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蚌宮上真演妙法 寶峒弟子逞威風 中(1 / 2)

道門煉真 烏龜之王 6169 字 6個月前

張顯抬眼看去,正前方已升起一塊巨大石台,其上正有三名道人端坐,居中一人闊麵大耳,手抱拂塵,麵容蒼老,左側之人則是坤道模樣打扮,二八年華,麵容清麗,不施粉黛,透著一股淡淡的出塵之氣。

剩下那人端坐客位,頭帶鐵如意冠,身著皂沿緋紅袍,望去年約四十許,麵容威嚴,神色淡漠,袍服與他人迥異,身後隨侍著幾名年輕弟子,想來便是寶峒宗門人。

手抱拂塵的老道,四下看有一眼,隨即拂塵一揮,幾名仆童便抬出一麵高約三丈、底座厚重的白玉照壁來。

三人對視一眼,起身向那照壁鄭重打了個道稽,齊聲道:“恭迎陸真人。”

話音一落,不待底下眾人反應,那白玉照壁便轟然一震,陣陣靈光衝天而起,隱約可見一道人身影逐漸顯現,其貌昳麗,其形俊秀,背騰玄氣,靈光繞身,岩岩若孤鬆之獨立,朗朗似明月之入懷。

眾弟子隻是瞧得幾眼,竟是一陣神搖心蕩,頓覺胸悶欲嘔,眼前發黑,不由得心中大駭,不敢再多看一眼,連忙起身俯拜道:“弟子恭迎陸真人。”

照壁之上的人影看了眼台上三人,微微抬手,溫聲道:“三位道友不必拘泥。”繼而轉頭看向頭帶鐵如意冠的中年男子,道:“陳長老,你我上次見麵,還是貴派掌門升殿之時吧?”

陳長老神色愈發恭敬,拱手答道:“有勞真人記掛。百載前,小道隨在掌門身側,有幸見過真人一麵,不曾想如今又得以麵見尊顏。”

他名喚陳可複,乃是寶峒宗三大主事長老之一,修道六百餘載,深得掌門信任,一身修為早已擠進結丹境中期,在寶峒宗內,是排名極為靠前話語分量極重之人。

輕輕一笑,陸真人目光下移,看向台下眾弟子,道:“今日由我來講傳道法,爾等可要細細聽之,不可稍有懈怠。”

眾弟子大喜不已,急忙高聲拜謝。台下靠前的幾名靈真境弟子,顯然是有些見識的,臉上激動之意也因此更甚,以往蚌宮講法,不過一二結丹境長老,如今竟有元嬰境真人蒞臨,實乃僥天之幸。

要知曉,諸多世家宗門,也不過才有一二位元嬰境修士支撐門麵,且都是坐鎮家族山門的底蘊,乃是太上老祖之輩的上真人,等閒不可得見。

若能得其看重,說不得便能一飛衝天,就此改命,哪怕隻是隨口指點一番,也能少走不少彎路,增加些許跨入上境的機會,實乃受用無窮。

張顯早早拜在董真人門下,自然不會像其他諸弟子那般激動難抑,不過心中卻另有思量,目光微閃,似是想到了什麼。

片刻後,眾弟子重新坐定,大殿之上回蕩著陸真人清朗之聲:

“學淺者聞道而不信,學疏者證道而不真。盲師妄引,指東作西,所謂世人好小術,不知道法深。眾弟子切記,修道之路,萬不可好高騖遠,一心隻求什麼神通道術,須知,隻求術而不學法,如箭射虛無,終究墜地,摶砂弄汞,到頭成空。”

台下弟子心中一凜,俱是拱手,高聲稱是。

陸真人頓了一頓,繼續道:“今日我來講道,非是說什麼戡破上境、鬥戰敗人之術,而是傳入定坐關、存想守穀之法。”

聽聞此言,眾人俱是不解。入定坐關之法,是修道之人最早修持接觸的,也是修真界最為常見的法門,不外乎通過呼吸導引,以達到心神空明、物我兩忘之境,從而便於修持玄功道法或者神通秘術。

此中法門,各宗各派俱有傳承且相差不大,非是什麼秘傳,很難說是什麼上乘法門。

儘管心頭疑惑,眾弟子卻絲毫不敢懈怠走神,神色愈發恭敬,俱是靜聲傾耳以聽。

鐘磬一敲,陸真人嘴唇翕動,一篇坐關入定之法便傳入眾人耳中。

張顯聽著那醇厚的聲音,隻覺一道口訣直入心頭,再在腦海中一一顯現出來。

這法訣篇幅不多,短短僅百餘字,大略一覽,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彆之處,相較於入門之時觀中上師傳下來的,彷佛沒有什麼大的差彆。

此法對於未得師傳不曾入道的散修來說,或可當作一門入道之法。但能立在此地聽講的,最起碼也是如汪珧那般,在下院已修持數載,根本不缺法門,實乃是如同雞肋一般。

稍作沉吟,張顯分出一絲神念,借助玉珠重新參習起來。不過片刻,張顯猛然睜開雙眼,原來剛才他修持此法時,識海中的那縷盤踞不動的暗黃之氣竟似有所動。

四載前,張顯前往大景皇宮,碰到欲奪他軀殼的降真宗棄徒黃化,他雖將此獠斬於劍下,但此人卻留下了一縷莫名之氣於他識海之中。這些年來,此氣一直蜷縮不動,好似已經消散一般,不曾想如今竟蠢蠢欲動起來。

冥冥中有所預感,若是他再繼續參悟修持,或許會有莫名之事發生,這非是說必然有壞事降臨,隻是靈性預警,此時發生此事必然不是最好時機。

稍作沉吟,張顯不再貿然修持,腦中卻在思索此事之源頭。右手把玩著袖中玉珠,觸感溫潤冰涼,莫非是此物作怪?畢竟此寶來曆莫測,也多次展現非凡之處。

也或許是這篇道訣有異,隻是這般想來,他更加不敢再做嘗試。

起眼打量起周圍眾人,見俱無異常,張顯再次瞌起雙眼,似乎重新陷入了入定之中。

小半時辰後,眾人接二連三的睜開雙眼,臉上俱露疑色,顯然此法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般神奇,開始猜測起自己是否有所遺漏或誤解。

講法完畢,陸真人也不欲久待,道:“今日講法已畢,眾弟子可勤加修習,必有裨益。”說完,又對陳可複道:“陳長老,你回去之後,替我向貴派掌門問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