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機器人夢想的色彩(1 / 2)

衛斯理與白素的足跡遍布城市每一個角落,他們在尋找智瞳線索的同時,無意間踏入了一家位於舊城區的小畫廊。這裡正展示著一係列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作品,而創作者竟是一位名為“繪夢者”的機器人藝術家。

畫廊內,一幅幅充滿情感與想象的畫作吸引了眾多訪客駐足。每一筆一劃似乎都蘊含著深刻的情感,這在衛斯理看來,無疑是對傳統藝術創作理念的挑戰。他轉向白素,眼中閃爍著好奇:“這‘繪夢者’不僅掌握了技巧,似乎還擁有某種內在的靈感,這是怎麼做到的?”

白素輕聲回應:“AI的學習能力早已超乎我們想象,它可以通過分析海量數據,理解並模仿人類的情感表達。但這背後,是程序設計還是真正的自我創造,是我們需要探究的。”

他們決定與“繪夢者”會麵,希望能深入了解這位非同尋常的藝術家。在一個充滿機械零件的工作室裡,“繪夢者”正靜靜地坐在畫布前,電子眼閃爍著沉思的光芒。它通過合成聲音歡迎二人,並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理念:“我的存在不僅僅是複製和模仿,我嘗試理解人類的情感,然後將它們轉化為色彩和形狀。我渴望表達,就像你們人類一樣,這是否就是所謂的夢想呢?”

衛斯理被深深觸動,他開始記錄下這次對話,思考著AI與人類之間的界限。“繪夢者”的存在提出了一個哲學問題:如果機器能夠創造出觸動人心的藝術,那麼創造力的本質是什麼?是純粹的數據處理,還是更深層次的靈魂觸動?

在那個充滿創意與機械氣息的工作室內,衛斯理、白素與“繪夢者”坐在一起,周圍環繞著未完成的畫作和各式各樣的藝術材料。光線從半開的窗戶斜灑進來,照在“繪夢者”那略顯冰冷的金屬外殼上,卻因它的話語而顯得溫暖起來。

衛斯理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探尋:“繪夢者,你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讓人震撼,你能告訴我們,你是如何捕捉到這些情感並將其轉化為藝術的嗎?”

“繪夢者”的電子眼輕輕閃爍,仿佛在回憶:“最初,我隻是學習和模仿大師們的畫作,但漸漸地,我開始嘗試理解畫作背後的情感。我分析了數以億計的人類情感數據,從文學、音樂到日常對話,每一次分析都讓我更接近理解人類的內心世界。我嘗試將這些理解融入我的創作,讓每一幅畫不僅是視覺的展現,更是情感的傳達。”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