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漢子雖然說話稍顯粗俗,但性情淳樸,並沒有什麼惡意。
蔡文姬連忙接過,便道:“這魚當有幾錢,我這就去拿。”
老漢卻不以為意的擺擺手:“說這作甚,鄉裡鄉親的自然是相互照顧些,官府把你們安置來咱村,往後你們便是咱的鄉親,不必這麼生分。”
蔡文姬聞言,便默默點頭,隻能把這份心意記在心裡。
接過魚之後,蔡文姬便連聲道謝,原以為就沒有其他事了,卻見老漢搓著手嗬嗬笑了起來,似乎沒有離開的意思。
蔡文姬便不急著回屋,就這麼笑著等待老漢說事。
“老漢還有一事,或許姑娘可以幫我。”老漢憨厚的笑著。
蔡文姬應道:“不知道有什麼可以幫您的,老伯儘管直說就是。”
老漢試探的問道:“俺此前聽蔡伯說過,兩位姑娘以前都是世家女子來著,如此想來,也該是識得字吧?”
蔡文姬一聽,就明白大概是需要自己幫什麼忙了,便點了點頭。
老漢笑的更開心了,果然就拿出一份東西來,然後塞到蔡文姬的手裡。
“俺家大兒從縣裡帶回來這叫報紙的玩意兒,給俺念沒多久,就被村長拉去訓練,一時半會兒還回不來,俺這聽到一半抓心撓肝的又不識字,尋思讓你這姑娘給俺念念。”
“報紙?”
蔡文姬聞言,疑惑的看了一眼手裡的東西,就看到寫著《玄夏月報》幾個大字。
這種東西,她還是第一次見到,畢竟以前大漢常用的文字載體還是竹簡,沒法發展類似的東西,而在玄夏紙張的生產已經十分成熟,如此才能具備辦報的條件。
報紙上的字躍入眼簾,依然是以前看到的《自然經》那種簡易字體,對蔡文姬來說閱讀還是沒有什麼困難的。
好奇的翻了翻之後,她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份什麼東西了,頓時就來了興趣。
這種集合各地信息刊登發行的東西,在這個車馬遙遠信息閉塞的時代,有多麼吸引人根本不言而喻,隻要是能識字的人,幾乎沒有辦法抗拒這種東西。
老漢見蔡文姬一翻起來就是好一會兒不吭聲,便道:“姑娘能認得不?”
蔡文姬這才回過神,點了點頭道:“能念。”
隨後蔡文姬就邀老漢進了小院,幾人搬出椅子在外麵閒坐,蔡文姬清了清嗓子,便照著報紙念了起來,就連蔡貞姬也是好奇抱著娃娃在一邊旁聽。
這報紙頭版的第一件事,正好也是兩姐妹親身經曆的事情,草原的最後決戰,就是在她們的見證之下結束的。
不過她們作為俘虜和難民,一直都沒有弄明白所謂朝貢聯盟是個什麼存在,如今經文章詳細介紹一番,她們才明白聯盟是怎麼來的,草原的戰爭又是怎麼回事。
隻是開頭的這篇文章,就足以讓兩姐妹吃驚了,她們立刻感受到報紙的方便之處。
這對了解時事消息還有開拓見識太有幫助了,隻要識字,即便是身處於鄉野山村的偏僻之處,也能獲知外部的重要消息,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玄夏還真是處處都有出人意料的事物
念報紙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蔡文姬讀報的過程,由此她也知道了許多原本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玄夏處理內部的官員,這讓她能感受到一些玄夏的製度建設。
就連玄夏外部的天下大事,她也是從報紙上才能獲知,經過一番讀念,她才知道漢天子已經東歸洛陽,也才知道諸侯各自的反應。
當然,也是從報紙上,她才知道如今玄夏正在風行叫做《銀發女》的戲劇,通過新聞報導她大致知道了這戲劇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
以她的聰明才智當然明白,這樣的戲劇是在表達什麼,身為士族出身,她最終也隻能歎息一聲。
如此翻到報紙的最後,卻是一篇連載的話本,這個時代話本本身就是新鮮事物,這更加引起了蔡文姬的興趣,隻是當她看到這上麵的作者名字之後,卻一下愣住。
察覺到蔡文姬的反應,老漢疑惑出聲:“蔡姑娘這是怎麼了?”
“沒什麼.”蔡文姬聞言笑了笑,便繼續念了起來:“這是一篇叫做《梁祝》的話本,我隻是沒想到作者會是國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