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他也並不想將其用在此處,功德的好處多多,除開門中‘三經五功’、十二大神通以及諸多真寶之外,其餘不論丹藥寶材或是修行心得,俱是可以用功德點數交換。
董真人走出亭閣,指了指張顯,搖了搖頭,笑道:“為師說的非是你此珠能助你修行,最主要的是那珠中靈火能助你煉丹。”
張顯微微一愣,接著眼中喜色流露,道:“如此,可以說是幫了我兩個大忙,此番人情可謂之不薄。”
雖說修士自身丹火嬰火也可用作煉丹,甚至更易掌控火候,有的丹師甚至圈養火屬妖族,借助其妖丹之火煉丹,但對於低階修士來講,借助火種才是主流,地火則是最為普遍的火種。
董真人笑道:“你既為我弟子,煉丹術萬萬不可落後於人,上次與你那本秘冊,隻有控火手法,具體煉製到底是要上手一試。”
張顯也正有此意,便欣然一禮,道:“全憑師尊做主。”
董真人微微頷首,袖袍一揮,一卷丹書飛至張顯麵前,道:“此中有三卷丹方,乃修行界最為常見的丹藥,九日為限,各煉一枚。”
張顯沉聲道:“弟子必不負師尊厚望。”
董真人點了點頭,看向崖下雲卷雲舒,道:“你且退下吧。”
張顯拜謝,收下丹方,便灑然下山。
丹鼎院,三陽島。此島乃是他回山複命後,董真人特地下賜與他,島嶼位於丹鼎院汨羅湖中,此湖常年雲遮霧掩,大小島嶼星羅棋布,院中長老便借其天時,擺設陣盤,聚集靈華,以作洞府。
三陽島麵積不大,僅有三座小山,但其中一座山峰貫通地脈,時時有地火湧出,稍以陣法牽引拘束,便能打造出一處地灶出來。
此時他已來到地火噴湧之處,炎炎灼灼,火雲漫卷,整個天地間都似乎充斥著躁動之意,隻感覺丹田內氣都要被點燃起來。
打開隔熱符陣,走至一旁放置鼎爐的平台,盤坐調息起來。
他身前的鼎爐,隻是最普通的一種。以生鐵鑄造,混入了些許黑鎢。然後在其上又繪了幾個符籙,勉勉強強可算是寶器之列。
張顯將幾種藥材取出均勻布好,手訣一掐,借助陣勢牽引出絲絲火力,便開始預熱爐鼎。
張顯閉上雙眼,腦中開始回想起丹書上記載的各種細節,借助神珠撐開那片空間,開始不斷推演試錯。
一個時辰後,他睜開雙眼,眼中精光四溢,他在神念中嘗試數次,終於摸索出各種關竅。
他此刻準備煉製的丹藥名為龍虎小還丹,用以開竅醒神,祛汙化濁,淨心化障,所費藥材不算名貴,院中庫存便能找尋出來,以九曲靈參為主藥,另以九種丹水佐之而成。
每一種藥材的藥性並非是單一,許多靈藥因部位不同、生長年限不同,都會導致其藥效不同,而每一種丹藥都僅僅隻是取靈藥的某一種藥性,甚至不同藥性需要特殊提煉手法,因此,煉製丹藥的第一步便是提煉藥材。
要想完美提煉藥材精華,靠的便是對火候的掌握,而掌握火候,便要看丹師的煉丹經驗、煉製手法乃至所用丹火、鼎爐等,據說煉製高階丹藥,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天劫。
因此,無論是哪位高階丹師,都是經曆千百次失敗,浪費無數藥材之後,才堆砌出來。每一位丹師,都被那些大宗世家,極力拉攏,當然,也隻有此等底蘊深厚之宗門,才能養得起高階丹師。
待麵前鼎爐通體通紅,張顯睜開雙眼,袖袍連揮,便將九味輔藥放入爐中。
若有其他丹師在此,必定震驚不已,一次性提煉九味藥材,哪怕隻是輔藥,也極大耗費心神,稍一分心出錯,諸多珍惜靈藥便會化作一攤廢渣。
九味輔藥剛一被投入爐中,洶湧熾焰在張顯操縱下便一擁而上,化作九道火龍分彆將其包裹煆燒,呲呲之聲隨之不斷響起傳出。
約莫一刻鐘左右,鼎內的九條火龍,突然身體一震,巨嘴一張,一團團的帶著極其濃鬱藥香的液體,不斷的從其中噴吐而出。
張顯眼中精光一閃,便有九隻瓷白小瓶飛起,將那九團液體分彆裝盛起來。
一舉一動,渾然天成,絲毫不像初學者,反而像是一位煉丹數年的宗師大家。
初步成功,他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按照《九轉控火法》上記述的印訣,慢慢平複起爐中熱力。
如此反複九次,就在爐中溫度被壓製到極低之時,張顯眼中精光一閃,將那九曲靈參投入爐中,接著便立刻放下對溫度的壓製。
熾焰滾滾,好似炎龍吐息,那九曲靈參須發一卷,隱隱間居然有嬰孩哭泣之聲傳出。
張顯麵目淡然,此非是說靈參已有神智,隻是其應激而發罷了,冷熱相煎,便是要逼出其藥性出來。
熾焰裹卷之下,不過半盞茶時間,靈參便溢出粒粒鮮紅液體,宛如一枚枚血色珍珠一般,圓潤飽滿。
血色珍珠提煉出來後,並非像那九味輔藥一般聚作一團,而是各自為政,不斷撞擊在鼎壁之上,每次撞擊,都會傳出一道道清脆的金鐵碰撞聲響。
張顯表情毫無變化,手中印訣一換,爐中火焰猛然暴漲而起,那些血珠便是猶如受驚一般的急速退縮,在火焰大規模的包圍下,諸多珠粒竟然慢慢凝作一團。
近兩個時辰的提煉,雜質終於是被剔除殆儘,那團液體不僅變得更加圓潤,而且其顏色也是變得透明,仔細看去,還能看見其中翻騰的氣泡。
將這團透明液體放置一旁,張顯深深吸了一口氣。所有藥材都已提煉完畢,接下來便是融合藥性了,這一步便是煉丹最後一步,稍有失誤,珍貴藥材俱是化作齏粉不說,甚至有炸爐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