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有德者居之(1 / 2)

大唐好賢王 君子六藝 3019 字 1個月前

李道宗和李孝恭作為宗室代表,對於先前李寬差點被逼反一事,他們心中的意見尤其大。

道理很簡單,楚王殿下就是如今整個隴右李氏中最出色的後輩——無人能出其右!

所以,哪怕他們知道長孫無忌是在給李二陛下做臟活兒,但他們也很難不把怨氣撒在前者頭上。

而在他們兩人之後,魏征、房玄齡、杜如晦三人則考慮的比較實際——長孫無忌太過於注重皇帝的利益,這樣注定會損害唐帝國的利益。

而大唐的利益受到損害,大唐的百姓們又如何能逃得過?

他們明明可以在楚王殿下的守護下安安穩穩的生活,大唐也會因此繁盛至少百年。

但現在好了,人家楚王殿下打完西域便要去瓊州就藩。

到時候不管楚王殿下本人怎麼想,反正整個嶺南道都得看楚王殿下的眼色。

這還不算,更棘手的是——到時候負責鎮守嶺南的軍隊注定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那麼在此情形下,長安要不要往嶺南派遣軍隊呢?

一個兩難的抉擇,就此擺在所有人的麵前。

不派遣軍隊——瓊州可臥著一頭穿山虎,這頭穿山虎要是哪天閒極無聊起身走兩步,竇會讓長安城內的許多人感到寢食難安。

可若派遣了軍隊,不光國家的財政開支要增加——更要命的是,若是那頭趴在瓊州地界正傷心的穿山虎,見狀一怒之下宣布起勢,成了過江龍,完了再喊上一句“大不了打得中原陸沉”……

那可真就是……史詩級的“南蠻入侵”了。

怎麼說呢,到時候滿朝公卿一人抱著一個長孫家的族人跳井都不夠分的!

畢竟大家都不瞎,楚王殿下混賬是混賬,但人家確實做到“仁至義儘”了——楚王殿下從來都不是好欺負,他是因為心善和仁孝才一直甘願退讓。

可退讓也是講底線的。

是以,如果未來形勢繼續按照當下這套俗稱“玄武門在召喚”的客觀規律繼續演變下邊,那麼楚王殿下肯定會起兵。

到那時,這殿中武將,光是願意跟楚王殿下對上的,就已經少之又少——至於說願意跟楚王殿下對上,又能穩壓楚王殿下一頭的……好像就一位。

而那位,先前已經辭官了。

所以,這在大臣們眼中是一道堪稱無解的難題。

但在皇帝眼裡,不管這道難題無解不無解,當楚王殿下就藩之後,長安就一定會讓更多的軍隊入駐嶺南。

可不管是房玄齡、杜如晦、還是魏征,他們三人清楚地知道,楚王殿下是絕對不會再對李二陛下做出任何讓步的。

是以,眼下太極殿上這種對長孫無忌群起而攻之的局麵,單單來看,是竇氏在為楚王殿下找場子。

可實際上,這會兒竇氏的利益,已經和李道宗李孝恭這些宗室的利益,甚至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這些大臣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了。

畢竟不捆綁在一起,等楚王殿下掀了桌,竇氏家臣依舊有飯吃,但其他人,那可真不好說。

所以,眼下的局麵就是:如果大家再不想辦法阻止陛下繼續對楚王殿下施加壓力,為楚王殿下爭取自由活動的空間,那麼一場兵禍就注定無法避免!

但轉過頭來做總結,這一切又跟長孫無忌這個狗東西脫不了乾係。

事實上,真正讓不同陣營的大佬們默契的聯起手來製裁長孫無忌的原因,並非是長孫無忌給李二陛下遞了刀子那麼簡單。

這裡麵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長孫無忌的身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