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一個月拍完不要兩個月,能半個月不要一個月,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趕工很正常。
這個節奏港島那邊很熟悉,他們生活工作節奏本就快。
大陸幕後團隊和港島有差距,但大陸影視工作者絕對不差。
跟兩個組,節奏、工作流程就都熟悉了。
隻是沒有機會。
剪輯師杜媛,之前是張一謀的禦用剪輯師,老謀子搞商業片,她就沒工作了。
其實人家功力很強,但是沒在商業片證明過自己。
就和後世的求職笑話一樣,公司招收要有工作經驗的。
而求職者先工作才能有經驗。
不願意培養,隻想要直接使用。
國產電影真的是任重道遠,沈三通隻能做一點是一點。
今生入了這個行,總要做出一點成績的。
有了行業地位,女明星自動起來,更有力道。
......
“本土化是對的,蓋裡奇的結構,《兩根大煙槍》的劇情,直接拿過來國內觀眾不會接受。”
沈三通和石頭項目組開會,讀了一遍現有的劇本總結道。
石頭項目組目前四個人,邢愛那、嶽小軍、張承、周智勇。
嶽小軍、張承、周智勇都是中戲的,擔當編劇。
邢愛那則是代表寧昊。
寧昊去柏林電影節跑獎了,兩邊有時差,等開完會,邢愛那把會議內容發給了他。
石頭的最初劇本想法,寧昊早在2000年就有了,不過和電影版本不一樣。
超市的成功讓寧昊找到了一些思路,完善了劇本。
寧昊非常喜歡蓋·裡奇的電影,更加欣賞其拍攝手法,有很多模仿的地方。
現在劇本階段,就是把模仿的味道給去掉。
領悟觀眾才是電影成功根本因素之後,沈三通對於電影行業有了很深的理解。
再看石頭,看到了一些之前沒注意到的地方。
前世,石頭這部戲,好就好在畫麵粗糙、電影票房不好。
石頭結構上比較高級,普通觀眾不一定喜歡,但是電影影迷非常推崇。
石頭是一部適合影迷的電影,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有一些門檻。
不是一些導演給自己電影垃圾找的理由,是真有觀影門檻。
石頭想要票房高,要放在十年後。
觀眾經過各種影片轟炸,開始能接受劇情片了,石頭勁就會很大。
放在現在,宣傳做好了,票房也有上限。
前世的不完美,從長期來看,無論對中國電影,還是對寧昊好處都更大。
在那個對國產片充滿偏見的時代,一個結構高級、劇情完整、誠意滿滿,但是因為投資小、畫麵粗糙,宣傳做的不好,票房又一般,結合在一塊,就有了悲劇色彩。
石頭又適合多刷,也經得起多刷。
影迷每看一遍,就會感慨國產片是有牛逼電影的,為什麼票房不高啊。
自然會有遺憾,產生補償心理。
這種心態就會折射到整個國產片上去,願意給國產片一點寬容。
很多電影觀眾對國產片的改觀,就是從石頭開始的。
甚至可以說,石頭改變了觀眾對國產片的偏見。