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文與武(1 / 2)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5964 字 3個月前

萬歲之聲,山呼海嘯不斷。

雨棚中,一眾老頭腦瓜嗡嗡的,著實是被當下這一幕嚇到了。

魯家家主顫聲道,「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燕王寥寥數語,極儘撥弄人心之能……」

震澤樓裡的縉紳地主們同樣有些頭昏腦脹,心中隱隱還有些恐懼。

「他…他到底要乾什麼?」

「原來,祭祀天地隻不過是個幌子,其實圖謀的卻是萬眾歸心,燕王真是好心機。」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也不過如此爾。」

「本以為,這場祭祀隻是一出雜劇,還等著看他如何收場,卻沒想到,他虛晃一槍……」

「居然要供奉祭祀一幫子武夫赤佬和販夫走卒!?他這是要翻天啊!?」

「以文製武乃是祖宗家法,燕王卻如此拔高武人名節,他這是真的瘋了!」

「呃……燕王口中可沒有區分文武啊。」

「嗬嗬,我看啊,這位殿下可是走得有些遠了,萬歲?他可還沒坐上那個位子呢!」

「他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且看他能得意多久,即便官家容他,朝中諸公還能容他?」

大宋雖然重視商業,說到底也還是個農耕文明,所以在王朝中處於主導地位的依然地主階層,樓中這些人便是這個階層的縮影。

在不影響利益的情況下,他們並不在乎誰會成為皇帝,管你是趙四還是趙六。

隻是趙孟啟似乎對他們並不友好,而且以往的言行也顯露出好武之心,今日更是給予了武人十分崇高的榮譽,這就讓他們很是不安了。

大宋的重文輕武政策,在後世為許多人詬病,不齒於宋人的柔懦,稱宋為「慫」,為「送」。

但凡事皆有因,仔細看看宋代之前是什麼世道,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重文輕武了。

自古以來,新朝皆以前朝為殷鑒,故而始皇戒於春秋戰國之亂世,施集權,行郡縣,而漢高祖懲秦孤立之敗,又分封子弟為諸侯。

宋以前是什麼?

唐朝,武功赫赫,疆域寬廣,威加四海,萬邦來朝,聽起來就很提氣,很痛快。

可正是由於缺乏對武人的製約,因此立國才一百三十年後,便開始藩鎮割據,天下陷入戰亂,動蕩不安長達兩百年。

安史之亂,吐蕃之亂,涇原兵變,黃巢之亂,五代十國,軍閥混戰。

隨便翻翻這段時間的史書,儘是聳人聽聞的人間慘劇。

正常規則全都破碎,隻為力者尊,兵強馬壯者可為天子,皇帝換得比走馬燈還快。

武夫當國,文人儒士淪為婢妾奴仆,風骨儘失,命如草芥,朝不保夕。

普通百姓更是不幸,欲做太平犬而不得,隻能成為兩腳羊,充作軍糧軍餉。

而武人也終日刀頭舔血,其中大多數也未必是有野心,隻是你不殺人,人便殺你,許多事其實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經曆過這種空前混亂,日月無光的黑暗時代,好不容易才走出來,那重文輕武就成了整個社會各階層的集體願望。

當時的趙大,也是兵變上位,看過那麼多國破家亡的同行前輩們,心裡麵怎麼可能不害怕。

要說,他的杯酒釋兵權並沒有錯,不管對趙氏皇族還是天下百姓,這都是個正確的選擇。

從趙大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意思絕對不是要用文人壓過武人,削減尚武精神,他是認為武人隻能管兵,絕不能乾政,想要建立一個文武各施其職的平衡政府。

後世的絕大多數強國,其實都是按照這一思想來處理文武關係的。

趙大隻是不讓武將染指中央權力,他本身就

是武將出身,怎麼會不懂武力的重要性呢,因此他對於守邊大將依舊給與足夠的權力和信任,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

隻可惜,趙大暴斃,接任的趙二是個文人,也沒趙大看得遠,又經過高梁河一敗,暴露了他軍事才能上的不足,武功不足以壓製那些宿將,皇位有些坐不住了。

於是,趙二從此大肆提高文人待遇,幫助他來壓製武人,極力打消整個國家的尚武精神,雖然是帶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發展,文化經濟騰飛,但同時也為北宋後來外戰弱勢埋下了禍根,空有無比強大的軍事儲備,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