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以說得上是奇巧,但第一步要求在開光境用外物入體,就讓大部分人望而卻步。開光境隻能算初入大道之門,經脈五臟雖略有神異,但終究還是肉體凡胎,固本培元才是絕大多數修道人所采用的,按此經書行之,可以說險之又險。
而且修持之時要求一心多用,多處竅穴經脈配合運使引導,稍有不慎,經脈內氣衝撞,下場可想而知。
但張顯對此卻不以為意,他有玉珠可以推演,不斷試錯,完全克服了修煉過程中經脈同時運化的困難。最主要的是,這本道訣的修煉好處正是他目前所需的。
按道書上所言,以此修持的真氣內息,不僅更為凝實,而且根基也更加牢固,攻擊防禦也顯得可觀。
這功訣還附帶一些神通法術,配合之下,威力更顯得不凡。
那道人更是指出這道書還有後續,甚至能追溯到宗內三經五功。
這便是身處大派的優勢了,功法道訣都有完整傳承。
小宗出身甚至是散修,基本上就是有什麼就修持什麼,很多高境界的散修都所學甚雜,而且功法不一。
或者依靠大毅力大天資自己推演功法,這就導致難以發揮全部實力,甚至修持過程中出現意外。
至於另一本則名為《指玄上問》,主要是講述各種開光境各種注意事項,是一位名叫鴻笏上人的筆記感悟,內容翔實,行文簡練。
從李衝和指點推薦的兩本道書來看,他應該看出張顯已經步入開光境。張顯也並沒有遮遮掩掩,在上境大能眼中,沒有什麼是能夠遮掩住的,還不如坦坦蕩蕩。
對於這兩本道訣,張顯看完也甚是滿意,便揣入袖袋。
既然已經達到目的,他也就不在打算久呆,便抬步走出光門。
門上光華一閃,袖內那兩塊玉圭竟然飛離而出,然後靈光閃動間,竟然慢慢又複刻出兩塊一摸一樣的玉圭,原本兩塊則飛回房內,兩塊複刻品則漂浮不動。
張顯若有所思,原版留放在閣內,觀覽借閱者隻能帶走複製品,而且估計這複製品隻能使用一次。
閣樓外,那名老者依舊酣睡,甚至有微微鼾聲穿出。
張顯走出閣樓,對此也見怪不怪,拱手行禮道:“多謝上師,弟子告辭。”說完便拿起身份玉牌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