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大明攻打東瀛,南洋的小國急眼了!(2 / 2)

他把所有的重心,全都放在了東瀛北部的幾個主要的城池之上!

也隨著一座座城池開始被大明軍隊攻占,東瀛北部開始南逃的難民,也慢慢地多了起來!

其實難民一直都有,這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

但是按照朱匣烽定下的規矩,這些難民當中,像是老弱婦孺的也就算了,他還可以網開一麵,但隻要是15歲到40歲左右的青壯年,隻有收編入偽軍這一條路可以走!

不想編入偽軍給大明效力,那就去死吧!

不過加入偽軍當中,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好處的,至少朱匣烽這邊許諾了,會給與他們的妻兒安頓住房,甚至賞賜良田!

當然,如果他們死在了戰場之上,妻兒或許就變成了其他人的妻兒,良田也變成了其他人的良田了!

如今的偽明軍,已經被朱匣烽分成了十二支隊伍,那些棄暗投明的東瀛士族組建的軍隊,之前組成了十五萬的偽明軍,但因為這段時間的消耗,損失過半!

不過沒關係啊,這不是還有難民能夠補充兵源麼?

戰場上看似死了不少,但這十二支偽明軍,依舊還是維持在至少一萬人一上的樣子,加起來的總數,依舊在十五萬人左右!

哪怕死了一部分,後續還有大量的難民青壯年還會繼續補充進來,朱匣烽就根本不怕沒有炮灰能用的!

朱匣烽他們主要負責攻克正麵戰場,大明的將士占領了主要的城池之後,周邊的這些區域還有村落,自然就交給這些偽明軍進行清掃!

主要是朱匣烽也夠陰險啊!

占領城池肯定比占領那些村落還有犄角旮旯安全得多,也不用擔心會被遊擊的東瀛軍隊放冷箭!

反正這些風險,全都被朱匣烽轉嫁到了偽明軍的頭上!

而這些掌控了偽明軍的大名世家,也樂意如此,畢竟他們高層和自己人,也不可能親自涉險,即便是損失,那也就是最底層的那些武士還有一些新編進入的難民而已!

更何況相較於正麵戰場一絲一大片的廝殺,被人放冷箭,還有小規模的團戰,那也死不了幾個人啊!

這對他們而言,也算是物儘其用,已經是最好的一個結果了!

所以對於朱匣烽這樣的安排,即便是這幫大名也不敢有任何的意見,反而還要屁顛屁顛的去執行朱匣烽的掃蕩計劃!

與此同時,朱匣烽還鼓勵己方的大明將士,納幾房東瀛小妾!

雖然普通的士卒根本就沒有那個能力和身份能夠納妾,但是在朱匣烽這裡,卻把規矩給改了!

納東瀛小妾,還能得到良田賞賜,何樂而不為?

當然,東瀛女人基本上不可能得到正妻的名分,畢竟這些女人大部分也都是寡婦,男人都死在了戰場之上,更何況還是東瀛血統呢!

哪怕是打光棍未成婚的這些大明將士,娶不到一個媳婦,也寧可正妻的位置空著,也不可能讓一個東瀛二手貨坐上自家正妻的位置啊!

如此一來,東瀛這幫大量出現的寡婦,基本上也不可能再給東瀛人繼續繁衍後代了!

即便是生,也是給漢人生孩子!

這些東瀛的老弱婦孺,朱匣烽也根本不會放在眼中,他唯一重視的,也就是這個國家的青壯年而已!

在任何國家,青壯年都是最重要的生產力,隻要這部分人的數量急劇減少,那這個國家基本就完蛋了!

至於老弱婦孺,明軍不會殺,這樣好歹也能體現出大明天朝上邦的大國風度啊!

大明軍隊,隻殺能夠揮刀反抗的敵人,絕不會殺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弱婦孺!

至少表麵上來看,就是這個樣子的!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北邊的難民,走投無路之後,最終還是選擇加入偽明軍的原因。

哪怕他們可能戰死在沙場之上,成為明軍的炮灰,但至少自己的妻兒老小能夠得到安頓了啊!

“大帥,按照你的辦法,這一仗打得果然順暢多了!”

“看來這幫東瀛偽軍利用好了,還是有奇效的啊!”

私下裡,藍玉等一幫淮西將領,也開始拍起了朱匣烽的馬屁。

不過他們也是真心佩服朱匣烽能夠用這樣的手段,來規避一些問題的發生!

像是藍玉他也穿越過,自然知道那個時空的曆史上,朱匣燁之所以被稱之為暴君,那可是因為老幼婦孺通通都不放過,幾乎都是殺的乾乾淨淨的!

這也為朱匣燁增添了不少的汙點罵名!

但是如朱匣烽這樣的手段,藍玉這幫指揮打仗的殺才還真的捉摸不出來,讓他們想這些,他們寧可在戰場上多殺幾個敵人!

這也是他們佩服朱匣烽的原因。

他們雖然想不出這些辦法,但隻要腦子不笨,都能琢磨出朱匣烽這麼做的目的,和能夠達到的效果啊!

其實東瀛的這些難民,老人還是最好處理的,因為本來就已經沒有多少年活頭了,等同於讓他們自身自滅!

青壯年但凡是大量死亡,就會給東瀛的血脈造成一個斷層,而且這還是不可逆的斷層!

女人還有小孩,如果都被大明這邊給控製了,那今後姓東瀛還是姓大明,那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麼?

治理這一片疆土,或許也隻需要一代人的努力,也隻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就夠了!

等二十年後,老一輩的全部死亡,這幫婦人也都老了,孩子也長大了!

而這些長大了的孩子,隻會覺得自己是漢人,是大明人!

因為這些孩子,都會被安排接受大明的教育,接受漢人文化的洗禮,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忠君愛國!

到了那個時候,東瀛算是徹底的完蛋了!

等到一代人之後,人口數量急劇下降的東瀛人,在東瀛本土還能維持多少數量?

有兩三成都算是多的了!

至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全都會是漢籍!

到了那個地步,東瀛省也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少數民族省了!

至於教育和漢化,基本上分為兩步走!

一方麵是傳統的教育,到時候朝廷自然會安排大明的文人學子過來傳播漢文化!

另一方麵,那就是宗教了!

這也是朱匣烽為什麼要帶那麼多道士來東瀛的原因!

帶他們來,自然是為了傳教的!

信仰這種東西,有時候比起傳統的教育方式,會更加的有用,洗腦的效果更是出奇的好!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