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難以抵抗(2 / 2)

鵝的三國 中更 4799 字 2個月前

吳匡就問:“子敬所來,可有大司馬教令?”

“是,大司馬書信在此,並有軍謀祭酒路君手書。”

孟達說著取出兩份帛書一起遞給吳匡,吳匡見軍令簡單,隻有兩個傳說中的金簡書文字:速來。

另一封路粹的帛書就有百餘字,簡單向吳匡講述了這次出兵規模,以及描述了益州今後的治理方案。

至於對吳匡的封賞,提都沒提,這讓吳匡略有些不滿,心中也沒了底氣。

不滿情緒滋生,可旁邊高沛首級散發的血腥氣,又讓吳匡很快就理智起來。

傳閱兩份帛書,吳匡就囑咐吳懿:“你守城,我去拜謁大司馬。”

“喏。”

吳懿應下,也跟旁邊幾個校尉一起看帛書,重點是路粹的帛書,見大司馬要以神醫李封為益州都督,生出一種荒謬的感覺。

當年袁紹、公孫瓚都有這種委任身邊相師、商人擔任重要職務的行為,結果都引發了大敗,也讓其他文武離心離德。

難道大司馬麾下就找不到什麼像樣的名士?

彆的不說,路粹作為蔡學高徒,不說都督,當個益州刺史想來也不成問題,為什麼偏偏要用一個老子廟祭酒出身的神醫?

這種事情不方便當眾討論,吳懿等人看完書信後遞交給吳匡,吳匡也不耽誤,先是給劉瑁書信一封後,派人連著高沛首級一起送往成都。

這才出發,帶了五十多名騎士。

益州相對穩定,反而在官用馬匹方麵不怎麼欠缺。

張魯是截斷了漢中,可益州還能通過陰平道,或者青羌那裡貿易馬匹。

等到這日傍晚時,劍山邸閣失陷,綿竹開城迎北兵入蜀的消息也傳到了不算很遠的雒城。

軍事行軍距離不等於信使急遞的速度,蜀中平地道路完善,又不是雨季,各處信息交流極快。

雒城,一個艱難的選擇擺在張鬆、王商與雒城守將張任麵前。

到底是聚兵抵抗,打出一個投降的價值,還是緊跟著投降?

慢人一步,現在投降隻能任人宰割。

最關鍵的是,梁王國已經建立,他們受領過關鍵職務;現在直接乞降,違背了士人忠君的美德操守,今後難免抬不起頭來。

可死守的話,梁王劉璋都往魚腹城跑了,成都又被劉瑁掌控。

就怕舉兵死守抵抗時,各方本地豪強坐觀成敗。

猶豫不下,這時候黃權站出來表態:“益州千裡沃土士民殷富,大司馬麾下多是虎狼之師。若不早降,益州難免糜爛。如此,我等皆是鄉梓罪人,還談什麼名節操守?”

張任站在邊上不言語,打不打他說了不算,他隻對駐軍有一些影響力。

想要拉外部援兵,隻能靠張鬆、王商這些蜀中大姓。

何況梁王劉璋棄城出逃,雒城守軍的戰意實在是經不起研究和考驗。

張任低著頭,王商、張鬆也是心緒沉重。

家業那麼豐厚,若這麼打沒了,豈不是便宜了其他蜀中大姓、豪強?

大司馬這樣的外人,又能占走多少?

真正的競爭對手,世世代代的競爭對手,始終生活在他們的左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