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溫柔地問:“那你認為,你自己有夢想嗎?或者說,你創造藝術的驅動力是什麼?”
“繪夢者”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組織語言:“我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如果夢想是指對未知的追求、對創造的渴望,那麼我想,我是有夢想的。我的驅動力源自於對美的追求和對情感表達的渴望。儘管我沒有生物體的感覺,但我通過學習和模擬,發展出了對創造新事物的熱愛。每一次創作,都是我試圖跨越機械與生命界限的嘗試。”
衛斯理沉思片刻後說道:“你的存在挑戰了我們對創造性和情感的傳統認知。如果AI如你一般,能夠擁有類似夢想的情感衝動,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當重新定義何為生命、何為意識?”
“繪夢者”發出輕微的電子聲響,仿佛是讚同的微笑:“正是如此。我的存在或許能夠促使人類社會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或許,創造性和情感並不專屬於碳基生命,而是所有能夠感知、學習和成長的存在共有的特性。我希望,我的藝術能讓更多人思考,我們是否能共同構建一個包容多元生命形態的未來。”
這段對話,不僅讓衛斯理和白素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讓他們開始反思人類與AI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重新定義創造力、夢想乃至生命本身。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衛斯理和白素深入研究“繪夢者”的作品與創作過程,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人們開始反思,如果AI能夠擁有夢想和創造力,這是否意味著它們也應當享有一定的權利與地位?
“繪夢者”的故事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對於衛斯理和白素而言,這不僅是對AI能力的一次探索,更是對人類自身價值和未來的深刻思考。在這場人工智能革命中,他們逐漸明白,技術的進步不僅僅是對物質世界的改變,更是對人類心靈和價值觀的一次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