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一周的庭審,因為抗辯而顯得更加精彩。
被訴方竟然在最後質疑青基會在香港籌到的善款下降,並非由於港媒的不實報道,而是因為青基會在當年並沒有在香港為希望工程做足夠的宣傳推廣。
曾家輝在原訴方律師的配合下,以答問的方式給予了堅決否認。他說:“兩個方麵:第一,港媒的不實報道本身對青基會就是一個反麵宣傳。第二,當年希望工程在香港做了較為充分的宣傳,不僅在報紙上有大量報道,香港無線電視台還拍攝並播出了一部介紹希望工程的紀錄片。”
按照原訴方律師的安排,請求法官準許在庭上播放這份電視資料。得到法官應允,到庭的每一個人都饒有興趣地看到了當年拍攝的電視紀錄片若乾感人事例,當年內地貧困農村窮孩子失學的嚴重狀況展現給了庭審現場的觀眾:生活的艱難,家長的無奈,借債助學的老師,害怕失學的孩子……一幅幅實地拍攝的真實畫麵,吸引著法庭內所有人的目光。紀錄片還介紹了由香港人捐助的希望小學,介紹了曾經失學的孩子。
接下來的休庭時間,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不同的看法。
青基會在港媒打了一場誹謗官司,這引起了一係列連鎖反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與保護人格權及法人的名譽如何平衡?公益機構要不要接受輿論的監督?誹謗和正當批評是什麼關係?大陸的新聞侵害名譽權訴訟與香港的新聞誹謗訴訟有什麼異同?國家處理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法律製度發展到什麼水平?
每個人在這個休庭時節裡,頭腦中都不斷盤旋著這些問號,尋求著答案。這不僅是為青基會本次訴訟尋找一些法學理論上的分析,也是試圖將這起訴訟產生的某些精神成果留給社會。
媒體與基金會的官司,引來了更多媒體的關注,香港的、內地的都希望借助這樣一個機會對希望工程的負責人進行采訪
對此,曾家輝覺得倒是一個可以宣傳利用的機會,他是來者不拒、有問必答。其中一個記者圍繞本次官司,問了他一些尖銳的問題,“你從這次訴訟中怎麼看新聞自由與誹謗法?有什麼印象?”
“青基會在香港的這場誹謗訴訟,是內地機構起訴香港媒介的第一起案件,影響很大。我的感覺是:香港人很珍視新聞自由,但是認為港媒發表的有關希望工程的文章是在行使新聞自由權的卻很少。因為它失實了。”
“那你怎樣評價這件事?”
記者緊追不放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