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搖頭,“我們不進去,那兒又沒有我們要乾的活,我們自己也忙,沒空去關注。”
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曾家輝知道村民們並不是忙而不關注,更不沒空。事實上,窯工們被虐的這個磚窯並不荒僻,位置在黑山村東南角的一個小山溝,占地幾十畝,磚廠曬磚的空地就是很多村民的地頭,旁邊還有小賣部和飯館兒。但是,對於磚窯裡的所發生的一切,似乎並沒有引起村民們的注意。”
一座一度掙紮在贏虧邊緣的磚窯,如何在這兩年成為“人間地獄”?
一個黨齡32年的村支書,何以成為黑磚窯的“保護傘”?
長達幾年時間裡,相關職能部門屢屢造訪,為何總是“視而不見”?
持續這麼多天的“風暴”,讓這個令全國側目的黑磚窯隻剩下斷瓦殘垣。那幾十個出磚口均被泥土填封。
對這些,曾家輝專門找了蔣老板的妻子。
“事實上,前兩年窯場一直沒有掙到什麼錢。每年也就幾百萬磚。”
窯主蔣正豐的妻子說。
而磚窯最初兩年的效益不佳,直接源於早期雇傭本地工人的生產方式。“以每天幾十塊的工錢,隻能雇到年老體弱的婦女。”蔣正豐的妻子說,“一遇到下雨,找不到人乾活,隻能乾看著磚坯被淋爛。”
黑山村並無多少村辦企業,大多青壯年勞力要麼外出打工,要麼到附近的煤礦裡挖煤。磚窯因為屬於重體力活,工資又遠不及挖煤,一直少有青壯年問津。
而整個石城縣的磚窯數目,當地政府披露為一百多座有95%以上無合法手續。曾家輝帶領調查組走訪鄰近多名磚窯主後獲悉,由於磚窯所需的原料,黏土幾乎免費,人力成本在磚窯經營中所占比例巨大。所以“要想擴大利潤,隻能在這上麵做文章”。這直接導致了窯主蔣正豐與包工頭之相達成共識。
蔣正豐經營磚廠,但下麵還有一個承包人,從蔣正豐家屬出示的字據顯示:一年蔣正豐需要支付給包工頭六十萬元左右的工資費用,依照一百人的規模,每人每月隻有五百多元的工資,包工頭還得賺取其間的主要部分。這一標的低得出奇的的承包協議的簽定,從一開始就明顯意味著所雇傭窯工的特殊性。而作為窯主的蔣正豐卻與包工頭達成默契,甚至作為協議知情者的村支書也未表示任何懷疑。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xiaoshubao.net。小書包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