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橫山島回到府城,趙孟啟與兩個老臣又長談了許久。
之後,馬光祖繼續前往建康府赴任,吳潛也重新投入到繁忙的政務中。
趙孟啟也搬出府衙,帶著幾個小娘子住進了滄浪園中。
不過他自己卻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南大營裡,過起了軍旅生活。
花了半個月時間,三萬新兵總算招滿了,其中有十分之一都是正經讀書人,三分之一識得一千字以上。
其他大多數都認得一些字,那種完全文盲,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倒是不多,也就千把人。
既是趙孟啟把識字作為募兵重要條件,也得益於宋朝在普及教育方麵的成果,尤其是江南富裕地區,隻要條件允許都會讓自家子弟讀幾年蒙學。
要是有讀書天賦,那就勒緊褲腰帶,咬牙試著再培養幾年,萬一真是個讀書種子,將來考上進士,整個家族都可能因此跨越階層,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即便不是讀書那塊料,識得一些字,對謀生也是有幫助的。
考慮到新兵的體質差異,因此前一個月都隻是隊列訓練和軍規教育,然後才會開展體能訓練和戰術訓練。
這些新兵都是身體健康的年青人,在嚴格而艱苦的訓練下,隻要營養跟得上,不用多久就能達到軍人的體質要求。
因此趙孟啟在軍隊夥食上是下了血本,平均一天就要支出一千來貫。
不僅米飯管夠,還頓頓都有肉食,雖然大部分都是水產,但對於許多新兵來說,已經是年節水準了。
軍中的訓練確實苦,比他們大多數人預想都要苦,不是沒有人想過退出的念頭,可其他不說,就衝著這麼好的夥食,他們自己就把念頭掐滅了。
憑空多出這麼大的食材需求,導致姑蘇周邊的肉蛋禽魚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在商機的刺激下,不止許多農家提高了養殖量,甚至有商人仕紳開始嘗試規模化養殖場。
就比如曾經在「糧戰」後損失近半家產的朱圭,因為猶豫不決,錯失了買股票的良機,現在乾脆找皇家銀行貸了五萬貫,辦起一個養豬場,聲言要養滿一萬頭豬。
這年頭的豬,可不比後世三五個月就能出欄,最少都要一兩年才能長成,而且想湊齊這麼多豬崽恐怕都不容易。
趙孟啟聽了之後,倒是樂見其成,還專門召見了朱圭,和他簽了供應協議,給予免稅扶持,還讓平江府學新成立的農科與他的豬場合作,開設規模化養殖的研究課題。
如此一來,平江府的養殖熱潮更加高漲。
另外除了軍器之外,軍中物資基本上都采取市場化供應,和太湖工程一樣,向民間發布招標,公開采購。
在各種政策和因素的刺激支持下,又有皇家銀行海量的貨幣支持,平江府的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說是日新月異一點都不誇張。
許多因為經界遭受了利益損失的地主,在發現了新的財富路徑後,心中的不滿也日漸緩和了下來,而剩下的經界工作,也越發順利起來。
一切欣欣向榮,又不用為政事操心,趙孟啟得以全身心投入新軍建設中。
他到了軍中,那剛任命為燕王府勾管文字機宜的周密和王沂孫兩人,自然也得跟著入營。
「來都來了,順便一起參加軍訓吧。」
燕王一句話,就把兩個大才子丟進了熔爐裡,煎炒烹炸……
東衛軍中的作訓服,都是趙孟啟仿著後世的樣式設計的,在此時人看來就是奇裝異服,尤其是讀書人,事關禮儀,因此對衣冠之事尤其看重。
當趙孟啟要求周密和王沂孫換上的時候,遭到二人的強烈反對。
「祖宗衣
冠,豈可輕改?」
趙孟啟翻了個白眼,「照你們這麼說,咱們現在應該披羽毛,穿獸皮。」
「衣冠是禮儀的體現,是華夏文明的象征,這沒錯,若是被異族強製更改,那自然是文明的淪喪,但世事都是處在不斷發展中的,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應性的變革,才是正確的處事態度。」
「一味的抱殘守缺,隻會束縛住自己前進的腳步,所謂不進則退,你的敵人就會趁此機會趕上你,超過你,甚至滅亡你!」
「落後就要挨打,大宋已經被異族揍了幾百年,如今都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若是再不變革求進,那不用多久就會被異族征服。」
「到時候,異族把刀架在你脖子上,說一句「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強製所有人剃發易服,你再和他說什麼祖宗衣冠,會有用麼?!」
這句「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聽入耳中,讓二人不寒而栗。
趙孟啟表麵上說的是衣冠,實際上說的是製度和觀念。
「胡服騎射的道理你們也知道,這軍服雖然沒有寬袍長袖儒雅,但卻利於作戰訓練,能使軍隊強大,為何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