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啟拿出一本冊子,遞給丘嶽,
“丘老,這是我草擬的辦學章程,比較粗陋,你帶回去看看,順便查缺補漏,完善一下。”
“章程?”丘嶽好奇地接過冊子,發現封麵居然無字,連忙翻到另一麵,
“原來也是采用新書式啊。”他在東衛軍中見過橫寫的新版書冊,也明白其中的優點。
打開翻看了幾頁,有些驚訝,
“殿下,您這是要把宗學辦成武學麼?”
“嗯,也不全是,我準備將新宗學正式改名為皇家軍校,分成小學部及大學部。”趙孟啟坦直解釋道,
“原則上來說,所有宗室子弟到了六歲就必須入學,先是五年基礎課,與普通蒙學差不多,不過會逐漸采用新編教材,而且著重加強算學教育。”
“然後則是四年公共課,在基礎課外,開設選修課程,教授軍、政、工、農、商、醫等初級知識,結業時可根據自身意願報考各個專科。”
“軍是本校大學部,政是國子監,工是天工院,農商醫等是平江大學所設各個學院,若是考不上更高級學院,則必須強製服兵役三年,然後愛乾嘛乾嘛。”
“眼下十五歲以上的,入學後先進東衛軍中,軍訓一年,給予一次報考其他學院的機會,不被錄取的,繼續服兵役三年。”
“已經過了二十歲的宗室,就不在這次學製範疇了,他們可以按以前的規矩,在舊宗學混日子也好,參加科舉也罷,自願報考各學院的也歡迎。”從這裡看來,趙孟啟並沒有把宗室子弟的前途鎖死,畢竟有些人確實不適合從軍,或者在其他方麵有天賦。
“另外,我還打算推動朝廷將蔭官製度與新學掛鉤,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沒有新學學曆或兵役資曆,將不予授官!”這話一出,滿堂皆驚,真要是這樣做,影響可就大了,說不定就會遭到舉朝反對。
蔭官製度的受益人,可都是高品階的大臣,或者皇親國戚之類,把他們都得罪了,恐怕十個趙官家也護不住趙孟啟了。
“殿下!此事萬萬不可!”
“殿下啊,在朝堂方麵,眼下是宜靜不宜動啊。”
“蔭官之製關係重大,即便要改善,也當徐徐圖之。”
“慎重啊,殿下!”一片勸諫聲中,趙孟啟摸了摸鼻子,歎氣道,
“好吧,此事且擱置,暫時就讓小學部招收自願入學的官宦和軍將子弟吧。”這樣一來,除了靠攏燕王一係的,估計沒多少官將會把子弟送來了。
不過目前關係不大,畢竟趙孟啟還為工人子弟建了十多所蒙學,現在就有五千多學生,將來也能為各個學院提供生源。
五年十年後,這些學生就是趙孟啟最鐵杆的嫡係力量。
“殿下,這大學部好像和武學也有很大不同啊。”繼續翻著章程的丘嶽又發現了問題。
其實宋代武學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比較完善的製度體係,分為地方和中央兩級,對學生的入學條件和修業內容、年限等有嚴格的要求。
學習內容除了步騎射武藝、戰陣指揮、各種軍事技術之外,還有曆代用兵成敗,以及‘忠君愛國’教育。
此外,武學將《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黃石公三略》《薑太公六韜》《唐李問對》稱為《武經七書》,以此當做理論教材,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並且具有靈活運用的能力。
教學內容算是完備了,不過教師卻是由所謂知兵文官或者武舉高選人擔任,缺乏實戰經驗,教出來的難免都是花架子。
趙孟啟想要的可不是花架子,教學內容當然講究實用性。
“大學部實際上就是東衛軍官進修部,通過軍中訓練,他們已經掌握了基礎內容,到軍校後,主要是學習戰略戰術的運用,除了兵書理論外,還需要戰史戰例分析,吸取實戰經驗等,宗旨就是一切從實戰需求出發,學以致用。”
“因此,我將在全國各軍中抽調優秀軍官來當他們的老師,在這方麵,還要多多拜托丘老的,您領軍這麼多年,哪些人有真本事肯定心中有數,也隻有您到時候能鎮得住這些軍中悍將。”把各軍的優秀中級軍官調到手下,至於將來還不還回去,怎麼還回去,那就要看趙孟啟的心情了。
丘嶽似乎看出了趙孟啟的心思,啞然失笑,
“真有本事的,人家哪有那麼容易放人。”
“其實不難,丘老您把人選出來,然後讓兵部以嘉獎的名義,就說官家要親自授獎,下令讓他們到臨安來不就行了,至於父皇那裡,我會想辦法的。”趙孟啟打算玩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此計雖然有些不厚道,但也可行。”丘嶽略有調侃,又問道,
“殿下打算借調多少官佐?”
“也不要太多,有個五六百就成了。”這還不多!?東衛中排長以上的軍官都沒五百……哪裡用得了這麼多教官?
丘嶽揪著胡須,
“老臣以為,有三百人就夠了,如此也不會太影響軍隊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