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離彆(2 / 2)

今夜不僅女兒要收拾行囊,自己一樣也要準備,天下大勢之下,個人的力量根本無從逆轉,自己隻能與大漢朝廷一起被董卓裹挾著往長安而去。

要收拾的東西其實也沒多少,最重要的就是一些書籍,作為以經學書法見長的名士,不管去哪兒,都少不了要鑽研學問。

本想著不帶太多書,但隨便一收拾,不知不覺就塞滿了幾個大木箱子。

蔡邕無奈的搖了搖頭,相比之下,好像還是《自然經》這種紙質書更加方便,雖然保存時間不比竹簡,但可以記載更多文字,而且更加便攜。

從這線裝書籍的質地來看,幽州那些黃巾應該已經十分普遍用這種紙質書了。

光是把這書摸在手裡,蔡邕都有一種特彆的感覺,這紙質書似乎帶著一種新興事物的生命力,而竹簡反而感覺有種陳舊落後的感覺。

認真想了一下,他覺得這種感覺並不奇怪,若是把這本書裡的文字篆刻到竹簡上,沒有個七八卷根本就塞不下內容,更不要說書籍可以印刷,成書效率不知高出幾何。

新興事物與老舊事物的優劣,一目了然。

並沒有什麼猶豫,蔡邕最後就把這本《自然經》塞進了懷裡。

這玩意兒他越是研究越是有意思,不論是那新穎的自然學方法論,還是自然教思想教義,都讓他大感驚奇,這也是董卓明明已經忘了這茬,但他依然還在研究這本經文的原因。

而且據他與朝中其他學者接觸來看,私下研究這個的並不止自己而已。

至少拋開自然教那對士族極不友好的教義來看,經文之中對於世界的認識對真正的學者就很是吸引,更不要說如今自然學方法論已經有所建樹,如微觀世界之論不知道讓多少學者渴求一觀,蔡邕也並不例外。

與此同時,蔡邕心裡也盤算著等到局勢穩定一些,也向朝廷上奏學習黃巾之法推行這種紙質書籍。

不管自己是不是董卓提攜而來,自己終究都是大漢臣子,能做些事情也是好的。

時間一到了第二日,就看到蔡琰一邊流淚,一邊與父親告彆,最後依依不舍的坐上了馬車,在這動蕩的時局一路往東而去。

而蔡邕則是帶著侍從與行李往皇宮而去。

一路所見,蔡邕隻看到洛陽城已經完全亂了套,董卓的西涼鐵騎在城中肆意踐踏百姓搶掠財物,到處也都能看到滾滾烈火,四處都是百姓淒慘的哭聲。

如此景象宛如末日,蔡邕不忍多看,雖然有心阻攔,但是最終還是化作歎息,他知道自己什麼都做不了。

然而,這還不是災難的結束,對百姓而言,後麵還有更多的折磨。

董卓遷都並不隻是遷個朝廷那麼簡單,洛陽西去沿途所有百姓都要被董卓所裹挾遷移,而在這個時代進行這樣百萬人口規模的大遷移,結果隻會是一場巨大的浩劫。

百姓的家產早就被董卓呂布搶掠的乾乾淨淨,這路途之中不知道多少人餓死累死,若真是有人跟不上隊伍,也會被西涼鐵騎毫不猶豫的斬殺,如此一路走去幾乎滿路屍體,可謂慘絕人寰。

整個洛陽以及周邊鄉縣更被董卓大火焚燒,隻剩下一片狼藉。

對董卓來說,關中涼州才是自己真正的老家,洛陽就算化成一片焦土他也完全不會心疼,做最壞的打算就算戰敗了,也不會便宜聯軍任何東西。

不過讓董卓沒想到的是,聯軍雖然聲勢浩大,但遠遠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能打。

聯軍看似齊心合力,實則各懷鬼胎,各路諸侯畏懼董卓實力,皆不願做先遣軍,初戰不利之後便各自退縮。

酸棗一路聯軍唯曹操一片忠心主動求戰,與鮑信張邈合力西進,但最終卻被董卓手下大將徐榮埋伏大敗而歸,曹操自己也差點就此身死,幸有曹洪在危難之中獻馬才讓他逃過一劫。

此一戰之後,曹操心灰意冷,隻能引兵撤回屯駐。

而其他兩路聯軍也同樣戰果不佳,不論是袁紹一路,還是袁術孫堅一路,皆是大敗而歸,整個大戰場聯軍完全沒有討得任何便宜,儼然就是董卓一人力壓群雄的場麵。

討董之事就在這個階段告一段落,聯軍人心散落的特性暴露無疑。

隻不過對於黃巾而言,在聯軍與董卓打的如火如荼之時,他們卻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機遇,天下諸侯都被董卓所壓製,那黃巾也就能無所顧忌的向外發展。

剛剛掃平玄菟樂浪,並且與扶餘高句麗締結條約穩定後方的黃巾,也開始把目光瞄向了幽州最後的一片地方。

“此番出戰,本座要徹底拿下幽州,為我教事業奠定基礎!”

戰前會議上,許辰作為教主,在開場的第一句話,就給所有人都定下了基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