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山,乃是道家七十二洞天福之一。
當年白陽真人曾經就在此山南麓的白陽崖學道修煉,山頂之上,更是罡風橫行,寒風儼然,有多年的積雪,尋常人上也上不得,唯有一些散仙方才能夠來此。
不過對於李玄清還有林若蘭來說卻是不值一提,那罡風並不能夠損傷他們半分,化作兩道遁光飛速就已到達了白陽崖前。
果真見到白陽崖上方的兩株奇樹中間則有一個大洞,就是當年白陽真人所學道的雨花洞。
李玄清帶著林若蘭走了進去,隻見到這洞分三層,最前麵的那一層石壁之上有先天三百六十五幅圖解,全都是熊經鳥伸,玄門正宗導引吐納之法,與李玄清當年所收獲的那一部鳧浴之法有相通之處,隻不過又融合了白陽真人內丹之學,更加玄妙了些。
“這白陽圖解總共有先天三百六十五幅,其實是按照周天三百六十五之數,正所謂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製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人體內有周天三百六十五個骨節,同時腧脈又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
“這白陽真人似乎是傳承了上古天醫之道,他這導引之術正好和人體生長息息相關,每修煉一幅圖解所代表的就是將一個穴位當中的真氣充盈,把這三百六十五幅圖解都修煉完後,正好循循漸進,真氣充盈全身,煉化出了玄門正宗之真炁,免去了其他龐雜,隻要能夠循序漸進的修煉,就能夠瓜熟蒂落。”
林若蘭細細一看,卻忍不住笑了一聲,對著李玄清說:“師尊怎麼看差了,這分明就是周天三百六十四個,並非是三百六十五個啊。”
李玄清聞言也是微微一笑,回答道:“想來這白陽真人也是調皮,害怕這圖解所托非人,又或者是刻意刁難,這最後一個圖解並非是記在石壁當中,而是如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後一日那般代表著一元複始,需要從頭再將這三百六十四幅圖全部再演練一遍,方才得到最後一幅。”
林若蘭聽到李玄清說明之後,眼中劃過一絲意外,如果不是有李玄清在一旁提醒的話,恐怕確實是發現不了這最後一幅圖的所在。
“而且這圖也並非是從頭練到底,這對應著三百六十五天當中的每一天,結合著各自氣候,若是從頭練到底,沒有順著天時氣利,反而是難以煉全,所以還需先對應好今日在這些圖解當中是哪一幅,再開始修煉才行。”
林若蘭也沒有想到,這幾幅看似簡單的導引圖解,裡麵竟然蘊含著這麼多的道道,當真若是稍有不慎,便難以煉全,也怪不得白陽真人能夠如此大方袒露在這裡,便是千百人當中偶然能夠觀看這圖解,也少有一二人能夠徹底煉全。
緊接著他又帶著林若蘭趕到了雨花洞的最裡麵位置處,隻見裡麵立著一塊高約兩丈,厚有三尺的石碑,上麵卻沒有半個文字,在整個山洞當中顯得有些許突兀。
李玄清隨即將手一張,指尖發出一道五色霞光,繞住了那一塊碩大石碑,那塊石碑上麵的禁製也立刻發動起來,發出一陣淡淡白光,與李玄清的五行真氣相互對抗。
直到最後,李玄清方才收回了自己的五行真炁,對一旁的林若蘭笑道:“這位白陽真人也真是費儘心思,為了防止外人能夠獲得他所藏的那一部針訣還有芒餌,將東西不但藏在了這一塊千斤石碑之下,更是設下了獨門禁製,非白陽真炁不能挪動此石碑,就連我用五行真氣也難以撼動。”
“等你先將這白陽圖解修煉完後,可運用真氣推動著石碑,裡麵藏著的一部白陽針訣是上古時期仙人用來祭煉針法所用,你手上的九龍神火針若是可以用此法祭煉,威力不亞於任何一道飛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