了一些事情!”

“賢侄,朝廷改革大勢已成,你又何必如此固執?”

方孝孺看著李忠一臉瘋狂的偏執模樣,不由長歎了口氣,開始循循善誘地勸說了起來。

“固執麼?”

“為人臣子者,勇於勸誡君王,本就是作為臣子應儘的本分!”

“當朝者不公,袞袞諸公離心離德,儘做些違背祖宗之事,我輩自當抨擊,又有什麼錯?即便是一死又能有何懼呢?”

李忠聞言,卻是不以為然地冷哼道,語氣當中滿是大義凜然!

“你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太重了,你是個剛正的人,敢說話,也敢違抗聖上,敢抨擊朝中閣老,但這不能說明你就是對的!”

“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知府芝麻官而已,你說的話,誰又會真的放在心上?”

方孝孺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

“是啊,我不過就是個小小的芝麻官,所以我說的話根本就沒人在乎!”

“可那麼多老百姓的看法,當朝者難道能不在乎麼?”

李忠聞言,更是不以為然地冷笑道。

“所以你覺得伱嶽父是對的?聽從了他的蠱惑,就開始煽動普通老百姓進行民變?”

“你糊塗啊!”

“你在開封府的所作所為,已經震驚了朝廷,那也是因為你背後之人,你的嶽父吳由想要朝廷震驚!”

“你飽讀詩書,難道就看不出來,從頭到尾,吳由不過就是在利用你麼?”

方孝孺一臉的痛心疾首!

“無所謂利不利用!”

“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我跟嶽父乃是一路人,我們的想法,自然也不是方大人能夠理解的!”

“當今皇上、太子以及閣臣都執意改革,還要修建什麼鐵路,乃是勞民傷財之舉,必然也要有人敢於站出來說真話!”

“我們也是為了大明朝,為了聖上,我們問心無愧!”

李忠聞言,卻是不屑地輕哼道。

“愚昧,無知!”

“總有一天,你會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可笑!”

方孝孺聞言,更是心痛,他沒想到李忠居然已經偏執到了這個程度!

“那是!方大人果然看得通透!”

“也對,如今您可是當今陛下任命的都督僉事,正二品!”

“由此可見,人都是會爭的,這世上也沒有所謂的聖人,隻要是人,都會無所不爭!”

“名也好,利也好,權也罷,方大人想必也應該看得很通透了對吧?”

李忠看著方孝孺那怒其不爭的樣子,卻是苦笑出聲。

方孝孺聽得出來,李忠就是在嘲諷他而已!

如今的方孝孺,也是朝廷命官,所謂的命官,就是皇帝任命!

雖然他已經是正二品,但僅僅隻是個虛銜,並沒有實際的什麼權利,不過就是漢王府當中的一個教諭而已!

以前的他,也會覺得到朝者不公,理當抨擊!

可現在的他卻明白,皇帝要用的,你推不倒!

皇帝不用的,你也保不住!

若是李忠僅僅隻是敢說話,敢抨擊,也未必會落到今天這個下場!

他之所以出現在錦衣衛的昭獄當中,完全是因為選擇了一個不該有的鬥爭方式,或者說完全錯誤的方式,這已經觸及到了朝廷的底線!

就比如朝堂上,還是有一部分大臣不支持改革的,但不一樣還活得好好的麼?

他們或許已經被邊緣化,或許不會再被重用,但至少不會落到身在錦衣衛昭獄的下場啊!

從這點上說,朝廷依舊還是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的,隻不過你不認同我,那我不用你了總行吧?

這也是一種比較溫和的處理方式!

“罷了,你聽著,老夫有辦法保下你,等你出來之後,官是肯定當不了了,以後就跟在老夫身邊吧!”

方孝孺最終還是歎了口氣,他知道想要說服李忠回心轉意,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不過他如今過來,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為了保住李忠這條小命再說!

先把人救出去,其他的可以慢慢來!

“我還能出去?”

李忠聞言,卻是詫異地瞪大了眼睛!

原本他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了!

但是如今方孝孺居然說,他還能再出去,這讓他如死灰一般的心境,再次掀起了波瀾!

方孝孺現在也隻是個二品官,漢王府的一個教書的,能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大了?

“你等著消息就成!”

方孝孺也沒有多說什麼,還不等李忠再開口,就轉身直接離開了。

現在多說無益,況且錦衣衛昭獄,也不是說這些事情的地方!

……

皇宮,奉天殿。

朱元璋也看到了朱櫟的來信,內容也就一個,那就是給方孝孺討個人情,先把李忠從開封府的事情當中摘出來!

當然,怎麼摘出來,是有說法的!

李忠這條命或許能保住,但這種事情肯定不能對外公布,畢竟朝廷需要公信力,不能說參與了開封府案的官員這麼多,其他人全都伏法了,就一個李忠被赦免對吧?

這會讓其他大臣怎麼看?

所以即便是饒了李忠,肯定也是暗中動作,即便是從昭獄裡出來了,今後也得改頭換麵,隱姓埋名的過日子了!

至於對外怎麼公布,那就再簡單不過了!

直接說李忠在獄中畏罪自殺了,就能夠糊弄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