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因為百姓潛意識已經把官兵放在敵對麵了,他們恐懼的越多,就說明這種立場越是極端分明。
“鄉親們,這沒什麼好怕的!”
就在百姓們惶惶喧囂的時候,督衛兵猛地一敲桌子,這響聲讓現場頓時一靜,村民們齊齊看過去,就看到督衛兵自信和沉穩的臉。
“你們的田是我黃巾分下去的,那今天不管是誰來了,都拿不回去!
就算官兵來了,那也是我黃巾先頂上去,隻要黃巾還剩下一個人,這漁陽的天就變不了!”
這聲音渾厚有力擲地有聲,天然的就讓百姓們多了幾分信服,那種發自內心自信的姿態,並不是可以裝模作樣的。
督衛兵與教主最是親近,他們的思想也是被感染最深刻的一群人。
當他們的覺悟足夠了之後,自然而然就會變得堅定堅決,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更知道自己要帶著百姓做什麼。
“漁陽是咱們的家園,要想守住這裡,我們的行動要比官兵更快,雖然如今尚在春耕,但是我們也必須同時準備戰爭。”
督衛兵看了一眾眼巴巴的村民們,神色漸漸嚴肅起來:“這關乎到咱們所有人的命運,隻有打跑了官兵,咱們才能繼續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生存!”
當督衛兵話音落下的時候,村民們無不是感受到一股肅然和凝重的氣氛,那是戰爭的氣息。
小民們並不喜歡戰爭,甚至是恐懼戰爭,因為每當戰爭的時候,也是他們最為悲慘的時候。
但為了守護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為了守護自己剛剛有點奔頭的日子,或許他們也隻能放下鋤頭了。
有滿臉溝壑的老人站起來,轉頭看了一眼遠方黑乎乎的遠方。
雖然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但是他知道,那裡是大片還沒完成春耕的農田,這時候去準備戰爭,勢必要影響到這次春耕,這一年的收成隻怕也要少了許多。
對農民來說,種田就是天大的事,這讓他難受的喘不過氣。
即便如此,他還是把手裡的鋤頭丟在地上,然後轉過頭看向其他村民。
“娃兒們,俺活了大半輩子都是給彆人耕田,直到義師來了之後,才終於有了自己的地!
但,現在這地俺不耕了,等什麼時候打跑了官兵,俺再回來種。
今天俺們不幫著黃巾一起打仗,這田種的再多也不是咱們自己的,隻有把官兵全部打跑了,咱們才能安穩過活,我這把老骨頭,就算丟在戰場上,那也願意!”
會場一片寂靜,或許是氣氛感染,或許是村民們想明白了,他們一個個的跟著站了起來,也是不約而同丟了手裡的鋤頭。
根本無需說話,他們的態度清晰明了。
督衛兵心中震動,他預料戰爭動員不會太難,但村民的擁護程度,還是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隻不過,村民的心是好的,但黃巾卻不會真的完全置春耕於不顧。
他記得教主的要求是儘可能減少影響春耕的情況下,從各個屯和什征調少量民力就行。
不論是什麼時代,種田始終是這片土地上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