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兩國,也是目前倭國兵力集結之地,每城之兵力,皆有十萬眾往上,想要一舉攻克,自是有些難度。”
“相比之下,築前國則大不同,城中守備,頂天不過兩三萬之數,且並非是倭國精銳,最為主要的是,高麗軍亦是距離不遠,三日便可抵達城下。”
“以王爺與之道衍法師之關係,在這個時候,定然可以聯合攻堅,想來即便是衛光,也不會推辭此事。”
顯然張玉更加傾向於去打築前城。
雖然收獲可能會少一點,但是勝在穩定。
而且有高麗軍的幫助,勢必可以一舉攻克。
雖然最終要分出一些利潤,但人口錢財糧食之類的收獲,也是非常客觀的。
現在講究的,是在跟時間賽跑,若是慢了,沒能一下就建功,那可就功虧一簣了。
張玉和朱棣有一事都未說,但心裡很清楚。
擅自行動的事情,很有可能會遭到朝廷的降罪,如果失敗,遭受的懲罰恐怕是更重。
如今朱棣的麾下,雖有十萬軍,但戰兵隻有三萬,輔兵七萬餘眾。
在攻城這樣的事情上,主要是以戰兵為主,輔兵的作用比較小,尤其是這等快速攻堅戰。
然而,在聽完張玉的話後,朱棣卻沉默了下來,並沒有直接回答。
對於張玉所言,朱棣並不算是特彆的滿意。
雖然是極為穩定,但收獲太少。
眼看王爺陷入沉思,張玉和朱能也隻能安靜的等待著王爺的定奪。
在朱能看來,張玉所言,已然是極為完美的計劃了,而且這樣的想法,是朱能腦海中根本沒有冒出來過的。
現在的朱能還很年輕,知曉自己跟張玉比起來,有太多的不足,不過這正也是他學習最好時機。
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這樣的決策中心。
朱棣沉思之中,突然就站起身來,看向窗外。
這個時候,他在考慮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自己的體麵。
這般做,到底值不值得。
毫無疑問,在張玉打開這個局麵之後,有著很強軍事天賦的朱棣,嗅到了時機。
當張玉說聯合道衍的時候,他想到了更多。
既然可以聯合道衍,換一個角度來說,他也可以聯合晉王朱棡,齊王朱榑。
馮勝那邊肯定不會答應,他不會去冒被朝廷降罪的風險,這一點朱棣非常的清楚。
但是晉王朱棡,齊王朱榑,就完全不同了。
他們會跟自己一般,往後留在倭國發展。
這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但是,這需要朱棣主動出麵,去跟晉王朱棡相談。
從體麵的層麵來講,朱棣的顏麵是有些過不去的,好像有率先認輸的意思。
這就讓朱棣的心中,頗有些難受。
良久。
朱棣的眼神逐漸變得堅定。
有道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目前的機會,一旦錯過,可就很難說了。
當下,朱棣不再猶豫,喝道:“張玉”
張玉抱拳作揖:“末將在。”
朱棣下令道:“本王命你立即前往高麗軍所在,言明攻占築前城之事。”
“屆時,本王將會委任你統軍三萬,聯合高麗軍行攻占築前城之事。”
“與高麗軍言明,破城之後,人員,錢財,糧餉等所有之物,本王當與高麗軍五五分賬。”
張玉聞言,尤其是聽到讓自己領軍三萬後,頓時就眼前一亮,明白了王爺的意圖,當下回道:“遵王爺令。”
朱棣繼續吩咐:“朱能。”
“末將在。”
“本王允你統軍三萬,令你立即前往日向城,向齊王朱榑言明聯合之利,聯合齊王麾下,共同攻占豐後國。”
“並告訴齊王,事成之後,所得之錢財,糧餉,百姓,四六分賬,本王四,齊王六。”
到了這個時候,朱能哪裡還不明白燕王殿下的意思。
當下抱拳作揖:“末將遵命。”
當吩咐完後,朱棣叫來親衛隊長伍合,吩咐道:“備馬,調三千騎,隨本王立即趕往肥後國。”
親衛隊長伍合立即回道:“末將遵命。”
肥後國,便是現在晉王朱棡駐軍之地。
這一刻的朱棣,合縱連橫之術可以說極為出色,真正的發揮出了曆史上於永樂大帝的軍事天賦。
高麗那邊有張玉出現,加之道衍自然不會錯過這等時機,可以說極為穩妥。
而齊王朱榑,不過是個弟弟。
朱棣直接讓朱能率軍三萬過去,則必然會因貪婪利益,從而一起攻城。
其實朱棣並不是很看好齊王朱榑,不過他的目的並不在於豐後城,即便是不能攻下,也沒有什麼損失。
而自己,率三千騎兵,連夜趕往晉王朱棡那邊,商議聯合攻城之事。
分走六萬兵後,朱棣能用之兵也就剩下四萬。
這其中,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
算計時間,朱棣必然會拖到朱能那邊先行出兵,到時候即便是朱棡知曉了個中詳細,也沒有了辦法,隻能和自己聯合出兵攻占豐前國。
朱棣自然會讓出一部分的收獲,大致也是四六分賬,甚至是三七也不是不行。
從朱棡的角度來看,朱棣是虧的。
但是實際上,朱棣才會是最大的那個贏家。
他的計劃,將高麗,晉王朱棡,齊王朱榑都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有道是法不責眾,京師那邊也不好過於怪罪。
而主要的是,築前五成,豐後四成,再加上豐前哪怕是三成收獲,也已然吃的滿嘴流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