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張白紙好作畫”的理論來說,改寫第二部電影裡的詹姆斯?莫裡亞蒂,比第一部電影的布萊克?伍德要難得多。不過在林?筆下,這種情況並未發生。
既然布萊克?伍德製造的政治醜聞被掩蓋,那麼麵對莫裡亞蒂製造的外交醜聞就繼續照方抓藥好了。
大英帝國身為十九世紀末的世界霸主,要維持世界既有秩序,要維持與盟友、對手間表麵的和平,自然需要麥考夫?福爾摩斯先生這等識大體、顧大局,而且手腕高超、長袖善舞的俊傑襄助。
遮掩真相這種事,麥考夫也算駕輕就熟了不是?
對林?來說,有一個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柯南?道爾爵士對莫裡亞蒂的角色塑造其實著墨不多;看原著小說的文字,本身就帶著點“欲言又止”或“點到即止”的味道。
要是把這種行文方式解釋成“受到權力者施壓而隱瞞大部分事實,不得不遮遮掩掩地講故事”,完全說得過去。
於是,當看到福爾摩斯和莫裡亞蒂肢體交纏著一起摔下瀑布時,林?拿起鵝毛筆,照著先前的思路一揮而就。
全部文字寫定停筆的同時,果然一舉排除了主要邏輯矛盾,讓這個經曆過雙重改編的故事順利融入大世界。
相較於神明故事的改寫來說,人類故事的改寫在難點上有所差異。神明的故事融合,難點在神明本身;人類的故事融合,難點在故事邏輯。
虛幻維度的許多神明有能力看穿世界真相,當世界融合的時候,一旦改寫內容不合心意,?們完全有能力拒絕接受。這種時候,要麼武力鎮壓、要麼互相妥協。這也是為什麼不同版本的同一個神明,隻能用神格分身、神念這樣的概念加以融合。
人類卻不一樣;再聰明的人――比如福爾摩斯兄弟――也不可能看穿世界真相;改寫的時候,隻要把故事邏輯捋順了,完全可以把兩個不同版本的人融合在一起,變成一個人。
其實,要是遇到實在無法捋順邏輯的人類故事,大可以選擇其中知名度、影響力較小的故事世界直接舍棄掉;看不透世界真相的人類又不可能提出抗議。過去的執筆人就是這麼做的;想想看,《基督山伯爵》改編、翻拍的版本也不少,還不是順順利利融合進大世界了?
隻不過這一次屬於諸神係有意考驗,讓林?無法采取“舍棄”的方式,必須硬著頭皮把世界觀邏輯嚴重衝突的故事全部融合進來。要是按過去的方式,融合福爾摩斯的故事也不算多大難題。
確認這方電影世界融合完成,新的傳送門在林?身邊打開;門的對麵不再是十九世紀粗獷、臟汙的工業城市,而是二十一世紀的歐洲金融中心,也是日不落帝國最後一抹餘暉所在。
一步跨過,恍若隔世。
依然是倫敦這座城市,空中已經不見曾經的陰霾;昏暗、粗糲、陰沉的印象,迅速被五光十色、霓虹彩照所替代。看著滿大街的智能手機,林?恍惚有一種重回前世的錯覺,但很快就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