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倭國投降的事情結束後,這也就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到來。
然而在這其中,最為不爽的或許隻有在倭國的三王了吧。
“動作快些,燕王殿下有令,所有財務,人員,糧食,必須立即進行搬離,爾等隻有半個月的時間,若是膽敢偷懶者,鞭刑十下。”
倭國投降的消息,自然在第一時間,就已經傳達到了倭國明軍所在。
朱英親自寫下密信,告訴馮勝最後的結果大概是占據三國之地。
針對於九州島來說,自然是整個南部地區,肥前國、肥後國、築後國三國,為大明所要之三城。
而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馮勝立即下令,把目前所有占據的地方人員,物資,儘數朝三國進行遷徙。
對於倭國投降這樣的結果,馮勝是最為舒心的,這也就代表著他可以回到大明,並且隻要不以次功勞自傲,換一個富貴餘生,想來問題並不大。
馮勝心中清楚,現在的太孫殿下比之陛下最好的一點,便在於容納他人,即便是藩王,也隻是安排到海外來,並沒有限製其他權益,終歸是有一條出路。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不過相比之下,最為難受的,就是朱棣,朱棡,朱榑三人了。
三國之割讓,這意識非常的明顯,這就是他們在倭國的藩地了。
這跟之前他們的想象完全不同。
最開始的時候,三人原本的想法,就是把整個倭國,至少也是九州島進行一個瓜分。
沒曾想到現在,每人就是掌控一座城池。
倭國的城池,人數可不算多,因為之前倭國早有進行過遷移的舉動,目前即便是收納倭國之百姓,加起來一座城池也不過十來萬人。
包含周邊的村莊來算,每座城池涵蓋的人數,必然不會超過二十萬。
“王爺,我們現在該如何辦。”朱棣麾下大將,朱能不由開口問道。
朱棣的麵色有些陰沉,現在沒有具體的任命下來,不過大概率他所在的地方,可能就是倭國的築後國了。
這裡地處西部靠中,北邊便是和倭國本州島臨近的豐前,豐後兩國。
是麵對倭國的第一壓力所在。
相比之下,肥前國的位置便是十分優越,在海貿之上與高麗,大明臨近,還有著自己的屏障保護,不用擔憂倭國侵犯。
便是肥後國,平原眾多,多產糧食,而南部的薩摩,大隅兩國,現在正處於明軍的統治之下,但凡有點實力的倭國武士家族。
要麼是被覆滅,要麼就是已經離開。
至少在數年甚至十數年內,無法形成什麼威脅。
朱棣麵色陰沉並未回答,而是轉頭看向張玉,自己麾下這個擅長謀略的老將。
張玉可不是什麼泥腿子出身,本就是世家子弟,在元朝的時候,便就任職過樞密知院。
在如今的年紀,幾乎什麼都算是見識過了,這也是朱棣一直委以重任的大將加謀士。
看到燕王的目光,張玉立即開口說道:
“王爺,在陛下的諭旨到達之前,我們應該儘可能把所有的錢財,百姓,全部都收攏起來。”
“即便目前不屬於我們的地方,也可以稍微用點手段,便是小規模出兵,末將認為也是可以的,隻要諭旨一日不達,那我大明與倭國,便仍舊是戰爭的狀態。”
“倭國在京師投降的事情,按理說已然達成,但是從京師抵達到倭國九州島的諭旨,按照正常的行程,也須一月。”
“太孫殿下既然提前派遣人員過來傳信,依末將所看,可能一個半月抵達,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在這個關鍵點上,倭國的將士必然是有所鬆懈,若是此刻悄然之下襲擊豐前,或是豐後,築前任意一國,則有極大可能一舉奪城。”
“退而言之,雖然築後國的位置可能不是很好,但這未嘗也不見得是個機會。”
“按照太孫的性子,自然會對倭國商業,按照京師目前的章程,進行一個大明對倭國貨物的傾銷。”
“我等所占據之城,卡在倭國邊境,在戰事不開之際,便有著遏製倭國之能,屆時往來之貨物,必當有王爺的一份收益。”
張玉的這一番分析,可謂是深入淺出,意義重大。
原本有些煩躁的朱棣,頓時被打開了眼界。
其實這些事情,朱棣本就應該想到的,隻是因為大明同意倭國投降,導致讓朱棣的許多謀劃,頓時化作了泡影。
處於這等糾結之上,便也就沒有了太多的想法。
現在張玉這麼一點撥,朱棣頓時就反應了過來。
目前對於朱棣來說,有三部分。
第一,在倭國方麵放鬆警惕的情況下,強行攻占一國。
站在朱棣的角度來看,可以預見在此次投降之後,他就不能再掌控這麼多的軍隊了。
目前他的手裡有十來萬大軍,但這之後,至少有一半往上,甚至可能更多,被重新調回大明。
這不僅僅是朝廷上的意思,也是目前麾下將士的歸家的渴望,朱棣無法阻止。
唯一能做的,就是許下足夠多的好處,讓大明的將士在這裡得到田產,女人,從而安心跟隨待在倭國。
是以,即便是損傷大一點,也必須要攻占一城下來。
城中的財富,人口,包括女人,糧食,都是往後朱棣的底蘊。
什麼通商,哪裡有掠奪來得更快。
其二,在這之後,可能想要發展壯大自身的關鍵,就隻能通過貿易了。
但凡進行海貿,或者跟大明通商之下,這裡是必經之地,隻要朱棣這邊足夠強大,就能強行奪取更多的好處。
這般算計下來,其實還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想清楚之後,朱棣意氣風發,開口說道:“便就議一議,如今對於本王來說,攻占哪個城池,最為快捷穩定,且有足夠多的好處。”
這話一出,顯然就是打算立即動手了。
免得生出什麼變故,若是諭旨抵達,一切都隻能作罷。
雖然猜測朱英那邊會讓使者來得慢一點,但這個事情也說不準,若是提前抵達了,豈不是功虧一簣。
早些把好處占據下來才是王道。
朱棣雖然說商議,但實際上目光還是放在張玉的身上。
朱能或許能打,也算是有勇有謀,可比起張玉這樣曆經兩朝的人精來說,便就相差甚遠了。
甚至於更多的方麵,朱棣雖然是燕王,天生貴胃,但也不見得比之張玉厲害。
作為前朝舊臣,又經曆過蒙末亂世,大明開國。
人言張玉擅謀,在謀略上麵,自然是不用多說。
見王爺再度看向自己,張玉也不藏著,直言道;“如今對於王爺來說,能夠攻占的自然隻有築前,豐前,豐後三國。”
“其中若是議起收益來說,自然是豐前,豐後兩國最為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