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啟躬身領命,「如此,兒臣義不容辭,必定掃清匪患,還東南以清平!」
見燕王接下差使,許多大臣放下了心。
「很好!我趙家兒郎就該有這種當仁不讓的豪情!」
趙官家很是高興地讚揚了一句,隨即臉上露出一絲難為情,「就是朝廷如今有難處,抽調不出多少可用之兵……」
「沒兵!?那怎麼平叛,難道指望我孤身能當百萬師,一劍退敵三千裡?」
趙孟啟哭笑不得,扭頭環視著殿內的群臣,「偌大一個朝廷,都湊不出一點兵力?」
不少大臣們紛紛左顧右盼,甚至乾脆低頭,躲閃燕王的目光。
董槐訕然,「也不是完全沒有,隻是如今情勢不明,臨安兵馬不可輕動,沿邊又需防禦蒙古,一時間挪騰不過來。」
聞言,趙孟啟很是無語,再平坦的胸口,隻要用心擠擠,也是能有溝的。
雖說眼下局勢有些緊張,可多想想辦法,三五千精兵總是能湊出來吧?
不用多想,肯定是有人扯後腿,不願意給自己能打的兵。
趙孟啟微微一聳肩,「那到底能湊出多少?」
趙官家倒是沒想著坑兒子,認真想了想後咬咬牙道,「方才大家點選了一千多,這實在太少了,殿前司的策選鋒馬步兩軍還算有些底子,差不多有三千人,也給你帶走吧。」
隨後程元鳳接口道,「再從安吉州平江嘉興紹興等地調些弓手土軍,又能湊一千,還有留駐在平江的馬行司右軍的五千五百人,這也有一萬多了,到了福建,總還能在當地拚湊一些,再把流求的三千左翼軍撤回來,算是足夠平叛所用了。」
此時一般每個縣都有一百左右的弓手,相當於是武裝警察,然後一些比較重要的地方會設置巡檢,每寨差不多有兩百土軍。
這些並不是正規軍,且不說能不能打,就是裝備什麼的也很簡陋,能有一點紙甲都算豪華了。
至於什麼策選鋒馬步軍,其實原本就缺馬,後來趙孟啟搞馬車,把許多軍馬弄到市場上,如今是徹底淪為步軍了。
不過其兵源都是從邊軍中陸續選來的,因此在臨安駐軍中,算是比較有戰鬥力的,是防守臨安的重要力量。
老趙能把這種看家部隊給趙孟啟,絕對是個好爸爸。
而馬行司右軍,就是曹烈所部,兵是有五千五滿員,原本也有一千來匹馬,卻沒逃過趙孟啟的毒手,隻剩了三百匹。
歸趙孟啟轄製後,留在平江府駐防,後勤方麵更加充沛,訓練也加強了許多,戰鬥力應該有所提升。
若是一般的暴亂造反,有這些兵力確實足夠了,但趙孟啟深知這次不一般,是一潭深不見底的臭水,真要這麼去了,多半是要被淹死的下場。
趙孟啟盤算了一下,然後搖搖頭,「還是算了吧,流求那邊剛站住腳,撤回左翼軍那就前功儘棄了,而殿前司的兵,還是留在臨安吧,這樣大家也能安心一點,其他雜七雜八的,臨時聚攏起來,比烏合之眾也好不到哪去,乾脆也不要了。」
趙官家愕然不已,「都不要?你這意思是,隻帶馬行司右軍?你可彆胡鬨,雖然還不知道亂賊具體有多少兵力,但從情勢來推測,幾萬十幾萬都有可能。」
老趙並不是真的認為兒子能打仗,隻不過眼下需要一個能大限度集中事權的統帥,趙孟啟是唯一能讓老趙放心的人選而已。
真正的指揮作戰,還是要靠陳韡等官將來,趙孟啟隻要掌總,聽取合適的建議發布命令就成,就和當皇帝一樣「簡單」。
以老趙對兒子的了解,肯定不擔心他缺乏這方麵的能力,可萬萬不相信他有憑借五千兵力就能平一路之叛的本事
。
但是還沒等趙孟啟解釋,一些大臣就連忙讚頌了起來。
馬天驥似乎很激動,「燕王殿下果具絕世名將之姿,古有冠軍侯八百騎追亡逐北,今將有燕王五千兵平大亂,真乃我朝之幸也!」
陳大方滿是欽佩,「殿下膽識過人,定然是看出反賊乃虛張聲勢,因此隻需五千兵馬就能將他們掃平。」
有人附和,「是極是極,這賊勢暴漲之速實在反常,確實很可能隻是故意製造的假象……」.z.br>
「兵貴精不貴多,燕王殿下成竹在胸,定可馬到功成!」
「我等預祝殿下凱旋歸來……」
娘希匹,這分明是想捧殺殿下!
燕王一係官員立馬察覺這幫人沒安好心,錢燾立刻朗聲喝道,「兵者,國之大事!豈可輕拋浪擲!?何況殿下乃國本,區區五千兵馬,便是護衛其安全尚且不夠,何談平賊!?」
趙與訔也站出來,「殿下出鎮地方已經是不得已而為之了,若無足夠安全保證,臣伏請陛下收回由燕王領兵之意!」
王爚沉著臉,「臣以為,沿江製置司統兵總計二十萬,抽出一萬精兵其實不難……」
「不難!?」馬天驥迫不及待地反駁起來,「你身為兵部侍郎,應該明白賬麵兵力是做不得數的,二十萬裡麵,可戰之軍恐怕連一半都沒有,沿江製司防區那麼長,這要是抽出一萬,防禦必將出現漏洞。」
陳大方也幫腔道,「蒙古騎兵一向來去如風,都不知有多少次飲馬長江了,若蒙古人偵知沿江製置司的布防有失,也如當年金兀術一般長驅直入,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